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邢台十三五规划:建设一系列热电联产项目 推进43个工程项目包建设(全文)

 桃花庵下疯1 2016-11-29

第八章 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升水平”,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提升。催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鼓励跨界竞争、跨界融合,以大流通链、大数据链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左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300家左右、比2015年翻一番。

一、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

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服务外包、金融、科技服务、商务会展等重点行业集聚发展。

(一)现代物流业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打造覆盖京津冀、连接晋鲁豫、辐射国内外的现代物流体系。

依托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生产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产业聚集区。重点抓好邢台市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桥西龙岗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邢台县会宁综合物流聚集区等3个省级物流产业集聚区。依托邯(邢)黄铁路邢台南站,推进铁路场站综合开发,建设大型铁路物流园区。推进威县特色出口基地和保税仓库、平乡内陆港建设。结合邢台机场建设,高起点谋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围绕建设产业基地物流园区,着眼服务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沿京广京九南北轴线、邯(邢)黄邢和东西轴线,在特色产业聚集地重点建设沙河工艺美术玻璃、清河羊绒、南宫羊剪绒、平乡自行车、隆尧方便食品、南和金沙河面业、临西轴承、内丘肉食品果鲜冷链物流等物流园区;在沙河建设“买世界、卖世界”的世界级玻璃大市场,支持沙河百达铁路物流园项目;支持市粮油集团积极与京粮集团、津粮集团对接,合作建设大型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园区和粮油产业链、粮食代购代储项目,推进冀南物流中心建设。

支持好望角物流公司依托既有基础,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推进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在邢台发展,积极寻求与河北建投集团、河北港口集团的大型物流项目合作。围绕邢钢短流程改造配套,充分利用河北冀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资源优势和“城市矿产”资源优势,以规划建设大型废钢市场为载体,建立绿色产业园基地,促进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支持市开发区依托邢台海关、邢台内陆港和好望角物流园,申办保税物流中心(B型),逐步申办综合保税区,并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同时建设临港产业园区。强化与石家庄物流枢纽的连接,加强与天津自贸区及东部沿海港口的合作,打造具有口岸功能的区域物流枢纽,把我市建成对接京津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冀中南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积极按照现代商贸业、制造业发展和运作模式创新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实现邢台市重点培育支柱产业中的重点企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提高重点产业和企业的扩张发展和产业链延伸能力,以及区域辐射和物流运作能力,使联动发展模式成为邢台市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推进物流业资源整合,提升创新水平,搭建物流信息大平台。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物流网络和物流体系构建,打造“一核、两轴、两翼、多组团”现代物流产业布局。到2020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17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

专栏4 现代物流产业布局

按照发挥功能、提高效率、密切联系的要求,完善邢台市物流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两轴、两翼、多组团”产业布局。

“一核”。即以邢台市主城区为核心,依托三个省级物流聚集区,打造对物流要素具有集聚作用的产业物流综合体,带动邢台市物流产业整体发展。以邢台好望角综合物流集聚区为龙头,在既有物流产业发展基础上,通过完善国际保税物流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成中原北翼跨境电商保税中心和邢台跨境贸易物流基地,与会宁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与邢台桥西龙岗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形成互促发展,打造核心区的物流服务产业体系。

“两轴”。即以京广铁路、京广高铁和京港澳高速为南北轴线,以邯(邢)黄—邢和铁路为东西轴线,依托铁路货站、核心区物流枢纽,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串接沿线及周边物流节点,打造两大物流产业布局较为密集的产业轴带,提高沿轴线的产业集聚发展能力,为未来物流产业扩张、提升发展创造条件。

“两翼”。即依托清河县、宁晋县两大产业集聚地,以服务产业发展和形成产业互动格局为目标,打造河北清河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和宁晋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形成与核心区呼应、物流服务组织关系密切的两翼,奠定邢台市多层次物流空间布局基础,为未来物流业网络化发展提供空间节点支撑。

“多组团”。即围绕一核、两轴和两翼,根据产业布局特点和优势产业发展需要,以服务于邢台地区县域特色产业基地为中心,建立若干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支撑产业扩张发展,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并为城镇居民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

工程项目包18 现代物流产业重点建设项目

河北好望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邢台保税物流中心(B)型,任县邢东综合物流园项目,中外运绿旗物流园项目,清河物流产业园项目,河北高新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园,河北和林投资股份公司润华物流园项目,河北德成物流有限公司平乡县内陆港大型综合物流产业园,深圳市国银证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北地区总仓项目,江苏润恒集团润恒现代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浙江超界集团邢台义乌国际商贸城,任县华北建材城,上海后浪贸易实业有限公司欧亚工业园项目,华氏达控股有限公司生态总部经济、华氏达物流园,邢台邢业通物流有限公司邢台邢业通冷链物流扩建项目,金土地农产品物流园,任县金亚天树莓物流园,吉利汽车物流园,冀中能源冀南物流中心项目,徐州重工物流项目,邢台机场空港物流基地,冀新欧国际铁路物流专列,林虎农产品物流园项目,邢台市黄浦照明灯具组装配送中心项目,鹏飞汽车运输物流园项目,广东林安商贸物流项目,北京长久物流园,露波干鲜果品冷链物流基地,白泉商贸物流城,邢台棉麻公司第二仓库搬迁项目。

(二)信息服务业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促进信息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培育发展专业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处理服务、软件产品开发和信息专业服务为重点,加快专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工农业生产的信息咨询、市场调查、信息加工等信息服务行业。支持沙河玻璃、临西轴承、巨鹿中药材、平乡自行车、隆尧方便食品、宁晋光伏和电线电缆、清河羊绒和汽摩配件、市开发区交通信息等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三)服务外包业

