1972年始创业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先生出于山西老乡乡谊亲自题写店招。历经四十多年沧桑变幻,她从一间小油行的小半间起家,走过了一条硬是把小笼包做成大市场,从口碑到创牌,从创牌到名牌的路。
如今的她已经发展成为走出台湾,分店遍及韩国、美国、日本、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上海、深圳、无锡、青岛等地的餐饮名企之路,成为来自台湾的中华传统美食的代表。很多国内外游客到台湾后,第一时间不是看风赏景,而是跑到店里,宁愿排队半小时以上,只为一尝小笼包的美味。 梅尔吉普逊、苏菲玛索、成龙、巩俐、宫泽理惠、张曼玉、周星驰等偶像级大牌明星都成为鼎泰丰的座上客。 我的偶像超级大帅锅汤姆·克鲁斯更是慕名前来,当了一天的“学徒”,跟着师傅学做中华料理--小笼包,而且小半天下来,竟然学得有模有样,不愧“甜心先生”称号,有做全球超级妇男的潜质。
对!她就是来自台湾,山西人开得上海小笼包店,但却成为小笼包代名词的-鼎泰丰。海底捞你学不会,鼎泰丰你更不会学的鼎泰丰。
至于鼎泰丰有多牛,为什么牛?怎么样变顾客等待的焦虑,为欣赏美味艺术的美好心情?又怎么样使员工做到“人人微笑待客,天天微笑上班”?鼎泰丰店员们的服务,为什么被顾客交口称赞为“有温度的完美”,“恰到好处的窝心(台湾话:贴心、舒心、开心)”?建议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或者买一本书来看,这本书的名字叫做《鼎泰丰-有温度的完美》。
海底捞,你学不会;鼎泰丰,你更不会学。但是,作为奉“学不会也要学,不会学也得学”为准则的在下而言,显然不会放过“学习”鼎泰丰的机会。 那么,从何学起呢?那就从,最基本最简单但又是最难理解,最难做到的部分开始吧。
鼎泰丰经营八则 1、永不休止的进步来满足顾客。 2、全力以赴地做到品质第一。 3、品牌和商誉要永远更上层楼。 4、三心:单纯之心,把店开好;专注之心,抓住细节;分享之心,与员工同甘苦。 5、三好:品质要好、对客人要好、对员工要好。 6、三不急:扩店不急、利润不急、文宣不急。 7、[花若芬芳,蜂蝶自来],东西好,顾客来。
8、[诚信]是家训、是商道、是守则。 服务是细节的产业,从最小的地方学起
从被迫转行,到全球100多家分号,成为台湾小笼包的代名词,鼎泰丰走着一条几乎与经济管理理论完全相反的路。为什么与我们的经济学常识“背道而驰”却一步一步走向极致,走在成功的路上。 玻璃都要擦七遍,桌子就更不用说了 好的企业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向鼎泰丰学什么?各种观点很多,但我认为: 第一,首先要学习的是:技能精益求精黄金比例18摺的极致精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工匠精神。 第二,其次要学习的是:老板“喜闻过,学吃亏”,先义后利,取利于义,对传承500多年的晋商文化的继续和践行。 第三,再次要学习的是:平稳内心,不焦躁冒进,决不以牺牲质量的代价换取速度和规模的提升。 管理员工的心情,鼎泰丰创造全球排队的秘诀
员工服务顾客,老板与主管团队就要服务好员工。所以,鼎泰丰展店选址的一个必须要的条件是必须有配套的员工休息室,员工中午一定要有一个躺下来休息40分钟的地方,哪怕是一年要花掉大几百万元(新台币),鼎泰丰也在所不惜。 是以,鼎泰丰会给新员工指定乐活老师,为员工聘请视障按摩师到店纾压服务,也会给女员工提供除了免费体检之外的,医院专任医师1年2次的妇女健康保健讲座。 还有哦,遇到春节等学校连续放假,家有小孩的员工,可以带孩子上班,到鼎泰丰会议室做功课,还可享有排队才可以享用的鼎泰丰午晚餐。 对员工比对家人还关心,这就是起源于二代掌门人杨纪华先生的鼎泰丰“爱”的文化。也正是这样的文化,才会有才顾客动念之前就提前提供恰到好处的惊喜服务,也才能够创造鼎泰丰的员工下班路上也会跟顾客鞠躬打招呼的顾客感动。
鼎泰丰的招募广告,你动心了吗?
