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派别专题(一)

 水墨清欢555 2016-12-01

韩孟诗派

  一、理论主张

 (一)不平则鸣说。

   重诗歌抒情功能。由于韩愈没把诗文等量齐观,才使诗歌避免成为道学工具,得以保持其抒忧娱悲感激怨怼的美学品性。感激怨怼就是不平抒忧娱悲就是将此不平不加限制地抒发出去,就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渲泻。

  (二)笔补造化说。笔补造化有创造性诗思,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三)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1、韩愈着眼点在力量的雄大、词语的险怪和造境的奇特。

2、韩孟诗派其他成员也大都具有崇尚雄奇怪毅的审美取向。

 (四)韩孟诗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创作理论,突破传统诗教,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二、艺术风格

  (一)除追求雄奇怪异外,以散文化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

  (二)直述对人生、社会看法,以议论入诗。《荐士》、《醉赠张秘书》、《汴泗交流赠张仆射》等。

  三、反对传统、锐意创新的贡献成就。

 (一)以宏大胆气驭诗,赋予诗歌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超现实色彩;

 (二)雕镂词句,尚险求奇,营造出独有的险怪意象;

 (三)以文入诗、以议论入诗,开新诗风。

 (四)破坏传统未建立新的规范。如:

   1.用词造句刻意求新使语意晦涩。

   2.对诗材不加简择致意象过于丑陋怪诞。

   3.大量散文化句式和哲理性议论,破坏诗歌节奏美、形象美。




 元白诗派

  一、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渊源:

 (一)远源:《诗经》诗和汉魏乐府民歌。

 (二)近源:杜甫反映民生苦难的篇什:

1、继承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时事、亲身见闻;

2、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明胡震亨引焦竑:杜公往往要到真处、尽处,所以失之。”“雅道大坏,由老杜启之也。(《唐音癸签》)。

  二、元结、顾况、戴叔伦等表现和继承。

  三、贞元元和间强烈回响。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纷纷效仿,致力于通俗晓畅、指事明切的乐府诗的创作。

  四、自觉学习民歌。

  上述几条反映此期诗人已形成通俗化自觉追求,而且自觉承传杜诗写实倾向。



贾姚派

  (一)宋初模仿贾姚诗风的诗人,因宋人常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故名晚唐体

  (二)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僧人,以惠崇成就较突出。

  (三)继承贾姚反复推敲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中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因此颇多精警的断句,如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惠崇《池上鹭分赋得明字》)等,但全篇意境往往不完整。

  (四)内容单调贫乏。



隐逸诗派

  (一)晚唐体诗人群体。代表有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林逋最有名。

  (二)作风稍异于九僧,模仿贾字斟句酌,也颇有白诗平易流畅倾向,表现生活内容较九僧诗稍为充实。

  (三)林逋诗主要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四)寇准诗绝少功业内容,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惋。如《春日登楼怀归》。




江西诗派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即宋代江南西路,黄庭坚等11人是江西人;宗派原是禅宗名词,可能因当时禅宗流行,黄、陈等人都习禅甚深,故名。该派一直沿续到南宋,吕本中、曾几等也被看作诗派中人;宋末方回把杜甫称为诗派之祖,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诗派之,提出一祖三宗

   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成为江西诗派创作倾向。

江西诗派的演变

  .靖康事变使江西诗派发生深刻变化:

  (一)吕本中最早用诗记录,《守城士》《城中纪事》《兵乱后自嬉杂诗》29首等。

  (二)其他如韩驹《陵阳先生诗》中颇多呼吁抗金的诗。

  (三)咏物、咏史等也有忧国伤时之思,如洪炎《次韵公实雷雨》和徐俯《咏史》。

  (四)宋金议和后,逐渐恢复早期题材内容。

   .南宋初,江西诗派风格的变化。

  (一)曾季貍在《艇斋诗话》:后山论诗说换骨,东湖论诗说中的,东莱论诗说活法,子苍论诗说饱参。入处虽不同,然其实皆一关捩,要知非悟入不可。

  (二)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活法说。

1.早年诗以黄庭坚为典范,生新刻峭,旨趣幽深。

2.入南宋后,吕诗形成轻快圆美新风格,如《春晚郊居》。

3.“活法学诗当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夏均父集序》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无特定风格论。



