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培训人,明年的培训需求调研做好了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培训需求调研”这点儿事。借鉴小米与米粉互动的方式,让你立竿见影做出有实际内容的培训需求调研。 说到培训需求调研“难以操作”,我们首先来看看培训需求调研的四种情境(见图表1)。 △图表1 培训需求调研的四种情境
以上四种情境将直接影响调研的结果,而其中的关键则是“你看待客户和与之互动的方式”,在这方面“小米”给了我们不错的启发。 一、和客户做朋友 “小米”把企业和客户的关系总结为三种情况:给客户下跪、让客户下跪和与客户做朋友。其实,在培训部门与业务部门合作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这三种情况(见图表2)。 △图表2 与业务部门合作的三种情境 在培训部门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之前,多处于“给客户下跪”的姿态,想方设法地希望能够与业务部门的工作挂上钩,说服对方“带上自己一起玩儿”,结果往往因被动而丧失了判断的权力。 而真正能够与客户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的心态,也是“小米”选择的方式,则是第三种“和客户做朋友”,以真诚、平等、协作的心态进行合作。 二、“参与式”的互动模式 纵观业务部门采用培训产品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其与“小米”提到的消费理念的变迁不谋而合,分为经历了四个阶段:功能式消费、品牌式消费、体验式消费和参与式消费(见图表3)。
最初,业务部门在采用培训产品时,比较注重课程的功能性。随着培训领域的日益发展,市场涌现出很多国内和国外的知名品牌,业务部门在选择课程时,也倾向于考虑课程、讲师和培训公司的知名度。受传统课程在需求差异匹配和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局限,业务部门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沙盘模拟、拓展训练等形式的体验式课程。最终,他们将重新回归需求的本质,倾向于采用与培训部门建立平等、共创的参与式合作方式。 这种方式将为培训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重新定位,真正将“和客户做朋友”的理念落到实处,同时还将打破原有培训需求与设计开发、组织实施、评估优化之间的界限壁垒,整体提升培训的有效性和好评度。 按照以上思路,我们可以把培训需求调研与课程开发、组织实施及评估优化融为一体,全面提升课程的参与感,帮助客户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并自然准确的告诉我们。 下面,我们将结合“参与感三三法则”谈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见图表4)。 △图表4 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参与感三三法则 参与感三三法则,包括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两部分。
战略一:“做实用品”的课程战略 做实用的课程,将为我们聚焦资源,并赢得客户的口碑。要想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客户理清他们的真正需求,具体可以有两个方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问题导向,侧重于解决战略落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合使用严谨、诊断和控制类的工具,如六西格玛DMAIC项目环(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相对问题导向,我们更推荐使用目标导向的思路,它将使我们以开放、动态和灵活的视角思考行动的方向。
所以,我们在做需求调研时,要清楚知道“用户选择我们,不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而是因为我们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不要一味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要引导客户看清他们的真正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实用的课程。 战略二:“做粉丝”的用户战略 让客户成为“粉丝”,可以帮助我们与客户建立强关系,提升信任度,从而更有效的获得需求调研信息。“做粉丝”,首先要找到让粉丝获益的元素,主要分为四个要点:效果、信息、荣誉和利益(见图表5)。 △图表5 “做粉丝”思路示意图 我们可以通过让客户看到课程效果、提供丰富信息、给予荣誉和利益等方式,促使他们转化为我们的“粉丝”。在具体操作时,我们要先做粉丝忠诚度,认真完成每一个培训项目,保证培训的效果和好评度,然后通过口碑传播的方式不断强化这一过程,等有了足够的积累后,再做培训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战略三:“做自媒体”的内容战略 引导客户创作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内容传播的速读和深度;另一方面,在客户创作的过程中,往往可以激发出新的需求和想法,从而形成螺旋式上升的优化系统。 在内容创作方面,需要注意三个关键元素:有用、情感和互动。有用,是内容传播的基础;情感,可以提升受众群体的共鸣,加强信息的“粘性”;互动,则可以实现双向信息交流,提升信息的活跃度和灵活性。 战术一:开放参与节点 培训需求的挖掘,不应仅局限在课程开发之前的阶段,还应始终贯穿在培训的全流程之中。在双方均可获益的前提下,开放基于需求的节点(需求调研、课程开发和实际应用),将有助于动态把握课程的诉求点,同时还将增加参与人的数量和参与感的持续性,进而提升课程整体的有效性。 战术二:设计互动方式 在确定开放参与节点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来设计具体的互动方式,以增加大家参与感的深度,同时提升课程动态调整的灵活性。在设计互动方式时,我们要遵循四个原则:真诚、获益、简单、有趣(见图表6)。 △图表6 设计互动方式四原则 真诚邀请大家来参与。很多时候,我们做课程的问题并不是出在倾听上,而是出在了倾听的方式方法上。尝试以一颗真诚的心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倾听和回应他们的想法。 以终为始,确保环节的设置都“有用”。具体可参考以下五个方向的用途:需求激发、需求确认、知识/技能输入、帮助理解和应用转化。其中,前两个方向主要用于“使学员想要学习/参与”;最后两个方向,则主要用于“促使学员转化和应用”。 人们总是喜欢有趣的事情,想要增加学员的参与感,在互动环节的设计就需要我们做到“增加乐趣,尽情沉浸”。所谓“沉浸”,就是内容够吸引,结构够明晰,氛围够开放,从而让参与者聚焦于课题,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战术三:扩散口碑事件 扩大影响力,将有助于提升业务部门对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配合程度和投入程度。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口碑为王”,基于培训项目的亮点和传播方式,将直接决定项目推广的扩散效果和转换率。具体操作可关注三个方面:打造产品扩散特质、发展种子客户和官方深度扩散(见图表7)。 △图表7 扩散口碑事件关注点 我们要打造产品的扩散特质,重点关注三个要点:工具、有趣和炫耀。 随着培训与业务工作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培训需求调研也应更广泛地贯穿在培训的全过程之中,把客户当成“人”而非“测试对象”,用真诚的心与他们合作,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是很好相处的,而且会表现出最佳状态。
培训神器培训宝 700万培训人都在用 “ 京东: 培训宝很好用! 之前公司为了做这么一个系统,不知花了多少钱啊! ” |
|
来自: 雷小雷of8bdxx6 >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