蔡老师常常说,零售(或者说服务)业是爱的事业,善的连锁,是幸福产业,快乐产业。员工是老板的子弟兵,老板爱员工,员工才会爱顾客。只有先经营员工,再经营用户,员工才可以人人都是CEO,顾客才可能个个都是回头客。 蔡老师也常常讲,事业成败在于人,顾客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没有员工的幸福感,哪有企业的竞争力?除了于东来等少数之外,大陆的很多老板,都要重新补上“爱员工,才会被顾客爱上”这一课。 衡量一间店服务好不好的标准,不仅仅是有多少店员的笑脸,而是有多少顾客脸上会露出笑容,能不能在店里听到顾客的感谢声。但是,如果没有桌子都要擦七遍的专注,没有员工内心深处真正的满意和开心,看得到笑脸,听得到笑声的门店,只是空谈。 员工最美的笑容,来自发自内心的快乐 员工满意是顾客满意的起点,对于老板和干部而言,最重要的使命不是把员工“管”好,而是如何变管理者思维为服务者思维,把员工“服务”好!因为,你只有先服务好你的员工,员工才会服务好他的顾客。 离开也是家人,随时欢迎回来的倦鸟归巢计划
附一、端木清言朋友圈里的鼎泰丰 【好书摘要:鼎泰丰-有温度的完美】
微笑发自内心,员工的快乐来源于何处?
员工的快乐来源何处?表现如何? 首先是有同行业竞争力的收入,老板须舍得。你给员工吃草,员工就让你吃亏,你给员工吃包,员工就让你吃饱。这是天底下最最简单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 其次是被尊重有上升的空间,企业即学校,职场即道场,你的企业需要向学习型企业进化,员工才会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会有不断精进的工匠精神; 第三是开放包容开心快乐轻松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尊重员工的个性和隐私,职场不是官场,去官场化,去官僚化,老板要做回普通人,保持童心和天真,不要老板老板老板着脸,干部也不是干巴巴脸,敬畏众生平等的人道法则,发自内心,尊重员工,尊重人性。
鼎泰丰如此,胖东来也如此,许许多多百年老店,基业长青的伟大公司,卓越公司更如此。值得庆幸的是,我在我们越来越多的家电流通行业优秀企业中看到了一些影子,也衷心希望我们的兄弟单位、门店能够保持!
外一篇:五力服务,造就鼎泰丰“有温度的完美”体验 转载自网络(实际上几乎全部出自于《鼎泰丰有温度的完美》一书) 来看看鼎泰丰员工“雷达”一般,用眼、耳、手、心精确感应顾客需求并及时提供服务的工作现场,你或许能更直观地理解“用户体验”。 耳 力
因为在新人教育训练里,会有“听筷子掉落声音”的课程,组员通过听辨训练,能迅速辨别出筷子掉的方位。这就是“顺风耳”的功力。 在鼎泰丰,最高记录是,同时为客人送上三双筷子,因为不同区域的多位服务员都第一时间听到了声音。 眼 力
在鼎泰丰,当客人转了一圈放置调味罐的转盘,再抬头,服务人员会主动对上他的视线,问道:“请问您是不是需要辣油?”客人惊讶点头。 看到从包包拿出药袋的客人、看到孕妇,服务员会主动送上他们需要的温水。 那位正哄着小朋友吃饭的妈妈,还没开口拿纸巾,服务员已经送到她面前。 答案有迹可循,转盘转了一圈却没有拿出任何调味罐,应该是吃辣的客人;喂孩子的妈妈桌上放的全是使用过的纸巾,猜想她会需要新的;客人拿药袋,下一个动作便是想要一杯温水方便吃药。 在鼎泰丰,根据观察服务人员发现,孕妇通常是不喝茶的,也不宜喝过多咖啡因的饮料。 如果看到客人自己拿随身湿纸巾在擦拭衣服时,服务人员也会主动拿过去去渍包,若是女性,会由女性组员送上,若是男性客人就由男性组员服务,“不光送上去渍包就离开,还要跟客人互动,教他们怎么使用。” 微 笑 力
