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重点总结(二)

 唯心独醉88 2016-12-05

方剂学重点总结(二)

9、安神剂(分重镇安神和滋养安神两类)

朱砂安神丸II(镇心安神,清热养血----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方歌: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养血安神----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方歌:补心地归二冬仁远茯砂桔三参,阴亏血少生内热,滋阴养血安心神。

本方重用生地为君 方中三参:人参、丹参、玄参

酸枣仁汤II(养血安神,清热除烦----肝血不足,虚热馁扰证)

方歌: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组成:酸枣仁 茯苓 知母 川芎 甘草

10、开窍剂(分凉开和温开两类)

凉开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11、理气剂(消法)

分为 行气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降气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越鞠丸(行气解郁----六郁证胸膈脾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六郁以气郁为主

方歌:行气解郁越鞠丸,香附芎苍栀曲研,气血痰火湿食郁,随证易君并加减。

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

方解:方中香附辛香入肝,行气解郁为君药,以治气郁;川芎辛温入肝胆,为血中气药,既可活血祛瘀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栀子苦寒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辛苦性温,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味甘性温入脾胃,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四药共臣佐。因痰郁乃气滞湿聚而成,若气行湿化,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用治痰之品,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本方的配伍特点:以五药治六郁,贵在治病求本;诸法并举,重在调理气机。

半夏厚朴汤II(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梅核气

本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

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上实下虚咳喘证)

方歌:苏子降气祛痰方,夏朴前苏甘枣姜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组成:紫苏子半夏厚朴前胡肉桂生姜苏叶大枣甘草

定喘汤II(宣降肺气,清热化痰----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治外感风寒、内夹痰热

方歌:定喘白果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胃虚痰阻气逆证)

方歌: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参甘枣尝,降逆化痰益胃气,胃虚痰阻痞嗳康。

组成:旋复花代赭石生姜(用量独重)半夏人参甘草大枣

生姜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

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

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

12、理血剂(消法)

分为 活血祛瘀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

止 血 剂---小蓟饮子、槐花散、黄土汤、十灰散

活血祛瘀剂配伍益气养血药:祛瘀而不伤正

止 血 剂配伍活血祛瘀之品:止血不留瘀

止血剂有滞血留瘀之弊,必要时,可在止血剂中辅以适当的活血祛瘀之品,

或选用兼有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血止而不留瘀。

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下焦蓄血证)

方歌: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经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泻热破瘀微利效。

组成:桃仁大黄桂枝芒硝甘草

临床: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燥烦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桂枝配伍:辛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用以为臣

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草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与葱姜,归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暗腹痛快煎尝。

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犀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配伍特点: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

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

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调和。

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中气之气虚血瘀证)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组成:生黄芪当归尾 桃仁 红花 赤芍 川芎 地龙

方解:方中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而而血行,淤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正,用以为臣;赤芍、川芎、桃红、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亦以为佐药。全方配伍特点是:重用补益药与少量活血药相伍,使气旺血行以治本,标本兼顾,且补气而不壅滞,活血又不伤正。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络通,诸症自愈。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

温经汤(温经散寒,养血祛瘀----冲任虚寒,淤血阻滞证—调经之组方)

方歌:温经汤用萸桂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小蓟饮子-----血淋、尿血证

槐花散----肠风脏毒下血证(便血)

十灰(凉血止血----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症

方歌: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本方为急救止血方剂

黄土汤(温阳健脾,养血止血----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方歌:黄土汤中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组成:灶心黄土(伏龙肝)白术附子生地阿胶黄芩

黄土汤Vs归脾汤

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13、治风剂

分为 疏散外风剂—川芎茶调散、牵正散 平熄内风剂—羚角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

方歌: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组成:川芎薄荷荆芥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甘草茶清

羚角钩藤汤凉肝熄风,增液舒筋----热盛动风证)

方歌: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茯草襄,凉肝熄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

组成:羚角片霜桑叶川贝鲜地黄钩藤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镇肝熄风汤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类中风)

方歌: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用生龙、牡生麦芽)

天麻钩藤饮II(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14、治燥剂

分为 轻宣外燥杏苏散、清燥救肺汤 滋阴润燥剂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

杏苏散(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外感凉燥证)

方歌: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清燥救肺汤II(清燥润肺,养阴益气-----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温燥伤肺之重症

