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昵称27106408 2016-11-27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在现代汉语里,“礼”指的是文明礼貌,比如与人沟通时使用敬语、注意自身形象、遵守公共秩序,等等。总之都是些日常层面、形式层面上的事情。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但在儒学兴起的那个时代,“礼”里意思比这要深得多。

东周以来,诸侯争霸,天下大乱,一些有志之士便开始探寻,形成这种乱世局面的原因、解决这种局面的办法,为此而创建了各家学说。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其中儒家认为:天下大乱是因为失去了秩序,没有了秩序人们便开始胡来,所以要恢复秩序,天下才能安宁。而那些规范人们行为的秩序法则,在今天叫做道德和法律,在当时则被称为“礼”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现代道德和法律的核心是权利理论:人人生而拥有一些基本的权利,比如对自己身体、财产的掌控。而道德和法律,就是要保护这些权利——你不能侵害我的权利,我也不能侵害你的权利。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但这种以个人权利为核心的秩序体系,只适合于个人主义盛行的商业文明,并不适合于集体主义盛行的农耕文明。

在农耕社会中,个人的生活圈一辈子被土地钉在一处,生产生活总需要与周边固定的那几个人打交道,而与远方的其他人建立协作却并不现实,因此天长日久,个人就不得不融入周边这个固定的小集体,慢慢接受其集体主义的文化了。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在这种社会里,要想建立秩序,更现实的思路是:以自然形成的家庭、国家这些集体为本位,探寻什么样的集体组织方式更和谐;而非以个人为本位,探寻个人与个人之间该构建什么样的关系。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于是,儒家的“礼”有方向了——在家庭这个小集体里,大家都听家长的话,家不就和谐了吗?在国家这个大集体里,大家都听国君的话,国不就和谐了吗?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所以,齐景公问孔子:社会要如何治理,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直译就是“做君主的就要有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就要有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就要有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就要有儿子的样子。”

意译就是:“君臣、父子这样的关系,应该谨守尊卑秩序,各安其位,不能僭越!”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大方向定了后,儒家又在上面讲的父子、君臣关系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完善,制定出了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样的十条法则。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子孝”的孝,“弟悌”的悌,“妇听”的听,“幼顺”的顺,“臣忠”的忠,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听话。也就是说:儿女要听父母的话;弟弟要听哥哥的话;妻子要听丈夫的话;晚辈要听长辈的话;臣民要听君主的话。大家都这样做,天下就和谐了。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那既然儿女、弟弟、妻子、晚辈、臣民,要听父母、哥哥、丈夫、长辈、君主的话,那后者利用这种地位,欺压前者怎么办?你既然什么都要听我的,那我干嘛不借机狠狠地驱使、压榨你,为我服务?

这时儒家说了:父母虽然理论上可以欺压儿子,但你要“慈”嘛,别欺压嘛;君主理论上可以欺压臣民,但你要“仁”嘛,别欺压嘛;丈夫理论上可以欺压妻子,但你要“义”嘛,别欺压嘛……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期待刀俎“请对我好一点”的幻想,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后世儒家的这一套“礼”真正实行了之后,儿女、弟弟、妻子、晚辈、臣民,果然就被父母、哥哥、丈夫、长辈、君主,欺压得够呛,形成了鲁迅所抨击的“人吃人的封建礼教”。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儒家的“礼”被孔孟这些先贤提出来时,恰逢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之时,所以施行“礼”的主要目的本就是恢复秩序,至于会不会有其他什么后果,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到了后世,儒家苦心追求的社会秩序,果然也带来了副作用——造就社会桎梏,阻碍社会的平等、经济的发展、思想的昌明。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思考社会治理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吸取儒家的教训,思考:如何打造社会秩序,可以在避免动乱的同时,还能不伤及到社会公平、思想开放等其他价值

儒家的“礼”究竟是什么?

你认为秩序和活力,哪个更重要? (单选)
0
0%
秩序
0
0%
活力
0
0%
不好说


虽卧书斋沐松风,

世间变幻掌握中。

纵览千秋天下事,

一笔道来亦从容。

张樟读世界,为你解读所有有趣的话题。

作者邮箱:zhangzhangdushijie@163.com,欢迎合作、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