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多芬的交响曲:祈愿人类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智能人做超人 2016-11-26
贝多芬的交响曲:祈愿人类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微文周刊(48期)2016-11-25 | 来源:微文周刊  (162)

 

贝多芬是德国的音乐家,也是全人类的音乐家。他的音乐至今仍在深刻影响着整个人类的音乐文化生活。他的交响曲是全世界各交响乐团演奏最多的交响乐作品。 贝多芬的交响曲体现了人类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伟大精神。

贝多芬的诸多经典交响乐曲都是在他两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的,使我们不能不对这位远离我们而去的音乐大师肃然起敬。贝多芬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这就是贝多芬对《命运交响曲》最好的注脚。

1831年,歌德听了他的《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恩格斯听到了《命运交响曲》,给他的妹妹写信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贝多芬交响乐的音乐历史背景
“维也纳古典乐派”


维也纳古典乐派形成于1750年,其三大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奥地利作曲家,享有“交响乐之父”的美誉。他一生共谱写了107首交响曲,其中,有编号的交响曲共104首,早期创作的交响曲有3首。通过海顿的交响乐创作,交响乐队的乐队编制得到了完善,交响乐的艺术表现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有“神童”之称。他3岁时,听了音乐后就能在乐器上模仿刚刚听到的音调;4岁跟父亲正式学音乐;5岁发表了第一首作品;8岁在伦敦创作了他的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64首交响曲,其中有编号的有50首。

莫扎特与海顿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 。莫扎特(1756-1791)生活的年代恰恰是海顿(1732-1809)生活年代的中间一部分,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最初莫扎特是向他的前辈海顿学习,等到莫扎特创作进入了高峰以后,反过来海顿要受莫扎特的影响。

贝多芬(1770年-1827年)和这两位前辈是怎样的传承关系呢?贝多芬比前两位大师要晚出生30年。应该说,贝多芬是站在这两位巨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

贝多芬17岁那年(1787年),他来到维也纳拜见大师莫扎特,想在莫扎特面前演奏一曲以求得指导。而莫扎特则要求贝多芬按他指定的主题即兴发挥。贝多芬自信地接受了这个挑战,根据莫扎特指定的主题,做了充分发挥,在钢琴上用了各种各样的变奏,使得节奏、合声和音乐的风格非常统一,很感人。莫扎特终于说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请大家注意,这位年轻人必将震惊整个世界。”这对贝多芬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海顿在访问英国时,经过波恩,被贝多芬的才华所感动。海顿说贝多芬应该到维也纳去学习,并提出可以教贝多芬。在1792年,贝多芬就到了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但是,因为两个人的个性和对艺术的理念格格不入,这个学习没有坚持太久。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并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贝多芬的交响曲

第一交响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第二交响曲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第三交响曲 (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第四交响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
第五交响曲 (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第六交响曲 (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第七交响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 A大调
第八交响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 F大调
第九交响曲 (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 D小调
第十交响曲 (未完成)  Symphonie No.10 遗稿
战争交响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贝多芬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最为著名)。

 

第一交响曲
继承先师传统
作品号:21 创作:1798-1799年间

第一交响曲完成于1800年,应该算是大器晚成。事实上早在1788-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即便如此,第一交响曲仍然只是海顿和莫扎特交响曲的一个杰出继承者。因为从这部作品里,我们还能够听到很多前辈的影响。但是,这部交响曲也有贝多芬自己的个性,更重要的是成为了贝多芬的一次重大改革。在贝多芬之前的所有交响曲,都是为王室、贵族创作演出的;而贝多芬则不同,他发表第一交响曲的时候,就举办了大众音乐会,面向社会而非面向统治者。在十九世纪开始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改革,终于让交响乐走出宫廷,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可见,贝多芬第一交响曲首演就已经体现了这位作曲家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而且我们可以领略到,贝多芬虽然到了而立之年,但他依然焕发着青春的朝气。比如第四乐章很幽默,一开始整个乐队演奏,好像在寻求一种灵感,终于找到了,兴高采烈地欢喜,非常朝气蓬勃。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 (卡拉扬版)

 

第二交响曲
摆脱死亡的阴影
36 创作:1802年

第二交响曲带给我们的是优美、典雅、明朗、温暖,是充满了诗意的乐章,但实际上是贝多芬最痛苦的时候创作的。在创作第二交响曲的同时,贝多芬在生活上已经非常困扰,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听觉越来越糟糕,心急如焚。所以他来到维也纳的一个郊区(海利根斯塔特),在那里进行治疗和疗养,迫切地希望能够恢复正常的听觉。但是治疗失败了,贝多芬很绝望,写了海利根斯塔特遗嘱,下决心要离开这个美好地世界。

但是,贝多芬有着坚毅的性格,他是不会屈服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是这样美好,活它一千辈子吧!”贝多芬感觉自己来到人间,艺术使命还没有完成,所以他战胜了病魔,写出了这么光明的交响曲,表达了他内心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贝多芬自己是那么痛苦,但是他给我们的音乐是那么阳光、崇高,他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他的音乐给我们带来了力量。


