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静师傅的教学实录《师说》一课时

 采菊东篱630 2016-11-24

学校:求精中学  班级:201713班  老师:熊静

《师说》第一课时

1、 上课前五分钟默写《劝学》后半部分

2、 让学生自己订证,错处每处补写两遍

3、 老师巡视,发现错得多的学生就让他第二天到办公室来背。

(评:我认为,这是个极好的法子!补错,只补两遍,这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负担。相比之下,我这个补二十遍,的确太多。而且,让学生们自己写,自己订正,自己补错,一切都是在课堂上完成,老师既可以看到学生做的情况,又可以对个别的不足学生强化背诵,真是好方法。昨天下来,我也问过熊老师,她说,这个法子,也就只能在好班上用。之前她教的那个次班,也是让学生们全文写,再分组改的。其实,现在想来,我也可以分组来让学生们改。如果不放心,可以让作各种抽查,这样,便会大大的减轻我的负担。)

4、 正式上课:

师:昨天我们学了《劝学》,旬子在此文中鼓励我们学习。他也说了,学习有几个方法,比如专心、要坚持,要积少成多。不止如此,韩俞还告诉我们,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

生:从师学习!

师:对,向老师学。不能一味的自己学习,要向老师学习。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题目,什么叫师说?大家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师”是什么意思吗?

生:老师!

师:哈哈,关于老师的学说吗?这个“说”是一种文体,议论文。这个“师”,是从师、向老师学习!这个题目就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关于从师学习的议论文,这是一篇非常有名的议论文。也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议论文。昨天我们学了《劝学》,它的结构是为什么,怎么办。下面我们来看,《师说》这篇文章,观点是什么,是按什么逻辑来论述的。给大家两三分钟,梳理一下。

(学生思考)

师:(巡回检查)找一找,观点是什么/?层次如何分?精神不好的同学站起来听会儿啊!

师:什么叫观点或中心论点呢?那就是:文章都是围绕它来进行论述的。(评:这个提法极好,言简意赅!一下子就抓住了观点的本质!)

师:来吧!第一个问题,观点是什么?

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哦!有同学说是这一句话,这句话怎么翻译啊?

生:(齐)老师,是用来传受道理,解答疑惑的!

师:你觉得文章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在进行论述吗?

生:(齐)不是!

师:那就不是中心论点!那文章是围绕那句话在进行论述啊?

生:(齐)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哈哈哈,这句话很好翻译对不对?古代求学的人?

生:(齐)一定会有老师

师: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这篇文章是在围绕着这句话展开吗?

生:不是!

师:对,好像也不是!(众笑)充其量第三段是在举例了,谁有老师,谁有老师,但是第二段是在论述古代的人一定有老师吗?好像也不是!哪究竟那句话是中心论点?

生:(齐)是故无贵无戝,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怎么译?

生:(师生一起)无论尊贵还是卑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具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师:同学们看,比如第二段是不是在论证这句话?是如何在论证?第二段在写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理一下:既然第一段中中心论点出来了,第二段就在展开论述,那么第二段是如何在展开论述?论述论述就有论有述,那么,论的是什么?述的是什么?

生:(小声嘀咕)

师:我听到有一个同学说,第二段在批判世道。当今是一个怎样的世道啊?是不爱学习吗?

生:不是,是不从师。

师:对,是世大夫之徒耻于从师。是批判现象:当今的世大夫之徒耻于从师,反而比不上哪些?

生:(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对,反而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所以刚才我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在对比。这也对。对比的是哪两类人?

生:士大夫之徒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这两类人怎么样?一类是不耻相师,另一类呢?

生:乐于相师。

师:大家看,这一段,是结合现实在讲道理。来接着来,第三自然段在干什么,这一段是典型的什么论证?

生:(齐)举例论证。

师:对,这是典型的举例论证。不是说要从师吗,我就来举几个例子。比如,孔子都从师,大家说,这个论证,有没有说服力啊!(生:有)对,相当有说服力!孔子是圣人,圣人都还要拜老师,何况我们普通的人了呢?那最后一自然段,是在说什么?

生:(齐)写作原因

师:对,在交待为什么要写作。由此,这篇文章的逻辑就出来了。首先是提出观点,什么观点?

