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姐治丧——戏里戏外的天才

 昵称37581541 2016-12-01


作者: 但见花开落


【按:相逢是缘,因为红楼而在网上相逢,更是一份难得的缘分。但见花开落,便是这样一位因为红楼而相识于网上的朋友。这份红楼缘,本应该在智慧的闪光和精彩的讨论中好好继续的,可惜天不假人寿!谁又能想到他英年早逝,只留下一篇篇红楼文字在网络中寂寞。时间总是跑得比记忆快,当年在天涯红楼书话的讨论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而但见君离我们远去已然两年。当初听闻噩耗时的伤心悲痛,已经悄悄平复,他和他的红楼文字,已经化作怀念,沉入了记忆。在他逝世两周年之际,特发两篇他写的红楼文字,让我们一起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




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让我要骂他,但又喜欢他;让我痛恨他,同时又不得不佩服他。要问是谁,我想不说大家也知道 ,此人正是金陵有名的破落户——凤辣子王熙凤也。



一说到王熙凤,大家都会眼前一亮、心头一震,似乎一个活泼泼的王熙凤正在向我们走来。是呀,我们实在是太熟悉这 个王夫人的小侄女,贾家的二奶奶,荣国府的首席女管家了。跟人感觉是,曹雪芹把王熙凤写得甚至比贾宝玉、林黛玉 、薛宝钗还要丰满,更加立体。而之所以王熙凤能够给读者留下如此生动深刻的影响,第三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等一段文字无疑是凤姐这部大戏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在此之前,虽然凤姐的形象相当的生动,也给读者留下下了深刻的影响。但曹公觉得他心目中的王熙凤这么一个人物形象还远远没有全方位的展示出来,他正在酝酿一次大的事件、精彩的时刻,让凤姐能够更加的饱满。这一切都有条不紊的掌握在曹公那支出神入化的如椽之笔之中。所以,在整个“治丧”这一幕大戏中,曹公为把并非爱情女主角的王熙凤浓墨重彩、逼真活跳、绘声绘色塑造出来,而进行了一系列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设计。让凤姐成了绝对的主角,成了全场的焦点,让聚光灯始终照在她一个人的身上,大放异彩,而其他人的出场更多的是为了达到“众星捧月”的效果。这幕大戏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导演,曹公也向我们展示了他多方面的艺术天才。接下来,我想跟大家一起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精细之处。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强化表现诸葛亮的沉着冷静胆识过人和谋略超群,特别安排了一段“马谡失街亭”的前奏,目的视为引出和拉开“大摆空城计”这幕大戏。同样的,曹公为了让凤姐有一个集中表现其性格才能的机会,也紧紧抓住了秦可卿之死这个时机,正如脂砚斋所说“写秦氏之丧却只为凤姐一人”。其中的更加细微处,我们不妨从下面这段文字开始。



第十三回写道:只是贾珍虽然此时心意满足, 但里面尤氏又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惟恐各诰命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因此心中不自在。当下正忧虑时,因宝玉在侧问道:'事事都算妥帖了, 大哥哥还愁什么?'贾珍见问,便将里面无人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听说笑道:'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必妥当。'贾珍忙问:'是谁?' 宝玉见座间还有许多亲友,不便明言,走至贾珍耳边说了两句.....又当在贾珍前往邀请凤姐时,写道:闻人报:'大爷进来了.'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 ,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
  写到这里,又不禁让我想起了《水浒传》中的景阳冈武松打虎,施耐庵为了突出地表现武松天生神力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特地安排武松过景阳冈的时间必定是在傍晚时分,偏偏当日只能是单身一人前往,而且在真正打虎之前,哨棒必须是打在树上断了。如此这些都是巧合吗?但又正是这些“巧合”却给读者带来了更为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曹公这里也有施耐庵的这段心思,也设计不少的“巧合”。尤氏正好犯病,无法接待各诰命来往,贾珍唯恐亏了礼数,怕人笑话,更让人玩味的是,从不关心家事的宝玉也做了一回“走马荐诸葛”的徐庶(此中有深义焉,暂且不表),除了“独凤姐款款站了起来”,其他的众婆娘必定都“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是呀,如果尤氏不病,又哪来凤姐;如果贾珍不重视,又哪有大戏可演;如果没有宝玉相荐,又会明珠旁落;如果众婆娘不都无能,凤姐岂能大功独成。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曹公这根点石成金的指挥棒下悄无声息又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暮然回首,我们不得不惊叹:施耐庵和曹雪芹这两位同样量级的文学大师,跨越了四五百年的时空隧道,实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巅峰对话,为中国古典文学创造了两座真正的高峰。