把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经济增长格局形成的重要途径,坚持政府推动、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产业聚集的发展思路,聚集培养一批中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型人才,建设一批主导产业聚集度高、创新能力强的服务外包专业园区。积极发展科研服务外包、物流服务外包、呼叫中心、软件服务外包、旅游服务外包、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及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外包产业,不断促进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向高端迈进。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支持开发区在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省级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服务外包专业核心区。到“十三五”末我市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年均增长25%以上,力争新增3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争取列入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专栏5 服务外包业发展重点

科技研发服务外包。依托现有科技平台和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基础,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

物流服务外包。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外包企业,完善提升现有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做大第三方物流。

呼叫中心。培育邢台众联科技、中路纵横科技等龙头企业,拓展呼叫中心规模,打造北方最大的呼叫中心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地——“北方声谷”。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扶持软件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缩短培育过程,加快推进特色软件产业的发展。

旅游服务外包。引进一批大型专业旅游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探索实践景区管理、旅游咨询、投诉、市场推广、旅游规划策划、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企业形象策划与营销、旅游广告的宣传运作、第三方会展等领域的服务外包。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鼓励各级政府扩大购买服务领域,支持企业拓展公共服务、事务性管理服务、经济服务等领域的外包。

专栏5 服务外包业发展重点(续)

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积极承接国内外医疗机构在临床测试、技术咨询、医学检查资料整理等方面的外包业务,大力发展符合国际规范的新型药物安全评价、药理药效、新型制剂、临床试验等业务,完善医疗外包服务链,拓展医药研发服务外包领域。

工程项目包19 服务外包业重点建设项目

中路纵横公司、众联科技服务公司服务外包及软件产业园,中信外包服务有限公司安保服务项目,养老养生云服务系统,邢台开发区信息服务产业园。

(四)金融业

以支持产业创新驱动为方向,加快完善金融市场和组织体系,坚持制度创新和市场化实践,打造冀中南产融紧密结合示范区和小微金融改革先行区,建成市场化水平高、开放创新能力强、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以上,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大力吸引国内股份制银行到邢台设立分支机构;提升邢台银行综合实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上市经营;创造条件,支持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推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有序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境内外保险主体在邢台设立分支机构,引导保险企业在县域合理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扩大保险覆盖面;重点在责任保险、农业保险、科技保险、生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企业年金等产品上进行创新。将资本市场作为实施创新发展的主渠道,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到境内外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三板市场等上市融资。广泛挖掘和培育上市后备资源,筛选出150家左右优势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进行动态管理和重点培育。推动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租赁、信托、保理、担保、典当等行业规范经营、稳步发展,鼓励设立地方性中小企业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消费金融、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及相关服务机构,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加大对民间融资的引导与管理,加强对社会公众远离非法集资的宣传引导,加大对非法集资行为的打击力度,防范系统性、区域性的金融风险。

工程项目包20 金融业重点工程

“筑巢引凤”工程。加快金融商务区规划建设,为金融业发展提供良好载体;着力推进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对接,大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及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市场主体,助力邢台经济发展。

“固本强基”工程。做大做强邢台银行,争取实现上市融资;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村镇银行设立,到2020年完成改制的农村信用社数量占比不低于50%;丰富区域性金融主体,筹建立足邢台辐射周边的保险代理、信托、租赁、互联网金融公司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阳光普惠”工程。支持商业银行到县域增设分支机构,提高金融网点覆盖面;大力发展村镇银行、自助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序发展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合作金融;完善多种形式的保险体系,增强保险服务保障能力。

“资本扶企”工程。从上市辅导、政策激励、信贷扶持等多方面优化政策机制,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进和培育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创业投资,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积极利用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进入传统金融领域的渠道,推动完善市场化准入机制,提升资本市场活力。

“创新引领”工程。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鼓励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等业务开展;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引导金融产业全面发展。

“绿色启航”工程。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加大信贷、保险、资本市场投资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碳金融”,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构建节能减排市场化交易体系。

工程项目包21 金融业重点建设项目

恒泰安保险金融保险大厦项目,中兴东大街中央商务区,邢台金融商业中心,邢台经济开发区金融中心,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工厂,邢台银行科技支行建设项目。

(五)科技服务业

重点发展自主研发、产品设计、科技测试、技术转移、技术交易、科技咨询及评估鉴证、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环境监测等科技服务。依托各类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研发机构,建设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河北省光热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业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区域性和行业性生产力促进机构以及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建设,促进农村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培育一批专业、规范、高效的科技服务机构,逐步建成完善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协作网络。推进科技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到2020年,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产业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到200亿元。

专栏6 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

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开展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产业集群、服务基层科技的能力。

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重点是围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鼓励支持各类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推动科技中介机构向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运行规范化、服务产业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提供有关金融保障、风险投资、专利代理、市场营销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化服务。

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加强我市网上技术市场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扩大会员队伍,实现与上级部门的资源共享,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换机制,搭建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成果转化、成果孵化、技术交易和人才中介等方面的服务,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与我市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开发科技资源的查询、检索、文献提供、认证等支撑系统,构筑服务于研究开发、科技管理、科技成果传播、利用与转化的网络科技环境,形成跨地域、多功能、高效、快捷的网络科技服务体系和技术保障平台。支持大中型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中小信息服务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信息服务企业增加服务产品的研发。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统筹相关部门研究实验资源,打破封闭,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组建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研究实验基地,提高重

点领域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科学合理地调控大型科学仪器新增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建立大型科学仪器对外服务补助奖励制度,形成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的长效机制。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共享网络,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与我市重点产业关联紧密的企业化运作的检验检测机构,推进制造业和农业检测、食品药品检测、安全生产检测等公共检测业务的服务外包。扶持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壮大,推动检验检测机构机制创新和“科研、检测、标准和国际互认”四位一体功能的发展,增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