方歌:清燥救肺桑麦膏参胶胡麻杏杷草,清宣润肺养气阴,温燥伤肺气阴耗。

组成:桑叶 石膏 麦门冬 人参 胡麻仁 阿胶 杏仁 枇杷仁 甘草

麦门冬汤(清养肺胃,降逆下气----肺胃阴虚证

方歌: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组成:麦门冬(重):半夏(7:1)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配伍特点:一是体现“培土生金”法;

二是于大量甘润剂中少佐辛燥之品,主从有序,润燥得宜,滋而不腻,燥不伤津。

百合固金汤(滋养肺胃,止咳化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方歌: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组成:熟地生地当归白芍玄参桔梗贝母麦冬百合甘草

配伍特点:一为滋肾保肺,金水并调,尤以润肺止咳为主;

二是滋养之中兼以凉血止血,宣肺化痰,标本兼顾但以治本为主。

15、祛湿剂(消法)

分为 燥湿和胃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清热祛湿剂--茵陈蒿汤、三仁汤 利水渗湿剂—五苓散

温化寒湿剂—真武汤、实脾散 祛风胜湿剂—羌活胜湿汤

祛湿剂配伍行气药:

湿为阴邪,其性重着粘腻,最易阻碍气机,而气机阻滞,又使湿邪不得运化,

故祛湿剂中常常配伍理气之品,以求气化则湿化。

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湿滞脾胃证)

方歌: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临床: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方中以苍术为君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湿邪阻碍气机,且气行则湿化,故方中臣以厚朴,本品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煎加姜枣,以生姜温散水湿且能和胃降逆,大枣补脾益气以襄助甘草培土制水之功,姜枣相合尚能调和脾胃。综合全方,燥湿与行气并用,而以燥湿为主。燥湿以健脾,行气以祛湿,使湿去脾健,气机调畅,脾胃自和。

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方歌: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朴白术夏曲白芷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证)

组成:茵陈 栀子 大黄

临床: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陈数或滑数有力

五苓散(利水化湿,温阳化气----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临床: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而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

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桂枝配伍: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趋表邪,《伤寒论》示人服后当饮暖水,以助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中阳不足之痰饮)

组成: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临床: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真武汤(温阳利水----阳虚水泛证)

方歌:真武附苓术芍姜,温阳利水壮肾阳,脾肾阳虚水气停,腹痛悸眩瞤惕恙。

组成:附子茯苓 芍药 白术 生姜

白芍配伍意义:

白芍为佐,其义有四:一者利水以行水气,二者揉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眶动,四者可防止父子温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

实脾散(温阳健脾,行气利水----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方歌:实脾温阳行利水,干姜附苓术草随,木瓜香槟朴草果,阳虚水中腹胀祟。

羌活胜湿汤(祛风,胜湿,止痛----风湿在表之痹证)

方歌: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

组成: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

16、祛痰剂(消法)

分为 燥湿化痰剂—二陈汤、温胆汤 清热化痰剂—清气化痰丸 润燥化痰剂—贝母瓜蒌散

温化寒痰剂—苓甘五味姜辛汤 化痰熄风剂—半夏白术天麻汤

祛痰剂配伍理气剂:因痰随气而升降,气滞而痰聚,气顺则痰消。诚如庞安常所言:“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则顺矣。”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证燥湿化痰之基础方)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生姜/乌梅

临床: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解: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为“二陈”。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治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胆郁痰扰证)

方歌:温胆汤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

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

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熄风,健脾祛湿----风痰上扰证)

方歌: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17、消食剂(消法)

分为 消食化滞剂—保和丸健脾消食剂—健脾丸

食剂配理气剂食积内停,易使气机阻滞,又可导致积滞不化;故消食剂中又常配伍理气药,使气行而积消

保和丸(消食和胃----食滞胃脘证)为治疗一切食积之常用方

方歌:保和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18、驱虫剂

乌梅丸(温脏安蛔----脏寒蛔厥证)

方歌: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当归人参椒姜附子,温肠清热又安蛔。

组成: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桂枝配伍:养血通脉,以解四肢厥冷

19、涌吐剂(吐法)

瓜蒌散(涌吐痰涎宿食----痰涎宿食,壅滞胸腕证) 涌吐法之首要方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