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匠人精神”的塑造在于细节之上的专注

 富书 2020-06-19

版权声明:本文为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首发于 2016 年 11月 21日,为防止未经授权转载,现加上原创保护,如需转载,后台回复“转载”

作者:若凡(富书部专栏作者),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图片来源网络

01


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要和文书打交道,处理文案,撰写法律文书或起草合同。

一开始带着新奇,带着期待,每次总是努力去完成布置的任务,为寻求尽善尽美,也从网上下载相关文件,去模仿,去改良,最后交给主任的总是我认为还不错的文件或者合同。

然而,每每主任总是会挑出一些细节,让我觉得这次任务又完成的不那么成功,心情有点小抑郁。

但是当看到主任更改过的合同还有结案意见,不得不佩服主任深厚的法理学功底,还有丰富的阅历。

律师不仅需要熟稔法律,知悉办案程序,洞悉人情世故,而更需要的是严谨和细致,试想一下,一份文书中,若格式不规范,有错别字,适用的法律不相关,不仅会让人怀疑,是否符合律师的资格,能否胜任这个案件的代理。

犹其是主任律师写的上诉状,也是让我看过后最心潮澎湃的,有理有据,思维紧密,事实认定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因为错误的事实认定导致适用了错误的法律,而应当适用某某法律,程序违法,请求依法改判或发回重审。

看过后,会让我觉得仿佛这场官司我们赢定了,法院一定会改判的,而结果往往不那么尽如人意......

虽然打官司胜负不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要做到细节上绝不马虎,竭尽职责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做到尽人事而知天命。

02

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各类判决,不是从是否最终维护了我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上看,而是从判决的质量是否最终符合法律规定,维护社会公理公信力上看,一些判决质量参差不齐,直接体现了法官的办案质量和态度。

可以理解法官因为每年需要处理的案子可达几百个,平均日处理两个,且工资并不高,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所以法官们很辛苦很不易,所以可以理解法官经常将一些案子交由法官助理去写判决,导致出现一些失误差错。

一般情况下,同案不同判是正常的,只要在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内,法官是有自由裁量权的。

但是因为公务繁忙或者其他而导致判决出的差错,导致的是当事人因为偏信公权力,误认为判决是正确的,后果的处理还是会很麻烦的,不单单是下一个裁定书,或者待生效后改判的问题。

所以,细节决定了案件的质量、决定了结案率。如何于细节处做到细致入微,关键还在于做事情的态度。

纵然泰山压顶,我自岿然不动。

细节决定成败,那是因为细节处才体现出功夫是否到位;细节决定品质,因为决定木桶容积的就是他的短板。

03

美女L是做理发行业的,由于一直有纹眉的功底,后来又进修学习半永久,韩式半永久的雾眉,各种眉毛还有美瞳线,都是500元起价,而理发特别是剪发一位15元,差距可知。

可L还是坚持做下来,理发这手艺有着二十年的经验了,已经在熟悉不过的那些老顾客,和他们唠着那些老旧磨边,剃那永远也剃不完的头发。

剃头尤其是男士发型,经典短发,细节处犹其体现理发师的功夫与耐心。

两鬓角的整齐规划,需要拿推子起承,后脑的圆弧,需要理发师胸有成竹,眼光独到,当然也需要手上功夫的配合,从各个层面看上去都是一个圆,光滑无比。

没有多年的经验,不会有这么精湛的技术。对边角细节的完美追求,很多时候让我叹为观止,喜欢在L的店里面,一坐就坐个一上午,看许多顾客风尘仆仆的赶来,精神抖擞一身清爽的走去。

原谅我这样的比喻,看着许多头型就好似一件件原石一样,被细细的雕琢成艺术品。顾客们很满意他们的发型,所以逐渐都成了回头客。

二十几年的手艺,二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老顾客依旧是老顾客,而新顾客也成为了老顾客。

L其实就是我的小姨,理发师的优秀与否,体现在细节上,细节精心琢磨,换发的光彩,往往令顾客很是欢喜,也使顾客与理发师渐渐达成了默契,成为了回头客,成为了好友,往往最后成为一位老顾客。

