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中医养生典籍,归根到底就说了这6句话,华西名医都帮你总结好了!

 绅申 2016-12-04

所有中医养生典籍,归根到底就说了这6句话,华西名医都帮你总结好了!


中国人是特别注重养生的

《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医学著作

《饮膳正要》,我国第一部营养学著作

……

上下五千年,国人对于生命健康的智慧,都蕴含在以上这些中医药经典书籍中。

不过,要想了解冬季养生知识,实在没有必要去通读那数十万字的典籍,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名中医都帮大家总结好了!

短短6句话,让你明白冬季怎么“养”,可以一冬、一年少生病。

冬养

冬藏颐养,调理为始

冬天人体的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时期,

因此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避寒就温,健康度冬。

《管子》:“当冬三月,天地闭藏”。

冬天是个阴气盛极、万物收藏的一个季节,自然界蛰虫伏藏,用冬眠的状态养精蓄锐,以便为来春生机勃勃做好准备。

就我们人体而言,新陈代谢也会变得相对缓慢。所以中医主张在立冬之后就应该开始避寒就温、歙阳护阴,以使阴阳相对平衡,防御疾病,健康度冬。

周高峰医生说:“西医说抗病毒、抗菌,都是强调‘对抗’。而我们中医说调气血、调体质,都是讲究一个‘调’字。冬季养生,就得从调理开始。”

冬季调理首先要保暖。冬季气候寒冷,人体血管受激收缩,血压上升,血管受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直接原因。低温还会造成感染几率的增加,导致老年人哮喘发作,诱发其他疾病。

除了注重多穿衣物外,还需要把室温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温度,空调开20℃~24℃最好。

其次,冬天一定要注意保湿。冬天长时间生活在使用取暖设备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干燥上火和呼吸疾病。开空调的时候可以放盆水在房间里,增加房间的湿度。有条件还可以在室内准备好加湿器、空气净化器。

顺势而为,不抗天时

人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

在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

《周易》说:“变通莫大乎四时。”

道法自然是中国人养生的思想核心,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环境、四季气候的变化,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周高峰医生表示,冬季大气气压低,不利于气流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普遍比夏季下降,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就会增大,也会导致慢阻肺等患者的病情加重。《黄帝内经》中有“肺主皮毛”的说法,意味着污染物会从皮肤进入体内,到达肺部,影响呼吸道系统健康。

因此,在冬季最好别进行大运动量的户外运动,尽量在室内运动。

另外,一天中的最低温往往出现在凌晨3~6时,冬季不应该在清晨空气最寒冷,晨雾未散的时候进行室外运动,要在太阳出来雾霭散去之后再去运动,冬季晨练“赶迟不赶早”。

内养正气,气血通畅

冬天要着重通过运动提高免疫力,让疾病不侵。

《类经·摄生类》:“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康,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

中医强调,人的要抵御疾病,一定要自身有足够的“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个正气是指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能力,可以理解为“免疫力”。

周高峰医生表示,冬季,人会因为寒冷而变得懒惰,外出的减少导致运动量下降。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让血暖起来,促进气血通畅,正气强盛,帮助人体体质的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黄帝内经》中强调冬天要“无泄皮肤”,也就是说运动时不宜大量出汗,因为冬天阳气是潜藏的,出汗会使阳气外泄。适合一些比较轻柔的运动,如五禽戏、踢键子以及太极拳等。

谨和五味,饮食有节

这是讲冬季饮食的原则:

注意摄入丰富的营养,保持膳食平衡,

但不要过多进补。

“谨和五味”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意思是饮食中要注意“五味”兼顾,保持营养平衡。

周高峰医生表示,冬令进补应以清淡为宜,减少肠胃负担,减少血管老化现象;保持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冬季,高脂肪会导致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上升,血液流速减慢,脑血管疾病爆发。

老年人还可以注意摄入豆制品、蘑菇、海产品等,增强免疫力。

早卧晚起,去寒就温

这是讲冬季生活起居的原则:

早睡晚起,不要熬夜,早晨也不能起得太早,

多呆在温暖的地方。

《黄帝内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再次强调,中医认为冬季是体内生命力“潜藏”的季节,要多休息静养,保持温暖,避免寒冷刺激。

因此,冬季生活起居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则:

第一个是“早卧晚起”,冬天尽量早睡,不能熬夜,早晨也别起得太早。

第二个是“去寒就温”,生活上,尽量避开寒冷的伤害,呆在温暖的地方,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整个生活起居的全面温暖,不要乍寒乍热。很多老年人会选择到西昌、攀枝花、海南等温暖、空气质量好的地方去过冬,可以减少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这是一种顺应自然的选择。

情志致病,勿过忧思

这是讲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提倡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

冬季不要大喜大悲。

《黄帝内经》:“百病皆生于气也。”

周医生强调,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老年人,千万不能因为听别人说某药物或者治疗方法就不听医嘱去尝试。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有全面的了解,再结合医生建议来决定如何用药、如何调养身体。

情绪调节对冬季养生也很有帮助。在气候寒冷、空气质量差的地方会让人心情压抑,慢性病发作,很多老年人会选择到海南等温暖的地方过冬,环境好会对人的情绪调节、病情缓解有很好的帮助。

怎么样?中医对于冬季养生

是不是总结得很全面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