 

辛派词人

 (一)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等为代表。

 (二)将词体表现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不仅可抒情言志,而且可议论说理。

 (三)艺术:

1.手法不仅以诗为词,而且吸收散文手段,以文为词

2.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前提下,大量融入诗文语汇。

 (四)成绩:

   空前解放了词体,增强词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词体文学地位。

 

张孝祥南渡词人群与中兴词人群过渡人物,辛派先驱,东坡到稼轩桥梁。以苏轼为典范:

  (一)学苏词的,以诗人之句法抒壮志豪情

  (二)学苏的,兼融李白浪漫精神,以自在如神之笔表现超迈凌云之气和潇洒出尘之姿

  (三)哲理意蕴不及苏词,浪温漫奇想过之,风格骏发踔厉。

  陆游词作不多,开创性不大,辛派中坚。

  (一)有意要做诗人

  (二)思想内容:1.表现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人生体验。2.身历西北前线,创出稼轩词没有的边塞境界3.主要内容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对比。

  (三)风格多样,但未形成独特个性,悲壮似稼轩而无辛词的雄奇,豪放似东坡而无苏词的飘逸,闲适疏淡似朱敦儒而乏朱词的恬静潇洒。

   陈亮词风与辛相似

 (一)多表现抗战复仇、救国安民的思想怀抱,表达政治军事主张,其词所论往往可与其政论文相印证,可以说以词为文

 (二)艺术性。

1.最突出特点: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鲜明的政治功利性和纵横开阖的议论性。

2.以气势见长,往往直抒胸臆,语言斩截,风格雄放恣肆;

3.过分外露,缺乏内敛而少馀蕴。

  刘过

 (一)刘过词的抒情主人公是自傲自负又自卑自弃、狂放不羁又落魄的江湖狂士。

1.以天才自许;2.玩世不恭;3.自卑自惭;4.有钱时肆意挥霍;5.无钱时自叹自怜;6.《龙洲词》第一次展现南宋江湖游士精神风度、生活命运和复杂心态,具独特的生命情调和个性风格。

  (二)艺术:

1.有意效法稼轩

2.刘熙载: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是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艺概·词概》,名作《唐多令》即造语平淡而韵致丰饶。

3.以文为词,有时不守音律,造语狂宕;有时粗豪,对辛派后劲的粗率有影响。

   

   姜夔、史达祖、高观国、卢祖皋、张辑等人另成一派。


姜派词人

以艺术精湛见长。

(一)周密,号草窗。

1.融汇白石、梦窗两家之长,形成典雅清丽的词风。

1)取法姜夔,追求意趣的醇雅;

2)与吴文英交往密切,词风受其影响,并因此与之并称二窗

2.成名作是描绘西湖十景的组词《木兰花慢》以文笔清丽著称。

3.宋亡后,词风依旧,内容上流连风月的闲情雅趣已被凄苦幽咽的情思取代,如代表作《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二)工于咏物的王沂孙。

1.宋末词人中王沂孙咏物词最多,最精巧,特点:

1)善隶事用典,根据主观意念巧妙选取有特定含意的典故与所咏之物融合,使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相互生发。清周济: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2)擅长用象征和拟人手法,用象征性语言将所咏之物拟人化,使之具丰富的象征意蕴,往往被认为有深远的寄托。如《眉妩·新月》《齐天乐·蝉》。

2.清中叶后的常州词派推崇王沂孙词。

3.缺陷:词境狭窄,词旨隐晦,情调低沉,情思缺乏深度和力度。

(三)备写身世之感的张炎。

1.词集《山中白云词》,词风清雅疏朗,与白石近,故与白石交称为双白

2.入元后,国破家亡,词由高雅的摹写风月变为凄楚地备写身世盛衰之感。如《高阳台·西湖春感》、《解连环·孤雁》。后首为他赢得张孤雁的雅号。

3.张词取径较宽阔,词境比王沂孙词丰富明畅,对清初浙西词派影响甚大。

4.张炎论乐理和论词艺词法著作《词源》,提出清空骚雅等概念,成为词学研究重要的审美范畴;对宋词人词作优劣得失的评论,成为后人对宋词评价的基准。

(四)蒋捷。

1.内容。

1)敢于直接表现亡国遗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异族统治的不满情绪,如《沁园春·为老人书南堂壁》、《贺新郎·乡士以狂得罪赋此饯行》。

