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古今谈概》中叙述了一则小故事:东汉末年的司马徽是个出名的“好好先生”,他不谈论别人的不是,好事坏事一概说好。有人问候他,他回答“好”,有人向他诉说家人去世,他也说“很好”,当有人责备他不应该这样时,他还是说:“像你这样的意见,也很好!” 这则故事寥寥数语便入木三分地勾勒出一个毫无原则、圆滑世故的老好人形象来。故事风趣幽默且发人深省,让人捧腹之余而又能有所感悟。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不愿得罪人的老好人呢?回答是肯定的。这种人遇事怕得罪人,不能旗帜鲜明地坚持原则,惯于“人好我好大家好”的“和稀泥”。 公司有制度,有流程,有标准,有《员工手册》,有行为规范,执行起来却会打折扣不到位?董事长多次强调营造两个氛围:“有功者奖,有过者罚”“能者上,庸者下”,为什么奖励大家都在争取,而按照制度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却很少有人去动真格的?这不能不说同“老好人”的心态密切相关。 我们的企业精神第二条清楚地写着“求实”,即求真务实。每位员工尤其是每位管理人员能否立足岗位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宣传制度、执行制度,真正地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近期,在公司的检查中发现有门店员工而且是管理人员签到不真实,多次违反考勤纪律,虽然该员工认识到错误,但对公司给予的处罚表示不愿意接受,理由很特殊:别人都这样,我为什就不能这样? 这条“特殊”的理由给了我们警醒:为什么会有个别门店、个别部门问题特别突出?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对平常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采取了马虎放松的方式,滋生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苗头,以至于让一些违纪行为堂而皇之地成为了习惯,这种放松最终成为了一种纵容!面对错误时“理直气壮”,你比我我比你,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以别人的错误来掩盖自己的错误,似乎跟着别人犯错属于理所当然的“没错”。 每位管理人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一个简单的道理:管理者如果做老好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是对企业的不负责,是对下属的不负责。作为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做“老好人”就是推卸责任,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管理者不是合格的管理者,不愿意肩负小责任,就没有机会肩负大责任,在职业场上迟早会被淘汰。 “不做老好人,不怕得罪人。”董事长的这句话,对于全体联盛员工来说,应该是一种勉励。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敢不敢得罪人,是检验是否胜任工作的试金石。开展工作,就难免要得罪人,不得罪歪风,就必定得罪正气;管理人员要自觉做“不怕得罪人”的带头人,难题面前,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矛盾面前,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风险面前,要敢作敢为敢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信赖和尊重。 当前,公司在继续夯实经营管理基础的同时,还在积极谋划上市和电子商务的上线,打造百年老店、实现新联盛梦想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这一切离不开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而健康则来源于每个管理人员、每个普通员工的职业素养,来源于对不正之风、不规范行为的勇于指出,来源于从自己做起的以身作则,联盛的未来需要这种健康的肌体,需要这种正能量的传递与弘扬。 消除“老好人”心态,摒弃“怕得罪人”思维,牢固树立起“不做老好人,不怕得罪人”的意识,坚定信心,上下同欲,联盛的局面必将又有一番新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