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那些钱儿——朱家王朝

 黄地的书 2016-11-28

朱元璋和他的洪武通宝

题图的那个钱币拓片说的是朱元璋幼年时放牛的故事《洪武放牛》,我们继续说朱元璋吧。1368,朱元璋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明朝军队攻占了元朝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退回了蒙古草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尔后,朱元璋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在位三十年间(1368——1398年),他实行了较开明的经济政策,鼓励生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层民众的地位,使明代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我讲讲朱元璋铸行“洪武通宝”的故事吧。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当初与元朝作战时所铸的钱币“大中通宝”已远远不能适应统一国家的需要,于是朱元璋停用了“大中通宝”钱,用他的新年号“洪武”作钱名,铸造了“洪武通宝”。


图二、洪武通宝

刚开始,朱元璋将铸币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规定由户部(相当于现代的财政部)宝源铸钱局统一铸造,全国通用。并严厉打击当时盛行的私铸、盗铸现象。很快,“洪武通宝”钱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信誉,全国商民都乐于使用。

但是不久问题也来了,国家统一后,地盘比原来大多了,人口也多了。由于生活安定后,货物的交易量越来越大,所以对货币需求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仅仅在京城的宝源局铸钱已远远不够用了,全国各地到处都在闹“钱荒”。朱元璋一看,没辙了,赶紧放权,命令全国各省用户部的统一规范和模型自己铸造钱币。一时间,全国纷纷响应,钱炉遍布各省。可是不久朱元璋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各省所铸造的“洪武通宝”参差不齐,质量、大小有很大区别,老百姓反映很大。

这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派官员到各省明查暗访,终于发现,少部分廉明能干、对朝廷和百姓负责的地方官员铸的钱比较规范,而且铜质好;但那些贪官污吏把持的地方,由于偷工减料,损公肥私,所铸的钱又小又薄,老百姓都不愿意使用。于是朱元璋严厉地处罚了一批贪官污吏,命令各省从今往后铸钱时必须在钱背注明本省的简称,比如河南省的钱背面要加“豫”字、湖北省的钱背面要加“鄂”字等等,这样一来,那些贪官污吏就不敢公开在本地铸的钱币上做手脚了。

为了使各地铸出的钱整齐划一,大小、重量完全一致,防止官员们偷工减料,除了要求各省标明地域以外,朱元璋还使出了更绝的手段。因为当时一斤为16两,一两为10钱。朱元璋规定一斤铜不多不少只能铸小平钱160枚,或者折二钱80枚、折三钱54枚、折五钱32枚、当十钱10枚。各地铸钱时,还要将钱的重量铸铭在钱背上,如一钱、二钱、三钱、五钱、一两。这样,一枚钱是不是符合标准,有没有偷工减料,老百姓一称就全知道了。这样,一枚(小平)钱等于一钱重,久而久之,人们“一钱、一钱”的叫着,最后竟习惯性地将货币统称之为“钱”了。而这个称谓的始作俑者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在钱币上加上地域,再加上重量,如此一弄,偷工减料少了,老百姓满意了,但“洪武通宝”钱的版别却复杂多了。据统计,“洪武通宝钱的版别共有四类61种,现存世能够见到的约有58种。这四大种类包括:

1.光背,由中央户部所铸。


图三、洪武通宝光背

2.纪地域,由各省所铸。


图四、洪武通宝纪地

3.纪值,钱背上除有地名外,还标有一、二、三、五、十等,以代表折一、折二…等价值。


图五、洪武通宝纪地纪值

4.纪重,钱背上除有地名外,还标有一钱、二钱、三钱、五钱、一两,以代表重量。


图六、洪武通宝纪重

朱棣和他的永乐通宝

朱元璋儿子众多,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棣是第四子,封燕王。太子朱标因病早故后,其子朱允炆立为太孙。朱元璋去世后,太孙即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未及四年,在与其叔朱棣的帝位争夺中败北,不知所踪。朱棣即皇帝位,改元永乐,不久即迁都北京。应该说,在朱元璋的众多子孙中,朱棣是最优秀的。《明史·成祖本纪》中说他“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朱棣在位22年,他改革政治,设置内阁,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今越南)。在东北、西北、西南建立省级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他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他编修《永乐大典》,疏通大运河,创建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大明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图七、朱棣像

由于朱元璋在世时规定,明朝的每位帝王在位期间只能使用一个年号,不像宋朝那样,可随意变更年号。所以,永乐通宝是朱棣铸造的唯一一种年号钱,后来的历代明朝皇帝也基本上都是这样。“永乐通宝”铜色紫红,全部为小平钱,光背无文。其钱楷书直读,书法绝伦,铸工精湛,整齐划一,是中国货币史上精美优秀的货币之一。


图八、永乐通宝

其实,明代初期一直推行以纸钞为主的货币流通制度,长期使用朱元璋在位时印制的大明通行宝钞。朱棣即位后,虽然在货币政策上依然主要使用纸钞,但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举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的闭关政策,实行怀柔远人的对外开放策略。他出于外交和对外贸易的需要,在永乐六年(1408年)开始铸永乐通宝钱,主要用于对外贸易和朝廷赏赐。郑和七次下西洋时,其庞大的船队每次都满载金银财宝、丝绸和青花瓷器。其中的金银财宝主要就是当时的永乐通宝钱。这些铸造精整的永乐通宝钱为朱棣的对外开放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500多年前的国际贸易硬通货,堪比今天的美元。当时的邻国日本、越南等不但直接使用永乐通宝作为自己国家的货币,不够用时甚至大量仿铸中国的永乐通宝钱。现在我们收藏时见到有“永乐通宝”背等字的钱币,就是当年日本所仿铸的。

据日本史书记载,从1408年到1608年,整整200年的时间里,日本使用的主要货币就是永乐通宝,比中国使用永乐通宝的时间还要长得多。更有意思的是,在日本的战国时期(14671615),著名的战国三英杰之一的大名织田信长使用的盔甲和军队的战旗上,都印有中国明朝朱棣铸的“永乐通宝”(如图九)。我想,这是不是因为永乐通宝在当时的日本就是财富和吉利的象征呢?也许大名织田信长对中国这位“雄武之略,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朱棣十分崇拜吧?当然,我这只是猜想。我们来看两张有趣的图片:


图九、织田信长家族使用的标有永乐通宝图案的盔甲


图十、影视作品中织田信长旗帜上的永乐通宝标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