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天珠的杂谈

 鑫泓淼 2016-11-26


写一篇好的关于天珠的杂谈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天珠学名蚀花珠,天珠是新名词,英文Tibet Dzi Beads,正确的学术英文为Gzi,域名被朴良君先生注册了。

这颗小宝瓶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市场中捡到的漏,因为某秘书长喜欢就送了,毕竟是位我非常尊敬的和尚,这个和尚不但官大而且他的护法也非常实在,送车都是宾利,这个高僧距离我住的地方很近经常喊我去吃素面,很感激!这颗珠子最大的特点是开裂很严重但是不是要散的程度,很多人理解为火供所致,其实不尽然!描述为火供完全就是为了注明这是藏传的东西,除了藏传很多教派都用火,包括原始社会也都用火,祭祀更是要用。这颗宝瓶没有一点和所谓的什么至纯相关,但是真实没有一点浮躁的地方,这个法师是非常懂文物的识货的僧人,别的不用多说。


细部图,非常有感觉的一颗珠子。



黄文弼先生的塔里木盆地考古记是我最先看到的一本关于天珠记述的可信资料,比起漫天飞的天珠见解我很怀疑,至少一点是最质疑的,如:西藏史书和漫天飞的言论有那么多的天珠品种怎么拍卖和所谓的大藏家手里怎么品种少的那么可怜?结论,那么这些东西一定不是标准器,后来我通过各种努力和付出找到了几乎所有的天珠品种,随未能一一公布但公之于众是早晚的事情,中国市场的仿制能力太强本人实在是要提防的,至少要对真正的老天珠有一个保护意识。搞收藏一定要究竟,在不断否定中成长,要善于提出问题,除了这本珍贵的资料外还有一位大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也专注过蚀花珠,这位大学者很重视这个蕞丸之物,曾在英国正式发表过关于蚀花珠的论文,天珠这个词把这两个大学者忽略了,大家更相信岛民的一些言论和成果,我相信金钱很重要,但是对于真正搞研究的人并不是全部,真相最重要。早期田野考古基本都是捡来的东西做的记录,黄文弼先生文章中的珠子有一颗万字蚀花珠可以肯定是祆教的东西,蚀花珠并不是只有藏传佛教在用。


这颗莲花曾经出现在2015年第一期的文物天地,其图案的张力和艺术表现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对于纹饰张力的问题大家可以找一下主流媒体的料,我说的是非专业的那些主流,仔细观察很多眼纹的圆都是软弱的,谈不上什么艺术表现力,照猫画虎罢了,很明显是后期仿制的东西,谈不上年代久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光是图个光溜溜肯定是要吃亏的。看明白在下手不迟。


古人把蝙蝠和福联系在一起是独创的,中国文化的点睛之笔,福的应用大致能够追述到公元左右,所以这颗珠子的年代有了大致的上限,其具体在宗教仪式上的用途不是很清楚。

古矿录中有很多关于矿物的记述,唯独没有关于蚀花珠的记述,翻阅古籍对于增长见识是有很大作用的,要读书和实践结合,蚀花珠最早的应用记述在古印度史部分,其记述为蚀花珠和印度的棉织品在公元前2000年起即作为和两河流域的重要贸易物资。两河流域的先民有眼崇拜的习俗,最早可以追述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早期遗址在现在的叙利亚东北部和伊拉克接壤的地区。蚀花珠历史悠久,印度人有溯源的习俗,其制作工艺延印度河向北流传是非常可能的。从很多采集的真正古蚀花珠可以证明中国的蚀花珠工艺到汉代即已经达到了巅峰。


这颗万字在古代象征的是太空的星系,不管是古代的原始苯还是后来的佛教都把人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作为重要的修行必修课,很多法都是很重要的遗产,是秘法,人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不是形而上的东西,是真实的,懂得了即大成。


这颗珠子我称其为天珠之王,原来某主流收藏家曾炒作过一颗人面五官珠即是。这颗珠子符合一切主流藏家描述的材质、风化、等等特征,纹饰后面是难得的宝石结晶特征,是否珍贵不多加修饰。其实很多文章很有意思的在没有标准器的情况下描述了一个几乎驴唇不对马嘴的至纯标准,结果真正符合要求的一颗却在反对这个言论的人手里。对于主流非专业这个形容恰如其分,如果主流想打这颗珠子的主意我想只能去银行的保险箱去找了。


被打磨过的三眼天珠,这颗珠子是珠子中比较好的一种,打磨后佩戴过,可能做过药用,对于药用本人认可,人的病拿什么能够医治是不能简单的科学解释的。很多方法都很有效,比如本人曾经在高原扁桃体发炎严重影响呼吸,藏地的喇嘛只是捏我前臂的一个点很快就治愈了,只是一分钟的时间。

这两颗珠子是璎珞宝瓶珠,璎珞珠在整个造像文化中能够经常见到。就是相对比较圆的珠子,起到节点的链接作用,这种珠形的真珠子不多。特点鲜明。小的也见过一些,古代能用这些装饰佛像的寺院一定是敕建或者官造,民间很难如此奢靡。


一颗九眼,一颗五福,表面并不一定是挖药所致,如果是在没有影响到眼的情况下无大碍,如果真的是医治了人也是很好的,挖药是件非常有利于佩戴者的事情,一切善缘都是好的。并不是很多人强调的怎么怎么不好,只要不是折损的都是好的,起码多了一个判断的条件。这种挖的方式不舍得尝试但是看着都是很神奇的,怎么能这么取药呢?


这颗珠子出自阿里,当地的人比较信任康巴地区的珠子商人,他们认为这是个假珠子,我不这么认为,这是颗非常珍贵的珠子,后来我的朋友自己都嘀咕怎么能相信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人的话呢,这颗珠子一定是天珠中最好的那部分,年代久远,就像现在他们贩卖的天珠和阿里考古出土的天珠不同一样,主流市场至纯天珠和曲踏墓地出土的珠子完全不同,咸阳出土汉代天珠不同于主流至纯,湖南博物馆藏考古出土珠和主流不同,那么主流是哪里来的呢?不排除他们中的一部分传承了几代人,但是我见到的大部分还是用老的缠丝玛瑙仿制的,后加的纹饰。对于西藏的历史本人拜读了很多资料,包括苯的法事和巫都存在于宗教活动中,西藏历史悠久从原始苯教到雍仲本教到现在的一切正法都是藏族文化的精髓,天珠是通过阿里的象雄传承过来的,经历时间悠久,自然天珠也就很复杂,不是一个小的体系能够涵盖的!

对于天珠的装藏要求非常严格,要用西藏高原的草药配比侵泡后在阳光下曝晒经过一定的法事活动进行装藏,装藏后基本就变为伏藏了,很多藏牧民在放牧的时候能够拾到天珠就是遗失或者伏藏出露地表的。长期佩戴日久光亮、油润。
这颗珠子开裂很厉害但是并不至于真的裂开,盘玩时间久了可以逐渐愈合,这在古玉中也非常常见,一般在古玉中见到这种开裂的玉器一般都在西周之前的玉器,和保存条件有关系,并不一定是火供的原因,在这一点上可以参照一些正规出版社出版的资料,推荐文物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等正规文物媒体资料,市面上野鸡出版社的资料不可靠。杂文中记述的都是真实不虚之言,供大家参考!有不同的意见欢迎交流指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