在凤姐真正要粉墨登场登台亮相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此时的宁国府是个什么样子吧。作为宁国府嫡传辈分最大的贾敬,早已皈依黄老,一心求仙炼丹百事不问了,而贾珍贾蓉父子因此更是放纵无束、奸淫偷盗,一味高乐,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无人来管。至于住在宁国府的贾赦邢夫人夫妇那更是寡廉鲜耻之人。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此时此刻的宁国府上下左右都充斥着一股骄奢淫逸的气息,出于一种偷鸡摸狗混乱无序的状态。由不得连宁国府的家奴也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里边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面对这么一个“烂摊子”,常人避之惟恐不及,但正在春风得意之际的凤姐却丝毫不以为难,她有的是办法,也从来不缺少信心。乱世之秋,也正是各路英雄建功立业之际。而曹公的用意也非常明显,他就是要给这个不平常的天才式的女强人搭建一个大的舞台,让凤姐的诸般才华和一身本事有一个大展身手的用武之地。这何尝不能说是戏外的曹公正在用他的天才去造就戏中凤姐的天才。

凤姐已经授了帅印,接了兵符,就要整装出发大显身手了。但是且慢,中国历史不知上演了多少那些骄傲轻敌、贪功冒进的将帅今天接了帅印明天就丢了脑袋的事情。凤姐不曾上学,更不用说读过兵书,只是与生俱来的天才在提醒她,此时绝非庆功贺胜的时候,不要头脑发热,要冷静要定而后动,他必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坐在抱厦内的凤姐,俨然成了一个在大战前夕正于帐下运筹帷幄的三军统帅。有什么好的办法呢?不用担心,因为荣国府的这个后勤集团的CEO最擅长的就是如何去计算敌我双方的利害得失。



经过了一个晚上的思索,一切都准备好了。第二天的凤姐就像那些十年寒窗饱读诗书的学子自信地走进考场一般,早早地来到了宁国府。曹公要在作为女流之辈的王熙凤身上灌注他所希望的男子汉大丈夫般的英气和豪情,他要让心目中的女豪杰像关云长一样单刀赴会,只身前往。精明强干的凤姐一开始就从关键的“人、财、物”入手,没有什么仁义忠孝之乎者也的陈词滥调,也不作三揖三让的虚伪谦恭,而是直接杀入主题先声夺人地抛出一句狠话:“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让众家奴的心理防线瞬间崩溃。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像发现新大陆般地叫出声音来:“博弈论,可信的威胁!”我不得不再次惊叹,目不识丁的凤姐竟然也能够如此自觉而又圆熟地运用博弈论了。了解博弈论的朋友自然知道,当博弈双方中的一方基于自身最优而率先发出策略信号时,另一方如果认定这个信号并非欺诈而是可信,理性的行为就是认可对方的策划后再寻求最优方案了。对此,宁国府总管来升家的早早就给大家发出了警告:“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是啊,从王熙凤嘴里说出来的话岂能有假?所以,这群在凤姐眼中的豪奴如果有点理性的话,接下来要做的,就真的只能是俯首听命了。
  至此,凤姐从任前训话到点卯划册分兵点将,可谓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并无一点扭捏作态拖泥带水。开头这仗,无疑打得非常漂亮,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整个宁国府上下“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了。”这不过是这幕大戏中的开始的一个片段,凤姐天才式的管理才能就已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我再庆幸自己的上司不是凤姐的同时,对曹公超凡的文字驾驭能力更是心悦诚服。




凤姐受贾珍之托,借调来到宁国府全权负责秦氏丧葬这个特大项目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期间经过一番大刀阔斧干净利落的整顿改革,项目进展得非常顺利,一切都在凤姐的操控之中。对自己威重令行的效果感到颇为满意,甚至有点沾沾自喜:“于千万军中取敌人首级如探囊中之物,看来也不过如此。”是啊,如果整幕大戏就这样顺风顺水一览无余,第一个感到不过瘾的肯定是我们的凤姐:老虎还没真正发威呢,怎就完了?而作为已经把胃口掉得老高的读者又岂能答应?另外,作为已经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总导演曹公也绝无可能就此放下落幕。所以,好戏还在后头……..
  展眼已到五七正五日,正是出殡之日!精明的凤姐敏锐的意识到,今天的秦氏出殡是整个大项目的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子项目,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大项目的成败。她绝不容许有任何的差错。但是,曹公却早已在这个关键时刻给凤姐布置了一道难题:今天竟然还有一个人没有到场!怎么办?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凤姐的天才表演吧。
  凤姐的直觉告诉她,首先要争取时间立即找到此人。已经咆哮了多时的老虎,竟然有人真的敢在它头上拔毛,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暴风雨就要来了!但是,没有!当此人正瑟瑟发抖地站在面前时,凤姐只是笑着跟他说了几句话,便又做其他的工作了。似乎一切都要云开日出风平浪静了。是这样的吗?这只伺机多日且被惹恼的母虎会如此善罢甘休吗?愚钝的我又一次未能看透天才的心机:要扬名立功的凤姐岂能轻易放过这次杀一儆百的机会!凤姐天生就有一副只有优秀的将帅才能具有的沉稳大器和冷静缜密,她不会像有勇无谋的武夫一样一触即怒、仓促行事,她正在琢磨的是如何处置才能起到最大的威慑效果。大战之前的寂静,比大炮轰鸣更加让人恐怖!
  到了要发威的时刻了。只见凤姐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 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不去做浪费时间的辩证;也无假仁假义的教导;更不去理会什么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异同。有的就是这么两句“打二十板子”“革一月银米” ,那人身不由己, 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这样简单,如此有力。一切都在电光火石之间,没有发生似乎就已结束。一声惊雷,戛然而止!不光在场的人大脑一片空白,就连场外的我也一时没能回过神来。剩下的只有雍容华贵的凤姐正在暗自得意:还真让本姑奶奶过了一把瘾。而半天才回过神了的愧称学了几年经济学的我,不禁摇头徐徐吐出两字“天才”。



