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漫谈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jinx66 2016-08-23

双向调节,是近年来中医药研究中涌现出的一个时髦术语。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是指某一中药既可使机体从亢奋状态向正常转化,也可使机体从功能低下状态向正常状态转化,让它趋于正常,最终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

1
中药含有的多种成分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中药从原生态加工成饮片的过程相当简单,多种有效成分混杂于一体,这样就使一种中药饮片具有了多种功效,这些功效有的相互协调,有的互不相干,有的互相对立,这就决定了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比如附子,它的提取物去甲乌药碱在麻醉和不麻醉前每分钟静脉滴注1~4μg/kg之后就能够使动脉和全身血管的阻力降低,产生降压的作用。但是它所提取的氯化甲基多巴胺却有升压的作用。


2
中药的不同剂量产生双向调节作用

有些药物的双向调节作用与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无关,而是取其同一成分通过不同的剂量来调节治疗效果。一般来说,药理作用应该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某些药物,随着剂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它固有的药理作用反而减弱了,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人参皂苷对于中枢的影响是小剂量兴奋,大剂量的时候反而是抑制的。黄芪也是,小剂量的时候升高血压,大剂量的时候反而降低血压。同一个成分就能够产生双向的作用,正是取决于它的剂量。像这样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以称为剂量依赖性双向调节作用。


3
中药的不同配伍产生双向调节作用

众所周知,中药配伍以后,可产生不同于单味中药的特殊作用。配伍亦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同一药物,由于配伍不同,作用迥异,往往会产生双向性治疗作用。


如鸡内金为消导药,若配白术、茯苓能健脾消食止泻;配伍大黄、枳实则能荡涤宿食(通过肠道泻出),也就是说鸡内金通过不同的配伍产生了止泻和泻下2种相反的药理作用。再如桂枝配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入气分;配芍药,酸甘敛阴和营入血分,通过不同的配伍,产生了发汗与止汗2种截然不同的效果。这也就是说配伍是药物产生双向调节作用的条件之一。


4
药物炮制后出现“双向调节”

有些药物自身固有一定性味,会呈现出一定的疗效。但通过炮制加工,性味发生了很大转变,因而就会呈现不同疗效。


如蒲黄甘平,性滑利,能活血化瘀止痛,利尿通淋;炒炭则味变为涩,有止血作用。所以蒲黄具有活血化瘀和止血的双重调节作用。


总 结

中药的这种双向调节是自人们发现它们的治疗作用后就固有的效果。如人参既能使中枢兴奋也能使其抑制,那它就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作用的平衡,表现为很好的抗应激作用。

人体葡萄糖的代谢主要靠胰岛调节,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发生高血糖;分泌过剩就会导致低血糖。灵芝和灵芝孢子粉的主要成分是灵芝多糖和灵芝酸,它们都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修复胰岛功能。所以当血糖高时我们就用灵芝降血糖,血糖低时我们还可以用灵芝升血糖。祖国医学中这种异病同治的实例很多,由于解除了致病的根本原因,其症状表现也就迎刃而解了。

药物的双向调节作用主要由药物自身的特点、药物的剂量、药物的配伍、药物的炮制加工、人体自身的功能状态所决定。它虽然看起来复杂深奥,但总不能游离于药物自身的作用特点和机体功能状态之外,也脱离不了中医基础理论当中“四气五味”和“辨证论治”的框架,每一名临床医生都要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合理利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以达到治病救人的最终目的。

作者:河北省行唐县口头中心卫生院    杨承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