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快速识别精神病患者——浅谈常见精神症状

 益寿堂999 2016-11-29

小V答疑笔记


抑郁症引起的吞咽困难用哪一类药物效果好啊?


抑郁症引起的吞咽困难,咱们得先弄清楚,这个吞咽困难到底是抑郁症闹的还是其他的问题闹的?咱们得先弄清楚这个吞咽困难到底是什么问题引起来的呢?你比如说他本身就有大脑的问题,所以你就不光是考虑抑郁症的问题,可能还得需要做其他的治疗,更主要的是先弄清楚吞咽困难的原因,第二个再看吞咽困难到底困难到什么程度?


比如他进展到吃不下去,你给他喂药给没戏,你有可能下胃管,甚至有些人,假如说他没有更多器质性的问题,你可以胃管下着,然后可以先做咱们叫电休克治疗,先把这个东西给他逆转过来再说,恐怕不是你用药就行的,咱们都知道治疗抑郁症,真正是抑郁的话,你要想这个症状逆转过来,再快的,咱们现在说有些抗抑郁的药再快也得一两个礼拜,实际上有些两到三周才见效呢,所以说更快的话,假如说你要排除了一些器质性的问题,只是抑郁症本身出现的问题,电休克最快。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我其实回答这个问题是最没有信心的,因为自从有了抗精神病药以来,大家如果看看咱们上海徐老爷子讲的精神分裂症一百年的发展文献的综述,就会发现复发的这种情况好像从开始到现在,即使有一点波折,但实际上到后来一直没有变化,所以我说这是咱们作为大夫,作为研究者一直在想办法,但实际上还是没有找到特别理想的办法。


孤独症与减默症是一种病吗?他与抑郁症怎样鉴别?


孤独症跟缄默病肯定不是一个病,孤独症往往是在儿童期出现的一个病,缄默可以见于很多病。它跟抑郁症怎么鉴别,当然抑郁症可以在各种年龄都可以出现,而孤独症往往是在小时候出现,它的主要表现是不一样的。


患者把另外一个患者认为是自己的孩子,如何解释?


你这个先去追问一下他之所以认为另外一个患者是自己的孩子,他是怎么判断,你认为到底是怎么回事,你问问这个判断的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推理过程,他从哪儿看出来的,然后你再根据这些细节里面抓住一个有力的东西,既不伤害谁,又能让患者理解。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几率大吗?能预防吗?


我跟大家说,遗传几率再大,也没办法预测在某一个身上到底大不大,所以就不要瞎操心,我说这就是人的命运问题,不要老操心遗传几率的问题,什么叫概率,就跟你买股票一样,你到底能不能涨,你经常买,我觉得有研究,好像升降你把握的比较好一点,实际上概率是一样的,这个发不发病,有遗传是一方面,我说要是针对个体来讲,他上面八辈都没有,他这一辈得了,你从哪儿解释,你解释不了。


精神分裂症首次起病,治愈巩固治疗期结束以后是可以停药的?


不是大部分不能停药,我知道这是什么情况,我结合我在临床上自己的感觉,反正我在临床上见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完全停药的我没见过几个,可以说到现在我没见过一个,这是我的临床经验。


精神抑郁症患者病情演变能否发展成狂躁症?


这里边是这样,抑郁症咱们往往是叫单向的抑郁,如果是病人能出现狂躁的表现,我不知道你说的这个是狂躁还是躁狂,咱们专业上应该叫躁狂,狂躁不见得就一定是躁狂,因为也有可能有其他的问题,这里面会有几个情况,第一,抑郁症病人,有一种叫激越性的抑郁,所谓激越在抑郁症里面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伴有肢体过多活动的严重焦虑,假如说这个病人焦虑很明显,他也有可能表现类似于来回走闲不住,就类似狂躁的表现,这是抑郁症本身闹的。


当然也有人把它称之为有可能是双向,它能不能发展躁狂,它本身也有可能就是一个方向,在抑郁症过了一个阶段以后,他的躁狂又发作了,这个时候不是演变的,也有可能是根据你的病程,他就开始发展到躁狂了,或者是有一些人吃了抗抑郁药以后,他让它转嫁了。要是说狂躁和躁狂,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区别,如果是躁狂的话,没出现过躁狂和轻躁狂,永远不能说是它是双向,你只是说他有一些特点可能提示你这些东西,但是从症状学的表现上来看,但是你要警惕他以后有没有发展成这种病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这种病是单向还是双向,你有时候得看他病程的演变。


精神分裂病人不认为自己有病,在人文关怀上是告知他生病的事实还是假装认可他自己认为的他没病,另外我一个病人吃药有一个副作用是会造成唾液分泌增多,加用阿托品可以吗?


先回答后面一个问题,好像用阿托品效果不好,不用加它,以前我记得好像后来没什么特别好的招儿,以前咱们第一版精神分裂症指南的时候,说是用谷维素好像也不灵,如果他分泌增多,增多到什么程度,影响大不大,如果不大,如果他觉得能忍受可以接受的话,如果不能忍受的话,不行就换药。咱们说病人所谓不知道自己,叫没有自制力,这个东西不用去硬碰硬,咱们在很多时候,你就跟平常碰到一个一般的人,他比较较真,你说你怎么办?


其实实际上处理办法是类似的,不用去较真,但是你也不能说按照他说的,你没病,你就认可那个,因为你作为大夫,你不能这么认可,但是你要表现出来一个什么东西呢,跟他一块去协商这个事,一块去探讨这个事,假如说在初期的时候,他不认可,没关系,你可以通过治疗看看,假如说症状缓解以后,你再看他的自知力恢复成什么样,当然总有一部分病人你怎么弄都不灵,即使症状缓解了,他依然认为那时候不是病,那你说怎么办,所以说这个东西是人自身的问题,生老病死我总觉得是一个自然规律,你不用非去跟他较真,只要做到你能做到的,或者说你即使做不到,你找到比你更有经验的,在你资源可使用范围内你把该用的招儿都用了,就是你尽你的人事了,其他的就是听天命了。


临床上癔症与诈病如何能够快速鉴别,因为我个人觉得临床上有许多诊断为癔症的病人,其实就是一个性格不良加之心理因素导致的诈病,不知你在临床上如何区别的?


癔病和诈病,其实这个是最简单的,诈病咱们往往人是带有目的性的,而癔病本身是没有目的性的,咱们即使有一个继发性的获益,但它也不是故意的,这是诈病跟癔病更根本的区别,这后面有一个癔症的病人,其实性格不良健康心理因素,那不是诈病,这两者还是应该有严格区分的。


所谓诈病,我们既然诈,我就要有目的,比如说这两个人打架了,出车祸的,像这一类的有目的性的,要有赔偿的东西,有可能会出现这个问题,但癔病不是这样的,癔病一定不是病人主观意识的,它有症状的表现,而且他有癔病的特点,就像分离和转换症状,一定要有这个东西。


下载医生汇APP,与大咖深入交流

在线免费看直播,学分好礼送不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