当我们还在为凤姐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发愁时,凤姐却让我们感受了一番“轻舟已过万重山”般酣畅和痛快。至此,曹雪芹让这位自己喜欢的角儿在宁国府这个戏台上进行了尽情的表演,各方面天才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此时的凤姐可谓大功告成,完全可以向贾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如果这部大戏就此落下帷幕,无疑凤姐会跟观众留下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然而,曹雪芹的那支神笔却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因为他深深地知道现实社会中的那些天才,往往容易走向疯狂,如果一旦遇上魔鬼的诱惑,更会向罪恶的深渊堕落。所以,曹公虽然跟大家一样非常钟爱凤姐,但他更要忠实戏中的人物,以及场外的观众。鲁迅曾经说过:“曹雪芹就是要把美的东西撕开了让你看”。但这并非目的,而是残酷现实的结果。如果说凤姐具备一双目光犀利的眼睛的话,曹雪芹更是洞悉一切。是呀,此时的凤姐已经有点居功自傲、高高在上了,不是吗?你看当“别人族中诸人皆权在铁槛寺下榻,独有凤姐嫌不方便要住水月庵”,她却不知,一个恶魔也正在那里等着她的到来。这部大戏的最后一出压轴好戏开始上演了。
  净虚,这个出世的女尼,却正有一件非常入世的事情想请凤姐帮忙。我们无从知道这位佛门弟子的道行多少,但她的心理揣摩及口才谈判的技巧却无比的高妙。一起来看看这位尼姑同样精彩但又极为丑陋的表演吧。这个老奸巨滑的净虚为了达到说服凤姐答应帮忙办事的目的,对这次谈话,无疑事前经过了一番精心周密的设计。你看她明知道此时已是凤姐管家,却故意说成“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 先请奶奶一个示下”,看似平常话,却暗藏机关:1)投石问路,以观凤姐反应;2)事情重大,吊人胃口。可知,净虚非常熟悉凤姐好揽事逞强的个性,才有此说。意料之中,凤姐自然要问何事。为了淡化这件事情的罪恶性,这个老奸巨滑的净虚又把原本一件简单明了的单方逼退婚姻案,说得云山雾罩、是非模糊。一向精明的凤姐岂能不知尼姑的言外之意,她用她一贯沉稳而又傲慢的语气告诉净虚此事完全有权利可以做主,但“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作为刚才小瞧自己一个的回应。但这一切似乎都在净虚的老谋深算之中,老尼深知对于凤姐这种好大喜功、心高气傲之人,请将不如激将,只见老尼半晌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象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至此,我想就是谈判高手,也要为眼前的这位出家人具有如此高明的谈判技巧深深折服:激将法重了,会惹恼对方,事情反会搞砸;轻了,又起不到效果。但她的这一激将法,可谓不重不轻、恰到好处:既没惹怒凤姐,又让凤姐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此时此刻的凤姐,因为自信过度及净虚的挑拨诱惑,已经目空一切、利令智昏了。她不知道,自己正在被眼前的这个魔鬼所诱惑,一步一步地向罪恶的深渊堕落!戏里凤姐的表演同样精彩,但却没能为她喝彩。怎能为了三千两白银,却夺去两条恋人的生命?水月庵的神灵也在为此落泪悲伤,而神灵下面的魔鬼却在肆意的歌唱!难道真的是: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在一片魔鬼的歌唱声中,终于落下了帷幕。




当我在憎恨净虚这个恶魔的诱惑使得凤姐的堕落之后,也深深被曹雪芹的天才艺术能力所叹服。为了加强故事对读者的冲击力及感染力,他把这件人世极为肮脏的权、钱、色的交易,却匠心独运地放到了这样一个原本远离是非清静无为的佛门净地去进行,营造出了一种对比极其强烈的氛围,让观众有着极为强烈的感受。而这,不正是当今一些经典电影常常运用的经典镜头吗?
  我在为戏中的天才——凤姐的堕落深深惋惜的同时,也为自己能够稍微领略到这位戏外的天才——曹雪芹伟大的审美艺术思想而激动不已。







点击下图即可关注“红楼梦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