2)多角度表现出亡国后遗民的凄凉感受和生存困境,如《贺新郎·兵后寓吴》。

2.艺术。

1)兼融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既无辛派后劲粗放直率之病,也无姜派末流刻削隐晦之失。如《虞美人·听雨》。

2)情感基调不像王沂孙、张炎词那样一味低沉阴暗,有的词作格调清新,乐观轻快,如《霜天晓角》(人影窗纱)、《昭君怨·卖花人》。

3.对清初阳羡派词人颇有影响。


辛派后劲

以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力度取胜。

(一)刘克庄辛派后劲中成就最大。

1.内容:

1不涉闺情春怨(《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以国家命运为念,如《贺新朗·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充满强烈的危机感。

2)辛弃疾社会忧患意识主要是远虑;刘克庄危机感是近忧,显得更焦灼。如《贺新郎·杜子昕凯歌》《贺新郎·跋唐伯玉奏稿》,富强烈的现实感。

3)艺术视野较宽,表现社会生活广度上较辛弃疾有所拓展,如《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写南方少数民族起义。

4)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如《送宋惠父入江西幕》劝友人不要残酷镇压起义峒民,深化提高了词的思想境界。

2.艺术:

1)富艺术个性,风格雄肆疏放。如《沁园春·梦孚若》。

  (2)语言有时锤炼不足,失于粗疏。

(二)陈人杰(最短命)。

1.现存词作31首,全用《沁园春》调。

2.在精神萎靡的现实里,呼唤富有进取精神的男子汉雄健气概的回归。

3.语言崭切痛快,政治批判锋芒尖锐深刻,《沁园春·丁酉岁感事》。

(三)刘辰翁。

1.承稼轩遗风,但无稼轩豪迈之气。

2.独特性:吸取杜甫以韵语纪时事的创作精神,用词表现亡国血泪史,如《六州歌头》(向来人道)《兰陵王·丙子送春》《柳梢青·春感》。

(四)文天祥以视死如归的崇高气魄、激越雄壮的歌喉,唱出民族尊严和志气,如《沁园春·至元间留燕山作》)。



江湖诗派

 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统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一)简介

1.南宋后期,一些未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文为生,成为江湖谒客。

2.理宗庆元年(1125),杭州书商陈起为其刻印诗集,总称《江湖集》。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被称为江湖诗派。

3.《江湖集》人身份各异,又无公认宗主,只是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只具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

  (二)内容

1.多数人对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也不甘隐逸生活,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不少人以诗歌作为干谒权贵、谋取钱财的工具,追求社会的承认及实际利益,写了许多献谒、应酬的诗,内容多歌功颂德或叹穷嗟卑,空洞无聊;

2.往往即席而成,有时逞才求博,辞意俱落俗套,艺术粗糙。

3.题材来源较丰富,有时写农民及贫民的悲惨处境,如许棐《泥孩儿》。

4.受到四灵影响,最擅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但境界较开阔,稍胜于四灵。如陈允平《青龙渡头》、叶绍翁《游园不值》。

  (三)大多未能自成一家,刘克庄、戴复古自出机杼,成就较突出。

1.刘克庄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最大。

  (1)早期诗受四灵影响,陆游使他在题材上与四灵分道:关心国事,写《国殇行》、《筑城行》、《苦寒行》等乐府诗抨击时弊。

  (2)艺术上兼师唐、宋诸家,尤以贾、姚、四灵较显著。

     ①总体上未受四灵束缚,如《郊行》。

     ②缺点:追求作品数量,多滑熟之作,尤其七律七绝,未免粗滥。

2.戴复古。早年从陆游学诗,受陆游雄浑诗风影响最深,后崇尚晚唐:指斥朝政,反映民瘼,绝少顾忌。如《庚子荐饥》;最好的诗是对时事的感触,如《江阴浮远堂》和《频酌淮河水》。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四灵诗派

