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天津廣東會館【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2-04
 
        天津广东会馆是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十四日落成的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位于天津旧城鼓楼南(在古文化街内)。它既体现了中国岭南的建筑风格,又凝聚着旅居天津城的广东人创业的艰辛。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下)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建筑风格为岭南建筑和北方四合院结合产物,是由戏台、南园、铺房、客房、药房等组成的综合功能建筑群,京剧名伶梅兰芳、尚小云、杨小楼、马连良等都曾在此登台献唱。现为天津市戏剧博物馆。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下)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古香古色全木质结构的会馆戏台
 
        天津老城厢距离鼓楼仅仅几十米的地方,有一片沉静、古朴、韵味十足的传统建筑,这就是广东会馆,它是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装修最精致的清代会馆建筑。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屋顶结构的全木质的镂空雕刻
 
        天津位于九河下梢,元代以来就是“漕运”的枢纽。所谓“漕运”是指中国古代政府将所征收财物(主要为粮食)经京杭大运河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组织、管理和运转的总称。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在我国物流方式以“漕运”为主的年代,天津作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水旱码头,每年夏秋两季漕船、商船集中停泊于三岔河口一带,各地商贾云集,外地货栈林立,聚集了众多来自天南地北的商人。什么是会馆呢?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会馆是这样注解的:“会馆,是同省、同府、同县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城或大商埠设立的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屋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在今天看来,会馆实际上就是同乡会,是同乡们的一个政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场所,近代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都与会馆有关。古朴典雅的全景雕刻!富丽堂皇。
    300年前,广东商人就与福建潮州的商人结成商船队到天津经商。他们的商船,船头油成红色,上面画有大眼鸡,被称做“大眼鸡船”。每年春天,当季风刮起的时候,他们便满载货物,浩浩荡荡,沿海北上,经渤海湾,顺海河进入天津。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木质走廊
 
        日久天长,这些商人逐步形成了建帮(闽帮)、潮帮广帮3大派系,为了营业、团聚方便,他们集资兴建了“闽粤会馆”,成为最早出现在天津的会馆之一。会馆由三帮轮流值年管理会馆。但是,闽粤会馆后因内部发生经济纠纷而终止运营。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前沿走廊
 
         1860年,天津已被开辟成通商口岸,成为当时华北地区的工商业重心。这时广东人在天津经营的行业已经达到了二十多种,商号也有二百多家。特别是当外国势力入侵之后,天津的洋商随之不断增多。这时广州和香港的买办也随着商船来到天津。也是在这个时期,清朝政府选派出国的留学生也陆续学成回国。一大批广东籍留学生云集天津,广帮的势力逐渐壮大。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影壁墙的浅浮雕和古老的树干
 
        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时任天津海关道的旅津广东人士唐绍仪,为了联络乡情发展巩固广帮势力,倡议集资筹建广帮会馆。唐绍仪联合陈昭常、梁炎卿等人倡议,由陈昭常(时任吉林巡抚)撰文,号召募捐,一时各界同乡主动捐款。唐绍仪首捐银四千两,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捐银六千两,连同广帮商号及在唐山的同乡,共捐银十四万七干余两。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下)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廊前的匾额
 
        会馆在天津英商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的主办下筹建,馆址选定了当时天津城绝对市中心,在鼓楼南大街购置了原盐运使署旧址的土地,计地23亩。会馆于1904年2月12日动工。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一月十四日新会馆落成,取名广东会馆。当时,广东会馆的主要功能是,当广东商人初到天津时,可以第一时间落脚会馆,站稳脚跟后再以会馆为平台图谋发展。会馆不仅提供基本的住宿等服务,也是商务洽谈、同乡聚会、节日娱乐的场所。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会馆的前门
 
        广东会馆是一座文化艺术的殿堂。邓颖超同志在此募捐义演,剧中女扮男装演出话剧《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近年来,广东会馆古色古香的氛围和独特魅力吸引众多影视剧导演的目光,慕名到此拍摄,包括影视剧《金粉世家》、《蓝色妖姬》、《走向共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玉碎》、《夜深沉》等。1912年孙中山先生北上抵津,戏楼上发表了“我中国四万万同胞同心协力,何难称雄世界”的著名演说。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等著名表演艺术家曾在此献艺。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1915年4月5日下午,已在北洋大学堂和天津官立中学堂执教9年的美国青年、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士崔伯和毕业于直隶女子师范学校的津门大家闺秀何淑娴在天津广东会馆戏楼里举办跨国婚礼。西方礼仪和中国传统风俗巧妙结合,时称“化种族之界、开风气之先”的“嘉礼”。  张伯苓(图中后排左七)、王梦臣(王用熊)、陈芝琴等8位教育界知名人士为媒人。
    崔伯(1881-1947),字仰西,华籍美国人,英文名字是伯西 . 布来克福德 . 崔伯 (Percy Black - ford Tripp),1881年12月5日出生在美国华盛顿附近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镇 (Fair - fax county)的法尔斯邱吉村 (Fallscharch)。
    1906年,清政府直隶学务处委托天津基督教青年会(Y.M.C.A)在美聘请英文教员来天津任教。崔伯在校时就非常喜欢中国古老文化,闻讯后,他欣然就聘。1906年秋,崔伯应聘来津在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的前身)和官立中学(今天津三中的前身) 任教,从此久居于天津,投身天津教育事业40年,把一生心血献给了中国。1917年正式加入中国国籍。1930年8月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创建,他受邀担任该校的英语教师,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1947年7月18日因病在天津去世。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天津广东会馆古典戏台(清代光绪年间创建)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天津广东会馆(清.国五)(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