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年的培训需求调研还没做?来,教你三招(立竿见影)

 雷小雷of8bdxx6 2016-12-04

亲爱的培训人,明年的培训需求调研做好了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培训需求调研”这点儿事。借鉴小米与米粉互动的方式,让你立竿见影做出有实际内容的培训需求调研。

说到培训需求调研“难以操作”,我们首先来看看培训需求调研的四种情境(见图表1)。


△图表1  培训需求调研的四种情境


  • 第一种情况,客户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并准确告诉了你,调研“成功”;

  • 第二种情况,客户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但没有告诉你或告诉你了其他答案,调研被“误导”;

  • 第三种情况,客户自己也不清楚真实需求,但碍于面子等原因还是告诉你了一个答案,调研同样被“误导”;

  • 最后一种情况,客户自己也不清楚真实需求,同时也没有告诉你答案,调研“空白”。


以上四种情境将直接影响调研的结果,而其中的关键则是“你看待客户和与之互动的方式”,在这方面“小米”给了我们不错的启发。


一、和客户做朋友


“小米”把企业和客户的关系总结为三种情况:给客户下跪、让客户下跪和与客户做朋友。其实,在培训部门与业务部门合作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这三种情况(见图表2)。



△图表2  与业务部门合作的三种情境


在培训部门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之前,多处于“给客户下跪”的姿态,想方设法地希望能够与业务部门的工作挂上钩,说服对方“带上自己一起玩儿”,结果往往因被动而丧失了判断的权力。


而真正能够与客户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的心态,也是“小米”选择的方式,则是第三种“和客户做朋友”,以真诚、平等、协作的心态进行合作。


二、“参与式”的互动模式


纵观业务部门采用培训产品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其与“小米”提到的消费理念的变迁不谋而合,分为经历了四个阶段:功能式消费、品牌式消费、体验式消费和参与式消费(见图表3)。



△图表3  消费理念的变迁


最初,业务部门在采用培训产品时,比较注重课程的功能性。随着培训领域的日益发展,市场涌现出很多国内和国外的知名品牌,业务部门在选择课程时,也倾向于考虑课程、讲师和培训公司的知名度。受传统课程在需求差异匹配和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局限,业务部门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沙盘模拟、拓展训练等形式的体验式课程。最终,他们将重新回归需求的本质,倾向于采用与培训部门建立平等、共创的参与式合作方式。


这种方式将为培训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重新定位,真正将“和客户做朋友”的理念落到实处,同时还将打破原有培训需求与设计开发、组织实施、评估优化之间的界限壁垒,整体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和好评度。


按照以上思路,我们可以把培训需求调研与课程开发、组织实施及评估优化融为一体,全面提升课程的参与感,帮助客户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并自然准确的告诉我们。


下面,我们将结合“参与感三三法则”谈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见图表4)。



△图表4  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参与感三三法则


参与感三三法则,包括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两部分。

  • 三个战略,分别为:“做实用品”的课程战略、“做粉丝”的用户战略和“做自媒体”的内容战略;

  • 三个战术,分别为: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和扩散口碑事件。


战略一:“做实用品”的课程战略


做实用的课程,将为我们聚焦资源,并赢得客户的口碑。要想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客户理清他们的真正需求,具体可以有两个方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问题导向,侧重于解决战略落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合使用严谨、诊断和控制类的工具,如六西格玛DMAIC项目环(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相对问题导向,我们更推荐使用目标导向的思路,它将使我们以开放、动态和灵活的视角思考行动的方向。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为实现目标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


所以,我们在做需求调研时,要清楚知道“用户选择我们,不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而是因为我们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不要一味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要引导客户看清他们的真正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实用的课程。


战略二:“做粉丝”的用户战略


让客户成为“粉丝”,可以帮助我们与客户建立强关系,提升信任度,从而更有效的获得需求调研信息。“做粉丝”,首先要找到让粉丝获益的元素,主要分为四个要点:效果、信息、荣誉和利益(见图表5)。



△图表5  “做粉丝”思路示意图


我们可以通过让客户看到课程效果、提供丰富信息、给予荣誉和利益等方式,促使他们转化为我们的“粉丝”。在具体操作时,我们要先做粉丝忠诚度,认真完成每一个培训项目,保证培训的效果和好评度,然后通过口碑传播的方式不断强化这一过程,等有了足够的积累后,再做培训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战略三:“做自媒体”的内容战略


引导客户创作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内容传播的速读和深度;另一方面,在客户创作的过程中,往往可以激发出新的需求和想法,从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优化系统。

在内容创作方面,需要注意三个关键元素:有用、情感和互动。有用,是内容传播的基础;情感,可以提升受众群体的共鸣,加强信息的“粘性”;互动,则可以实现双向信息交流,提升信息的活跃度和灵活性。



战术一:开放参与节点


培训需求的挖掘,不应仅局限在课程开发之前的阶段,还应始终贯穿在培训的全流程之中。在双方均可获益的前提下,开放基于需求的节点(需求调研、课程开发和实际应用),将有助于动态把握课程的诉求点,同时还将增加参与人的数量和参与感的持续性,进而提升课程整体的有效性。


战术二:设计互动方式


在确定开放参与节点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来设计具体的互动方式,以增加大家参与感的深度,同时提升课程动态调整的灵活性。在设计互动方式时,我们要遵循四个原则:真诚、获益、简单、有趣(见图表6)。



△图表6  设计互动方式四原则


真诚邀请大家来参与。很多时候,我们做课程的问题并不是出在倾听上,而是出在了倾听的方式方法上。尝试以一颗真诚的心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倾听和回应他们的想法。


以终为始,确保环节的设置都“有用”。具体可参考以下五个方向的用途:需求激发、需求确认、知识/技能输入、帮助理解和应用转化。其中,前两个方向主要用于“使学员想要学习/参与”;最后两个方向,则主要用于“促使学员转化和应用”。


人们总是喜欢有趣的事情,想要增加学员的参与感,在互动环节的设计就需要我们做到“增加乐趣,尽情沉浸”。所谓“沉浸”,就是内容够吸引,结构够明晰,氛围够开放,从而让参与者聚焦于课题,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战术三:扩散口碑事件


扩大影响力,将有助于提升业务部门对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配合程度和投入程度。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口碑为王”,基于培训项目的亮点和传播方式,将直接决定项目推广的扩散效果和转换率。具体操作可关注三个方面:打造产品扩散特质、发展种子客户和官方深度扩散(见图表7)。


△图表7  扩散口碑事件关注点


我们要打造产品的扩散特质,重点关注三个要点:工具、有趣和炫耀。


随着培训与业务工作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培训需求调研也应更广泛地贯穿在培训的全过程之中,把客户当成“人”而非“测试对象”,用真诚的心与他们合作,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很好相处的,而且会表现出最佳状态。




做好培训调研,就用培训宝!
自动汇总学员课前意见,课程质量更好!


培训神器培训宝

700万培训人都在用


京东:

培训宝很好用!
我们全国培训经理都在用,节省了大量时间!

苏宁:
本来我们打算开发或购买这样的系统,
看到你们做的工具……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贝因美:
使用非常便捷!
准备让自己整个部门都用一个账号,
以后在培训执行中都用这个工具!

天源科创:
产品很好用,本世纪最大的发明!

搜狐:
标准版免费,真的很好!

之前公司为了做这么一个系统,不知花了多少钱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