生: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对,然后,结合现实来对比了两种现象,第一种是士大夫之徒的耻于从师,第二种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乐于相师,谁对谁错,一对比就出来了,对不对。然后,再举点例子,证明从师的必要性,最后再交待一下,为什么我要写这篇文章。

师:昨天作文本发下来了,我们好多同学被老师写的评语就是“只会举例子,不会分析”,其实你看,《劝学》怎么分析的?它谈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是从两个角度来展开的,对不对。《师说》是怎么在分析的?来摆一点现象,提出社会上一些不好的风气,从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论述。论述可以从各种方向来展开。我再说一遍,旬子是怎么论述的呢?为什么,怎么办?对不对。韩愈是怎么论述的呢?摆现象,批判不良的情况,然后再来举例论证。我觉得韩愈的这种议论的写法,就是在向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学习,这个人就是康俊辉。康俊辉的作文就是这样写的:先来摆点现象,然后分析,然后再来举点例子。因为我们正在学习写议论文,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议论文怎样来论证观点。康俊辉有一段就是这么写的。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么论述的:

  减法让人赢得成功

当今社会上充斥着浮躁的气息,无数人只知在网上炒作自己,妄图一步登天,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无数所谓的专家,放弃了研究学问,发表些悚人听闻的言论,获得了民声,赚取了利益。但是,一个浮躁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功!

师:这一段在干什么?

生:(齐)摆现象

师:(继续念)但是,一个浮躁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功。当公正的时间走向他时,他只会轰然倒中塌,被人们所遗忘。

师:这在干什么?刚才是在述,现在是在什么?

生:(齐)论!

师:对,就这个现象,进行阐述。接着看:

所以,我们需要做人生的减法,减去内心肆虐的浮躁,脚踏实地的认真专研,终有真正成功的一刻。爱迪生,不就是减去浮躁,年复一年的醉心实验,才获得了发明大王的美誉吗?爱因斯坦,不就是减去浮躁,认真专研,才获得巨大的成就吗?

足见,人生需要减法!

师:你们觉得他和韩愈的论证是不是一模一样?

生:是!

师:就是一模一样,所以我说韩愈是向我们康俊辉学习的。其实写议论文很多时候是考察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或者说可以从那些角度来分析问题。下面,拿出笔,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这些词需要大家来解决:所以、

师:我想跟同学们说“传道受业”,这个“受”字,非常容易考到,一般都会被写成什么受呢?

生:有提手旁的

师:对,所以大家要注意。接着看,下一行:“惑而不从师”“而”字。接着来,中间“生乎吾前”“乎”字。“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字,“吾从而师之”“师”,复习一下,这是名词的什么用法。

师:下一行,“吾师道也”“师”字,接着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庸”字,“之”字。接着来,下一行,最前面“是故无贵无贱”“无”字。好,就这样,同学们,再看第二遍,解决这些重点字词,并找一找这段有哪些特殊的句式。

(生思考并作笔记)

师:做完了吧,我们先来思考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发现了哪些特殊的句式?一起来背:特殊句式只有四类,哪四类?

生:(齐)判断、倒装、省略、被动

师:对。你们看到那一句是特殊句式。

生:吾师道也,这个应是省略了“于”

师:为什么要加一个于呢?“师”你怎么翻译的?

生:学习

师:道怎么翻译的?

生:道理

师:对啊,我学习道理,这么翻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这个没有问题。某某,你发现了吗?

生:没有

师:很难找吗?看看第一行,判断句在哪里?

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怎么翻译这句话?什么叫判断句?

生:是什么

师:什么什么是,或者什么什么不是。表否定的判断句也是判断句。来同学们,刚才那句话怎么翻译?

生:(齐)

师:而且,这话还有很明显的标志,那就是?

生:所以

师:对对对,所以,这是表判断的标志。有的时候是什么什么者,什么什么也,有的时候是者也,有的时候是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也,有的时候根本什么都没有。只要能翻译成什么什么是什么,就是判断句。哪还有没有判断句判断句啊?

生:

师:它的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怎么翻译啊?

生:(齐)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师:还有什么句子是特殊句式?哦,有倒装,在哪里,什么倒装?

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你把他倒过来我们看一看?

生:夫庸知其先,先,先年后生于吾乎(众笑)

师:他是在倒但是我们要一个字一个字按原文来倒很困难,你先把它翻译出来。

生: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先生还是比我后生呢?(众大笑)

师:如果把年译成年龄了,那个先就不能这么翻了。可译为: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或者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总之是倒过来了,但是在哪里倒过来了?

