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不见的致命危险在哪?如何提前预知与避险呢?

 YXP9527 2016-12-03


 

最近这段时间,没有及时更新,心理总是空落落的,总觉得少点什么似的。

 

其实人都是这样,只能习惯“有”,不能习惯“无”。

 

就像我们每天开车,用车,觉得没什么,但如果恰好换车,车卖了,一段时间没车开,就会觉得非常别扭,怎么处处需要用车呢?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人都是生活在惯性中,谁都逃不了。

 

惯性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人做事情的成败,甚至人的一生。

 

信息化的爆炸时代,使人越来越浮躁,甚至抱怨上天不公。

 

真的是这样吗?

 

完全不是,仔细观察周边的人,就不难发现,富人家庭的孩子和穷人的家庭的孩子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完全不同。

 

之后的家庭、学校、乃至日后自己的主动自律性都影响着养成什么样的习惯。

 

所以说人并不是基因不同,导致了差距

 

完全是日复一日惯性支配下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造就了日后有什么样的生活模式。

 

说这点是什么意思呢?

 

1、我们这代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财富值和level值。

 

好多车友估计都和我一样,都是有孩子的,别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天花板,争取给孩子更高的起点。

 

2、平时做事还是开车都要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习惯。

 

啥意思呢?

 

就像很多人总是看到开卡宴的年轻的帅小伙就说是富二代,看到开好车的漂亮妹妹就说人家不正经,什么三、四的都出来了。

 

事实上呢?

 

咱是站在咱的角度和思维习惯上去思考的,正确吗?

 

倘若咱每次都正确,为什么开卡宴的不是咱呢?

 

开车也是一个道理,总是看到别人开的很快,自己有了车以后,很多车友就总是把开的快作为开车好的标准。

 

事实上呢?

 

高手开车都是有选择性的开快或者开慢。

 

所以知道何时快?何时慢?何时能超车?何时不能超车。为什么要快?为什么要慢?

 

才能真正的做到开车又快又稳,减少事故率。

 

上期放了两个事故视频,都是直接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再来回顾一下。

 

 

 

结合这两个事故视频,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在开车时到底有哪些类似的看不见的致命危险?

 

关于如何安全驾驶,安全驾驶要注意哪些细节?在之前的公众号中,我写了诸如:如何安全通过路口?到底要避免哪些盲区?安全跟车的要点是什么?各类的文章。

 

那么,关注公众号看这些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1、积累驾驶常识与安全知识

 

何为驾驶常识?

 

比如说:什么叫做盲目?盲区有几种?每种盲区都如何避免?

 

        什么叫做转弯半径?如何避免因为忽视此类问题而发生事故?

 

何为安全知识?

 

比如说:跟车时,到底距离前车多少米呢?市区和高速时一样吗?

 

       开车为什么要系上安全带?

 

孩子为什么不要坐到前排,必须坐安全座椅?

 

(以上各类问题的详细答案,在我的公众号之前的文章中,都有解释,实在找不到的车友可以找我要)

 

2、引以为鉴和引以为戒

 

什么意思呢?

 

我之前分析了至少100个事故案例,当然之后还会继续分析事故,我都是分别站在两方面分析的:

 

其一是事故中犯了哪些错误,导致了后面发生的惨剧,这样使自己联想自己在开车时,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通过“观他”、“察己”,提醒自己日后开车时,提高警惕、引以为戒。

 

其二是事故视频中,经常会出现有的车辆能够安全避险,有的车辆却惨遭不幸,其实表面的偶然背后是有原因的,我会一一分析出为什么?

 

这样通过分析成功避险的车辆,可以引以为鉴,学为所用。

 

言归正传,接着透过上面两个事故视频,分析那些看不见的致命危险在哪?如何避免?

 

第一:心诚则灵、慎始敬终

 

什么意思?

