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馆藏玺印

 芝润斋 2014-10-07

[转载][转载]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wbr>馆藏玺印[转载][转载]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wbr>馆藏玺印
[转载][转载]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wbr>馆藏玺印
[转载][转载]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wbr>馆藏玺印
“帝印”玉印
   
西汉       印台长:2.3厘米 宽:2.3厘米 通钮高:1.6厘米。

玉印的印文是阴刻篆书的“帝印”两个字,因墓室进水及年代久远,玉印被侵蚀成黄白色。印钮雕成螭虎形状,装饰有云纹。

玉印的印文是阴刻篆书的“帝印”两个字,因墓室进水及年代久远,玉印被浸蚀成黄白色。

这枚玉印是在墓主腰腹位置出土的九枚印章中的一枚。这九枚印玺原来是三个一组用小漆木盒盛放着,后来盒子朽烂掉了。
根据《史记》、《汉书》记载,南越国第一代王、第二代王都曾僭越称帝,在国内使用皇帝的礼仪。“帝印”玉印及封泥的出土是对这一史实有力的证据。

 

 

[转载][转载]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wbr>馆藏玺印
[转载][转载]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wbr>馆藏玺印
[转载][转载]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wbr>馆藏玺印
泰子玉印
 
  西汉        印台长:2.05厘米 宽:2.05厘米 通钮高:1.25厘米
“泰子”玉印的印文,书体等与“泰子”金印有完全不同的风格。
此印出土于墓主腹部,原放置于一个小漆木盒子中,印文“泰”字书写风格和著名的秦代刻石《峄山刻石》相似。

 

 

[转载][转载]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wbr>馆藏玺印
[转载][转载]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wbr>馆藏玺印
赵眜玉印  
  西汉     印台长:2.3厘米 宽:2.3厘米 通钮高:1.6厘米。
“赵眜”玉印出土于墓主人的腹部和腿部之间。覆斗式印钮,上边有一个小孔可以系印绶。印文为阴刻篆书“赵眜”二字。这枚玉印是墓主的姓名章,它和“昩”字封泥相互印证,使我们知道墓主人姓赵名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