生:生于吾

师:应是“于”,比我先后,在我的前后。还有,在哪里?

生:生乎吾前

师:对。为什么老师要勾乎字?

生:作介词。

师:对,作介词,相当于于。怎么翻译。

生:于我生前

师:(笑)应是如何?

生:(众)于吾前生。

师:生乎吾,怎么倒?

生:于吾先,在我之前。

师:好,还有问题没有?没问题,下面就挨着来翻译,从你开始。

生: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受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

师:对的。这个“所以”怎么译,下面有

生:(齐)用来什么什么

师:这是个固定结构,把它勾出来。“所以”还有一个意思,是表原因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怎么译?

生:(齐)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师:“所以”固定结构。翻开笔记本,赶快记下来。

(评:我极为欣赏的就是熊老师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强化考点。昨天听她说,文言的固定结构就只有二十多个,为何,我没有总结的意识?而熊老师却不一样,在她的课堂上,总是带着学生不断地总结考点:虚词、句式、固定结构。试想,经高中三年这么一路总结下来,学生的成绩,能不好吗?好的老师,总能用最简的法子,让课堂的效果达到最高!)

师:再接着译,你来

生:人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啊。

生: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师:如果你译成疑惑的话,它应是名词哦,应是: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再来

生: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就是疑惑。

师:哦!“其为惑也,终不解也”如何翻译?那些成为疑惑的,最终也不能解决。“而”字同学们怎么翻译的?

生:却

师:却,可以。其实我觉得译成如果也可以。有了疑惑却不从师,或说,有了疑惑而不从师,两个都可以是吧!再来

生:比我大的人来

师:你直接意译了,我们说能直译要直译。怎么译啊?生乎吾前?这个乎字可以考虑成介宾后,也可以不用考虑。如果我们这么翻译:出生在我之前,这个句子是正常的。如果译成:在我之前出生,也可以。接着来

生:在我之前出生,他们懂得道理也————

师:固,固怎么讲?

生:(齐)本来。

师:对,什么叫先乎吾?

生:在我之前

师:对他们懂得道理本来就在我之前。接着来

生:我就拜他们为老师

师:从,从什么意思?一字一字的来

生:跟从

师:我就跟从他。师之?

生:拜师。

师:拜师,是个意译,我们复习一下用法:一起来背:当一个名词接了宾语,它表示主语把这个宾语当成这个名词的宾语,这个时候这个名词就活用作什么了?

生:(齐)动词

师:对对对。是活用作了动词,动词的什么用法?

生:意动

师:能直译就直译,不对直译就意译。师,就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接下来

生:

师:生乎吾前,生乎吾后,怎么译?一个字一个字地来。生?

生:出生

师:乎

生:在

师:吾后

生:我之后

师:你来译

生: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也本来就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师,

师: 我说过,这个“师”字怎么翻译最准确啊?

生:把他当老师

师:对。意动,把他当老师。接着来

生:我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年纪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师:对,下面有啊,捡了便宜,注意“庸”怎么讲?

生:哪里,怎么。

师:对,表反问。哪里管他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出生呢?下一句

生:无论富贵还是贫穷,无论年长还是年幼,(众大笑)

师:什么感觉同学们?

生:(七嘴八舌)

师:你们懂起了就不要说了,你一个人说出来了,我们懂起了但是我们?
    生:(大笑)都没说!

师:无论富贵还是贫穷,后面那一句是什么呀!

生:(笑)无论健康还是疾病!

师:好了,接着来,讲完下课

生:道德

师:道德吗?求知识,这应译成?道理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师:下面马上花一分钟,把那个固定结构“所以”写下来。怎么写?固定结构抄下来,再把两种翻译抄下来,再每种翻译抄个例句!还有昨天我把作文本发下来了,我后边都说了,请你要重写那个地方,请大家不要去动,我讲了再去动!

 

 

总评:虽说这次写实录花了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但是我觉得很是值得!从实录中,我发现熊老师的课的许多的优点。比如:再三强调重点,再三强调要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还有不失时机地幽默一下。让一堂课十分的轻松。但我现在也没有想清楚是为什么,熊老师的课,我听着十分的带劲,一节课,不知不觉间就过了。为何会这样呢?再听几节课之后,再来总结这个问题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