许多人习惯在一家理发店里面理发,就好比经常买一个品牌的衣服,因为找到了合适,因为这位理发师的细节不仅满足了你对头型的理想要求,好比满足了一位知心朋友对你的体贴。

这家店的衣服不仅质地不错,品牌响当当,同时符合你的身材,符合你的气质再适合不过。

品质可以成就你,质地可以满足你,品质可以为你创造更多的回头客,为你带来更多的客源。而决定这一切的都是于细节之上的态度。

04

一位朋友是音乐老师,也曾有一段时间,于她那学过声乐,这位老师也是6岁时一直在学习唱歌,音乐学院毕业,现就任于多家教育机构。

初学声乐不似孩童时期,不管唱的好听与否,总会放声高歌,现在看来却多了一些顾虑,反而唱不开。

后来好不容易放开歌喉,却还是与专业演唱差了很多,后来这位小老师找到了症结所在,她为我找适合我唱的邓丽君的歌曲,严格把关,一字一句的斟酌。

按理说应该会有很大的进步,只是还差了一种feel。

一首歌平铺直叙的唱下来,可能不会有太多的波动,但是如果高潮迭起,余音缭绕,总让人有种意犹未尽得感觉,想再听一首,想再来一遍。

我唱的歌虽然不跑调,但却也没有个人鲜明的特色,没有热情奔放的酣畅,亦没有婉转悠扬的情怀,高潮上不去,低潮也下不来。

相反,这位声乐老师,虽然年龄上与我相仿,但唱歌已有十几个年头,无论民族、通俗还是美声都能够驾驭的很好,时而高亢澎湃,时而低沉有力,时而如巍峨的高山,时而犹潺潺的溪水,音调拿捏得很准,感情也很到位。

我想我与她差距的可能不只是细节上的问题了,是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的水平。她的专业水准没问题,我是一个业余的不能再业余的学徒。

但是她的建议真的非常有效,我还是认真注意到唱的每首歌的细节,仔细与原唱相比较,注意连音声调,注意感情的起伏,设身处境的去演唱,只能说起点低进步大,较之前还是很有进步的。

好的玉石,需要慢慢打磨,好酒需要慢慢酿造,好的声音需要慢慢修炼。许多时候我们不能和专业和认识相比较,因为差距了一个专业和非专业的鸿沟,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去追求完美,去追自我超越。

为什么大家近年来又流行一股纯手工热,手工磨玉,手工竹杯,纯手工家具,因为这蕴含着的是一股热情,是手艺人工匠对器物的完美追寻,精雕细琢,一道道工序,缓缓制成。

体现的是工匠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品质的卓越而努力的态度。而激发我们的也是这种热爱。

热爱的是生活,热爱的是自然,热爱的是纯天然,这种质朴感来自于远方的呼唤,来自于对美的追求的本能。

没有大机械化生产的千篇一律,没有偷工减料的残次感,亦不像充满了套路的模板,有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信仰。

那就是匠人精神,匠心独运。

匠人精神既体现在服装设计师的灵感上,又体现在职业技术工人的耐心创造上,既体现在理发师鬼手般的剪刀上,又体现在企业追求完美产品的信念上。

匠人精神是什么?

是精益求精为追求完美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去打造产品提供服务的品质,严禁把关而又一丝不苟历年,专注坚持而又专业敬业的态度。

职业的日益多样化,手工业者却并没有因此而衰落,反而于近年来焕发生机活力。而手工业者身上体现的“匠人”精神,亦是漂洋过海、遍地开花。

细节的品质需要下功夫费时间,你见过凌晨四点得纽约么?见过,那时,我还没有睡觉......

与熬夜相比我更赞同起早,虽然我不赞同熬夜工作的习惯,但我佩服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

作者简介:若凡,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吉林财经大学经济法学学士,稳重靠谱,乐于接受新事物,喜欢阅读,喜欢思考,喜欢创作,微博@主旋律的styl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