徐照(字道晖,又字灵晖,号山民)、徐玑(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赵师秀(紫芝,又字灵秀,亦称灵芝,号天乐),四人同为南宋四人同为南宋永嘉(今温州)人,因其字号中皆有灵字,人称“永嘉四灵”。

这四位永嘉诗人,在大儒叶适的揄扬、鼓励下,提倡姚、贾(贾岛、姚合,诗以境界狭仄而语言工巧为特点,世称“姚贾”),以字句雕琢为工的苦吟审美情趣,为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四灵”的创作,受到了同时一大批江湖诗人的推崇和效法。



金代后期的两个诗派

  诗坛由赵秉文、李纯甫主盟,形成两个诗歌流派。

  (1)赵秉文:

①主张师法古人,强调多样化风格,但对独创性有所忽略。

②诗作不拘一格,五古、七绝清远冲和,有蕴藉之致,如《暮归》、《雨晴》等;七古气势奔放,雄丽高朗,如《游华山寄元裕之》。

③王若虚文学思想与赵秉文近,著有《滹南诗话》,论诗尚真淳而反对奇诡。

2)李纯甫论诗力主自成一家,诗风奇险雄肆,近于韩愈,如《雪后》等;李经、李汾等的诗都有类似风格。



王学左派

   心学亦称王学,嘉靖、万历间形成多种派别泰州学派,亦称王学左派。
  (一)代表:王艮、徐樾、颜钧、罗汝芳、何心隐、李贽,越来越具离经叛道倾向。
   (二)黄宗羲《明儒学案·泰州学案》中概括其主要精神:吾心须是自心作得主宰,凡事只依本心而行,便是大丈夫。”“平时只是率性而行,纯任自然,便谓之道。……凡先儒见闻,道理格式,皆足以障道。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说: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王心斋先生遗集》之《语录》),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李贽《答邓石阳》),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李贽《答耿中丞》)。
    .狂禅之风:强调本心是道,本心即佛,其他一切都虚妄。
   四.上述主张的特点:
   (一)敢于用本心推倒偶像崇拜和教义束缚,叛逆勇气和张扬个性精神。
   (二)所强调的本心,是远离情欲、只存天理之心。王阳明:此心纯是天理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工夫。(《传习录》)禅宗大师:率性之谓道,率情之谓倒(《紫柏老人集》之《法语》)。
   (三)意义:促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变革,开始用批判精神对待传统、人生和自我,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张扬个性的思潮启发新思路。
    .不顾天理而求世俗爱好、个人情欲。
   (一)李贽倡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藏书》),主张至人之治因乎人(论政篇》),即顺从人的个性和满足人的欲望。
   (二)汤显祖、袁宏道等进一步将包括情欲在内的追求现世享受的相对立,提出世总为情(汤显祖《南昌学田记》)、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汤显祖《寄达观》)的命题,反对内欺己心,外拂人情拂情以为理(袁宏道《德山麈潭》),宣扬的解放。
   (三)性灵说。
       1.“性灵之说,古已有之。如《南史·文学传叙》:自汉以来,辞人代有,大则宪章典诰,小则申舒性灵。申舒性灵视为,把事关教化,有益庙堂视之为,个性、风格、特色往往淹没、融化在内容和形式的共性中。
      2.明中期李梦阳、徐祯卿等始重,强调诗歌情感特征和个性表现。
      3.袁宏道明确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
      4.徐渭、李贽、于慎行、汤显祖、屠隆等发表类似议论。
   .创作的主体意识加强,文学的个性特征随之鲜明,小说、戏曲:
  (一)人格独立精神和张扬个性的人物形象。
  (二)写时俗、写物欲、写性爱,扩大题材范围。
  (三)通俗的语言,开掘人的心灵,特别出现一些有关青年男女争取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作品,冲击封建礼教。
  (四)缺乏具独立思想和文化品格的阶级基础,使文学陷入非道德、非理性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