 

通俗的讲:就是安全驾驶需要的是一颗安全意识的心,需要一颗敬畏之心,需要对周围动态时刻保持“先小人、后君子之心。

 

要做到“眼盲心不盲”,虽然眼前没有任何危险,但是如果不思考、不预判、不做到万无一失,危险有可能随之而来。

 

无视不等于没有、侥幸不等于成功经验。

 

就拿第一个事故案例来说,再来看一下:

 

 

 

这里重点说一下事故车辆的后车,看看他到底犯了哪些错误?

 

1、
没有对前车做出“最坏打算”,自以为是的以为前车会让行,已经快要到达路口、前车减速的情况下仍然加速超车行驶,谁知前车根本不管后车的车速情况,结果.......

 

注意观察事故视频中后车的动态,很容易发现,后车的驾驶员很明显已经看到前车减速,并且前方出现路口,此时后车驾驶员不愿意等待前车做出反应,一味图快,结果“两败俱伤”。

 

所以当前方路况出现不明朗,不清晰时,作为合格的驾驶员,第一要做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自己处于安全的位置上,“眼观六路”,不慌不乱,既然有潜在危险的可能,就有出现事故的概率,要尊重规律,切勿挑战概率。

 

通过上面事故视频中,观察后车的驾驶行为,推测驾驶员既不是新手也不是老手,估计是学会开车两三年了,自认为自己开车技术相当好,而且自认为自己也能安全也能快,相信视频中的一幕,绝非第一次,只是这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用当下流行的话简直就是:“眼里已经没谁了?”

 

何必呢?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别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也别太把别人不当一回事”。

 

2、错误的选择行驶路线

 

注意观察事故视频中后车驾驶员的行驶路线,他其实有两种选择,各位你们先试着分析一下,这位后车驾驶员的另一种选择是什么?

 

对。

 

就是从前车的右侧超车。

 

如果我是后车驾驶员,如果前车试图减速并且已经做出向左转弯的倾向了,我绝不会强行从前车左侧超车了,这无疑是硬碰硬了,对方会不会让行完全取决于对方,所以安全与否也就取决于对方,这不符合安全驾驶的规则,显然出事故的概率大大提高。

 

开车同样遵循一个道理:“选择大于努力”。

 

所以,选择都是有规可循,有律可导的。

 

这个前提是,自己始终处在安全的位置中。

 

第二:用脑开车,时刻保持“联系思维”洞悉路况,提前预警、提前采取措施,规避可能的潜在危险。

 

这次我们来看看第二个事故视频。

 

 


 

这样的路况,各位车友有过高速驾驶经验的一定不会陌生,视频中,很明显,右侧大货车汇入自己行驶的方向,而且大货车根本不可能刹车减速,大货前方不远处有辆小货车会左切占用自己的车道,此时作为驾驶员必须明白,第一马上减速,第二前车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作为驾驶员要明白,安全驾驶应该是100%,即便有1%的潜在危险,也是危险,冒险就有可能出事故。

 

既不能忽视、也不能无视,更不能以侥幸成功的经验当作安全驾驶的经验常常为之。

 

因为谁都不能侥幸一辈子。

 

今天,把开车中那些看不见的危险,结合两个案例分析了一下,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思、有所用。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任何事物有其发展规律,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想提前避险,概括讲,我们要怎么做呢?

 

首先尊重规律,

 

其次呢,既要有“居安思危”的心,又要有“转危为安”的行。

 

对于,开车来说,知行合一,才是安全行驶的基本条件。

 

如今的信息化社会,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多了不说,几个字就可能引来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不信,就四个字:

 

什么字?

 

“你算老几?”

..........

 

明天见!(今日起公众号会每天更新)

 

每天一则事故分析,使自己在复盘中,提高安全行车技巧,增强安全行车意识,轻松驾驶,安全出行。

文章有偿阅读,自愿付费(点击“赞赏”)!

这期你先来分析:


点击底部“写评论”分享你的答案,事故中提高安全行车技术和安全意识。

大君会在明天的原创文章中继续和车友一起分析上面这个事故,看看到底是什么回事?如何避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