贝多芬第二交响曲(卡拉扬版)

 

第三“英雄”交响曲
属于英雄的时代强音
作品:55 创作:1803年

第一、第二交响曲应该说还是继承了海顿和莫扎特的风格,贝多芬自己的风格还没有形成,真正形成贝多芬自己的风格是第三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是一部宏大的交响曲,从这部交响曲开始,贝多芬交响曲的创作开始面向人类和人类的命运。

从第二乐章的《葬礼进行曲》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贝多芬写的音乐,他不是一个小我,通常在失去亲友以后,我们也会沉痛、悲哀。但是,贝多芬的音乐表达的悲痛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他有一个博大的胸怀,可以激起人类的悲痛,让你更加热爱未来,充满勇气和自信地去创造未来。所以即便是《葬礼进行曲》,它还是有力量、深沉、坚毅的音乐,而不是悲悲戚戚,对生活、对命运失去了勇气的音乐。

向往自由的音乐大师,从法国大革命中看到了“自由”的曙光,同样他又从一个法国军人身上看到了“共和”的希望,那个人正是一代风云人物——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向欧洲封建帝制发起了最强烈的冲击,并且几近获得成功。所以贝多芬一度把拿破仑视为偶像、英雄乃至神的化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情形下,1798年的时候有一位非常赞赏贝多芬音乐才华的法国将军登门拜访他,而交谈间贝多芬也表达了对拿破仑的敬重,所以那位将军便提议,是不是可以写作一首名为“波拿巴”的交响曲,贝多芬自然欣然应允。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指挥:克里斯蒂安·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

 

第四交响曲
青春的礼赞、生命的高歌
作品号:60 创作:1806年

第四交响曲于1806年完成,德国音乐家舒曼曾经有这样一段评价:这部作品就像站在两位北欧巨人(英雄与命运交响曲)中间的一位希腊姑娘。也就是在第三和第五交响曲之间,有一个抒情的第四交响曲,这个和贝多芬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为这个时候贝多芬的心情很愉快,一个艺术家也有自己的爱情,这部交响曲恰恰就是这时期的一个产物,所以很轻松。特别是中间的第三乐章诙谐曲,感觉很幽默、欢喜雀跃、童心未泯。


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卡拉扬版)

 

第五“命运”交响曲
冲破命运的枷锁
作品号:67 创作:1806-1808年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第五“命运”交响曲》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

第五交响曲《命运》于1808年完成。美国交响乐团联盟有过一个统计,在美国每年平均大概举办1万多场交响乐会,贝多芬的交响曲演的最多,这其中又以第五交响曲最具有代表性。

通常交响曲采用奏鸣曲式,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呈示部,第二部分是展开部,第三部分是再现部。呈示部又包含两个重要的主题,称之为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可简称为主题、副题,中间有一个连结,第二主题之后有一个小的结尾。意大利指挥家阿巴多认为: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必须按照作曲家的指示要反复奏一次,即把这部分奏两遍,因为这是整个奏鸣曲最重要的材料,奏两遍可以让听众加深印象和感受。

第五交响曲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呈示部,开门见山。第一主题表现了人类面对命运永不妥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和精神,第二主题则是对未来光明的一种向往、憧憬,比较抒情。整个结构非常严谨,一环套一环,好像让我们听得透不过气。呈示部最后有两个小节是全休止的,所有的演奏者都不演奏,我们常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个小节休止是为了积聚力量,为了更有力量地爆发。所以这两个小节的休止是有生命的、有音乐的,融入到了整个音乐的律动之中。

第二乐章是慢板乐章,但是给我们的感受是艺术家在思考人类的命运。贝多芬第一次把大提琴解放出来演奏旋律(之前大提琴都是演奏低音)。其中,第二个主题带有行进的风格,在展望,所以在变奏的时候、当小号吹响的时候,让我们联想起法国大革命的群众歌曲。

第三乐章一开始有一些徘徊、犹豫,但最终坚定了意志、投身于斗争。第三乐章是向第四乐章的过渡,为进入第四乐章营造了一种冲破黎明前黑暗,迎向光明、迎接胜利的氛围。

第四乐章作为第五交响曲的重点,强调胜利、节日、群众性的欢腾,民间的舞蹈,贝多芬写得非常充分。它不是一种小我,而是一种社会性的、面向全人类的音乐,是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狂喜,是光明的结局。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指挥:克里斯蒂安·蒂勒曼

 

第六“田园”交响曲
回到大自然
作品号:68 创作:1808年

贝多芬是个巨人,但他也是一个抒情诗人。在他之前的音乐家没有歌颂、描绘过大自然的交响乐,贝多芬则写了《田园》交响乐,以景抒情、情多于景。第一乐章是初到乡间时的愉快心情,第二乐章是溪边景色,第三乐章是乡村欢乐的集会,第四乐章是暴风雨,第五乐章是雨过天晴后牧人的感恩。甚至在第二乐章里面除写了潺潺流水、鸟语花香,在尾声的时候还专门写了夜莺、鹌鹑、杜鹃三种鸟鸣。这些鸟鸣融合在律动里,是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在艺术家心中的回响,非常动人。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交响曲(田园)