走在鼎泰丰的总部、央厨、餐厅现场,就算是戴着口罩、帽子的传菜员、跑包小弟,也能从他们的眼睛感觉到口罩底下的笑容。 服务业是高压工作,在鼎泰丰更辛苦,假日与尖峰时段,顾客平均用餐时间约40分钟,如何让员工在高速的工作节奏里,记得且保持发自内心的微笑? 秘诀就在找出每个团队的“黏着剂”人物,这种角色常存在于常胜球队里,是凝聚队友向心力的灵魂人物。 鼎泰丰的“黏着剂”人物,每天会在机子里讲笑话,保持组员快乐的心情,带动大家微笑,还善于模仿,同事形容他们就像空心菜一样“超多梗”。 而这也源于鼎泰丰秉持的“管理心情比管理业绩更重要”的理念。鼎泰丰第二代掌门人杨纪华说,没有快乐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员工若心情好,工作效率、创意自然提升,微笑也是发自内心的,营业额就会提升。
心 力
诚如杨纪华那句名言:“大多数客人是沉默的!客人不说,不代表没事!”员工必须思考客人问话背后的原因与目的,挖掘客人的潜在需求。 这也就是鼎泰丰员工的“读心术”,要求员工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善于观察客人的一举一动,去猜测客人每个动作的意义,务必做到“想在客人之前”。
记 忆 力
如果你在鼎泰丰,服务员能直接叫出你的姓氏,你的喜好、习惯无须重复赘述,你会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报到,最后变成常客? 鼎泰丰员工有熟记客人的秘密武器,那就是每位员工天天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常客的姓氏、特征和喜好,以及今日学到的技巧与心得。 “我常在来上班的车上,打开小笔记本,温习常客的名单。”餐饮组组长谢家宜说,只要有客人变成固定每周至少来一次的常客,她们就会在笔记本里记下这位客人的特征。“大家也会分享资讯,让更多组员认识新的常客。” 这是鼎泰丰把顾客变成常客的秘密,有赖于一线服务人员经营好顾客关系管理(CRM)熟记客人的习惯、喜好,创造比在家用餐更自在、愉悦的体验价值。 感 知 力
在鼎泰丰,服务人员即使对待小客人也一样细心,有的儿童椅对小孩来说太大,他们会主动拿一条大毛巾垫在背后,让小客人舒服。 曾有妈妈带着一岁多的婴儿与四五岁的女儿到鼎泰丰用餐,吃到一半,女儿想上洗手间,妈妈怀里抱着刚入睡的婴儿,安抚女儿说吃完再去,女儿就非常生气。员工看到了主动对妈妈说,“如果您放心,我来带妹妹去洗手间吧。” 这是服务人员有同理心的表现,同理心是一种换位思考,当自己是客人时,会怎么期待今天的用餐时光?当自己是客人时,碰到一样的情况会希望有人为你做什么?
小 结 魔鬼的服务细节是这样来的
鼎泰丰每到一个国家,都成为当地权威评价受欢迎的餐厅,创造令人惊奇的全球排队现象,鼎泰丰靠的不仅仅是产品的美味,更因为其让客人恋上的“服务心法”。 他们这样定义:服务是连接顾客情感的过程,顾客的体验会转为对品牌的记忆,我们必须准备一个心灵舞台,像是表演般的展示,为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创造出倍感美好的幸福滋味。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鼎泰丰不鼓励员工殷切过头,而是追求“刚刚好的服务”。所谓“刚刚好”,是一种优雅又热情,没有过度打扰,又能及时送上所需、令顾客惊喜的互动体验。 员工不必为了替顾客制造感动而绞尽脑汁,只要彻底将分内的事情做到最好就行。每个人各司其职,和谐共事,一切都像是瑞士手表那样精确无误。 台湾财经作家、《鼎泰丰:有温度的完美》著者林静宜女士曾评价这种服务:挖掘客人潜在的需求,通过一次又一次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超出客人预期,正是通过这样的做法,鼎泰丰一次次地把第一次来的客人变成黏着度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