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适应原
双向调节的由来
1964年,秦伯未先生出版了他的《谦斋医学讲稿》一书,书中讲到中药处方配伍规律时指出,针对某些复杂而矛盾的病机,选用性味相反或相对的药物组成处方,可以产生针对这种病机的新的疗效,这种配伍方法叫“相反相成”。 秦先生是在分析古方的基础上发现这一规律的。 伤风感冒时,“伤寒中风,发热恶风,汗出不解”,应当用桂枝配芍药组成的桂枝汤治疗。发热恶风时,给予解表剂,理当汗出热退而愈。“汗出不解”即只出汗而不退热,依旧发热恶风。这是因为身体虚弱,外感风邪,解表则伤正,止汗则留邪,形成“卫强营弱”的矛盾病机,发汗则伤正,扶正则恋邪,陷治疗于两难境地。桂枝辛甘发散,入卫祛风,而芍药酸凉收敛,和营止汗。两种性味相反的药物配伍应用,则产生各自没有的“和解营卫”的新疗效,即所谓“相反相成”。 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就连俗语也说“十人九胃”。尽管有人研究该病已经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该病依然是难治病。“伤寒,胸中有邪气,腹中痛”,说的是胸中泛酸有热,而腹中痛疼有寒,所谓上热下寒。清热药大多性味苦寒,而祛寒药则往往性味辛热。清热则助寒,祛寒则助热,投鼠忌器,难以施治。若将苦寒的黄连与辛热的干姜一起应用,则产生一种“调和寒热”的新效用。同理“心下痞”被认为是寒热互结胃中,气机壅滞,痞塞不通,也用黄连伍干姜或黄连配半夏,辛开苦降,散结消痞。 由此可见,中药的双向调节(相反相成)作用,早在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已经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中。 适应原样作用 随着中药研究的进展,有人觉得用“双向调节”来概括中药配伍的相反相成作用并不确切,于是就将双向调节作用改称“适应原”样作用,但是并未被学界所公认。 “适应原”是由原苏联学者拉扎雷夫于1947年提出的概念,由于缺乏足够的文献,人们迄今不知“适应原”的确切含义,只知道是拉扎雷夫等人在研究红景天时,发现这是一种能使机体增强非特异性防御能力的药物,可通过产生非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使机体可中和不利的物理、化学因素,从而适应因机体内外环境的突然而急剧的变化所形成的应激反应(http://baike.baidu.com/view/1601842.htm)。可见“适应原”既不是红景天中的一种药用成分,也不是某种药用成分作用于机体的靶组织,而是红景天的一种药效表现。 其后的研究发现,在《神农本草经》的“上品”药中,诸如红景天、巴戟天(诺丽)刺五加、黄耆、人参等,都有使人“强身延年”的药效,而且“无毒、久服不伤人”,即抗疲劳,抗衰老。有趣的是,这类药物中的一种药物能显示方向相反的作用,也就是说,既抗寒冷,也抗暑热;既抗过劳,也抗过逸;既抗高血压,也抗低血压;既抗高血糖,也抗低血糖;既抗肌肉痉挛,也抗肌肉麻痹等等,于是就用“适应原样作用”来概括这类药物的药效特点。然而由此提出的问题是,以上所研究的都是单味药即单方,而不是多味药组成的复方,谈不上什么“性味相反的药物配伍应用,取得相反相成的疗效”。更有研究表明,像黄连解毒汤这样的处方中的四味药黄连、黄芩、黄檗、栀子,均为性味苦寒的清热解毒药,不是性味相反的配伍,而是一派苦寒,但是黄连解毒汤也有双向调节作用。实验表明黄连解毒汤能降低高血压,而不能降低正常血压;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不能降低正常体温等等(沈映君《中药药理学》2002年版)。当归的研究成果可能回答这个问题:当归中含有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其中水溶性成分能兴奋子宫平滑肌,而挥发油能抑制子宫平滑肌。当归对于子宫平滑肌究竟显示示什么样的作用呢?这取决于用药时子宫平滑肌所处的即时状态,子宫平滑肌处于痉挛状态,当归就显示抑制作用,而处于松弛状态,就显示兴奋作用(沈映君《中药药理学》,名之曰双向调节作用。万古基缘诺丽对血压高有很好的调整作用,对血压低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这种双向调节药效,目前只见于天然混成的药物,其中主要是植物药。假设把两种作用相反的人工合成的单质药物,例如降压药与升压药,或者兴奋药与抑制药,同时用于同一病人,简直是令人不可思议的。况且,人工合成的单质药,对于正常生理状态的机体照样显示药效,决不会在机体生理基准线上自动失效。 适应原质疑 生物体内有没有适应原?适应原是什么?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生的活动,但是迄今为止,人们还不知道疾病的本质是什么。20世纪末,在分子生物学长足发展的基础上,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国家,组织了全球最优秀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制定并实施着雄心勃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其中人任务之一就是要知道疾病的本质是什么。 人体是由大约1千万亿(1乘10的15次方)个细胞组成的多层次组织系统构成的复杂生物体。人类基因组大约有3万~4万个基因。人体有成千上万个信息分子组成的调节网络,有序地调节着千头万绪的物质代谢和基因表达,使机体随时适应千变万化的生存环境,走过生长壮老的历程,并通过遗传延续种族。包括人类的生物个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这种调控机制,总是以机体适应生存的内外环境为基准,对机体的物质代谢和基因表达进行调节,总是使机体的病理状态向生理状态复归。这种调节机制莫非就叫“适应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