 

第七交响曲
疯狂的交响舞蹈
作品号:92 创作:1812年

在《第七交响曲》之前的四部交响曲可谓部部经典、成功——英雄的讴歌、青春的赞颂、命运的斗争、田园的纯朴。这时候贝多芬想到了用快乐、疯狂的舞蹈性的节奏来作为新作的创作主题。第一乐章,似乎是一切快乐的源泉,优雅而欢快,充满一丝明亮。第二乐章是忧郁的小快板,带有葬礼进行曲的风格,虽然旋律并不快速,但是依然不乏舞蹈的节奏感。第三乐章,一上来就表现出愉快的感觉,会让人不由得跟随他手舞足蹈,跳跃的热情一轮高于一轮!然后第四乐章上来了,舞蹈开始趋于疯狂,似乎有酒后起舞的味道,高潮迭起,让人感觉呼吸都会跟随急促起来!贝多芬用最迅捷、最激昂的手法,写出了这个十分出名的快板,似乎是天下无双的!其实关于这部作品的赏析,我想没有必要多费笔墨,因为前不久的边听边入门刚刚介绍过这部作品,大家可以看看Pianosheep的评论,十分精彩。

《第七交响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着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着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阿巴多版)

 

第八交响曲
快乐应该属于音乐
作品号:93 创作:1812年

在篇幅上,《第八交响曲》是九部作品中比较短小精悍的,似乎很不起眼,但是却也含有十分独到的特点。贝多芬采用了明快的F大调,而在他其他交响作品中同样采用F大调的还有《第六“田园”交响曲》,可见其风格也应该是清丽、自然、快乐的。《第八交响曲》到处洋溢着一种复古,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早期莫扎特、海顿交响作品中蕴含的古典韵味,缺少了贝多芬一贯以来突出的个性旋律,并且很多乐评人评价这是贝多芬的倒退。但是很多人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让人愉快的优秀交响曲,其间充满了智巧、幽默的成分。罗曼罗兰称之为“幽默交响曲”。


贝多芬第八交响曲 (卡拉扬版)

 

第九“合唱”交响曲
经久不衰的欢乐颂歌
作品号:125 创作 1822-1824年

似乎贝多芬已经提前预知了死神的来临,因此写下了这部具有神圣意义的宗教音乐作品。但是贝多芬显然不想用这种方式来了结自己的艺术生涯,在他心中还有更加重要的理想没有完成,那正是至今传唱不衰的《欢乐颂》!

大家所熟知的《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第九交响曲》是于1822年秋天开始进入创作阶段的。但贝多芬却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酝酿、来筹划。一直到完成了《庄严弥撒》之后,作曲家才开始动笔谱写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其实《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恢宏。而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实也正是一直向往共和的贝多芬的最高理想。所以作曲家从年轻时就开始计划着把这部诗作变成声乐作品,根据专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调查,在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确实就已经有了后来《第九交响曲》最后《欢乐颂》乐章并不完整、成熟的雏形。他曾经说过:“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

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1824年5月7日,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久违的欢呼、久违的热烈,重新回到贝多芬的周围。当整部作品演奏完毕之后,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场面,或许这是我们这代人一生都难以看到的音乐会场景——观众们近乎疯狂的鼓掌、欢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人群不住的朝着舞台的方向拥去,人们被这恢宏的旋律所打动,已经顾不得礼仪。而作曲家本人虽然因为耳聋,已经听不到任何欢呼声和掌声,却依旧被这超乎寻常的热情场面激动得晕厥过去,一度不省人事……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着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 “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前面就说到过,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万人合唱《欢乐颂》
指挥:佐渡裕

 

《欢乐颂》歌词

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还是让我们的歌声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欢乐!欢乐!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面四海之内皆成兄弟。

谁能作个忠实朋友,献出高贵友谊,谁能得到幸福爱情,就和大家来欢聚。真心诚意相亲相爱才能找到知己!假如没有这种心意只好让他去哭泣。

在这美丽大地上普世众生共欢乐;一切人们不论善恶都蒙自然赐恩泽。它给我们爱情美酒,同生共死好朋友;它让众生共享欢乐天使也高声同唱歌。

欢乐,好像太阳运行在那壮丽的天空。朋友,勇敢的前进,欢乐,好像英雄上战场。

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朋友们,在那天空上,仁爱的上帝看顾我们。亿万人民虔诚礼拜,拜慈爱的上帝。啊,越过星空寻找他,上帝就在那天空上。

反复: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朋友们,在那天空上,仁爱的上帝看顾我们。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灿烂光芒照大地!

 

 

希望贝多芬《欢乐颂》中亿万人民相亲相爱”的愿望能够在他的后世实现!

 

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都将永恒!欢乐颂精神永不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