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贺玉印为罕见鸮纽玉印

 lj0279 2016-12-03

刘贺玉印为罕见鸮纽玉印

取景框2016-11-30

印证刘贺身份的玉印

印证刘贺身份的玉印

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正在江西省博物馆火热展出,展厅内首次展出了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身份的直接证据——“刘贺”玉印。这枚私印的出土,让海昏侯墓的墓主身份终于尘埃落定。 而这枚印章的造型,经过考古学者的仔细分别,为罕见的鸱鸮造型。

刘贺印的阴刻篆书

刘贺印的阴刻篆书

在刘贺墓中,出土了“刘贺”玉印、“大刘记印”玉印、无印文龟钮玉印材、“海”字青铜印等各式印章。这枚“刘贺”玉印,是汉代常见的“方寸之印”,印面边长2.1、通高1.5厘米(汉代一寸约合2.3厘米)。印文“刘贺”二字为阴刻篆书,左右等分。字迹线条粗细基本一致,空间分割讲求匀适,显示出方朴端重的艺术风格。印面上方有密集的短线锉磨痕迹。出土之初,玉印被淤泥包裹,印钮难辨真容,经过认真清理,印钮形态显露出禽鸟的特征,匐身回首,短尾疏翅,瞠目钩喙,眉耳毕现,被专家推断为“鸱鸮”的造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猫头鹰。鸮钮玉印在此前我国的汉代考古中从未发现过。这只鸱鸮工艺精娴,生动鲜活,殊为奇特。

刘贺墓中出土的龟钮印

“大刘记印”

乌龟造型

“海”字印,刘贺被封海昏侯

鸱鸮的形象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典籍中。《诗经》用“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的呼号,表现了母鸟目睹幼鸟被猫头鹰抓走时的极度惊恐和哀伤。《史记·贾谊列传》记载,西汉文帝时著名政论家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看到有鸮飞入舍中,认为会给自己带来折寿的恶运,悲痛伤感,特别作《鸮鸟赋》来自我安慰。由此可见,鸱鸮的形象在汉代已被视为凶鸟。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传世文献有关刘贺的不多的记载中,竟然也出现了枭(鸮)的身影。《汉书·武五子传》记载,汉宣帝地节四年九月,山阳太守张敞奉命查看软禁中的废帝刘贺在故昌邑王宫内的情状。他在给汉宣帝的报告中说,“我想用话触动他,观察他的心事,就用恶鸟试探他,说:‘昌邑多枭。’刘贺回答说:‘是的,以前我西行到长安,根本没有枭。回来时,东行到济阳,就又听到了枭的叫声。’”这段对话人们有着不同的解读,或认为刘贺有些大大咧咧没心没肺,或表明刘贺犹记得当年凶事谨言慎行。学术界普遍认为,以当时公认的凶鸟作为个人私印的印钮,无论如何都是非常反常的。这是刘贺本人的创意还是他人所为?这些都有待未来的深入研究为我们带来答案。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