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谁太牛啦!把寿宁方言写成了一篇论文

 aweiself 2016-12-07



论寿宁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福建省寿宁县地方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进行对比,简要介绍了寿宁方言所属的语系及其自身的特征进行概述,其中有一些方言的念法实例和方言与普通话区别的例子,所用的音标都是国际音标。

  我的家乡是福建寿宁,寿宁县位于福建省的东北部,北邻浙江省景宁县,东紧靠浙江省泰顺县,南毗邻福安市,西北接浙江省庆元县,西连政和县,西南同周宁县接壤。素有“两省门户,五界通衢”之称,整个县位于大山之中,交通较闭塞。


  寿宁方言属于闽东方言系统,寿宁县内除寿宁话外还有另外两种方言,北部与泰顺庆元县交界的坑底乡的大部分通行的是“泰顺话”,西部与松政县接邻的平溪则大部分通行“蛮锤话”,属于闽北建瓯的一种土语[①]。以上三种语言虽然在同一县内但是三个地区的方言交流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在上高中的时候有过这两个地方的同学,他们讲话我基本听不懂,我男朋友就是寿宁县芹洋乡的,他讲的就属于“蛮锤话”他每次和他妈妈讲电话我也只能偶尔听懂几句。虽然县内有三种方言但是以鳌阳镇为主的“寿宁话”在本县中占主要地位,所以这里讲的是“寿宁话”。就范围而言寿宁方言只是南方一个县城里通行的方言而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通行国内外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寿宁方言保留了古汉语及古闽语的特征与现代汉语的对比


  从旧官修《寿宁县志》,明冯梦龙修《寿宁待志》及县内一些后姓望族的族谱中得知,历史上本地人的一些肇基始祖都是避乱南下的移民,如县城的叶姓祖上曾居河南南阳,晋末“五胡乱华”始迁徙浙江,宋末入寿宁定居,范姓祖居河南固始,宋避乱到此。这些早期先民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话”,“寿宁话”正是由这些不同特点的北方话融合,演变而来[②]。所以它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与普通话的区别在于,如“妇、肥”等字声母读p,“废、藩”等字声母读k-,“庄、初”等字声母读ts-,ts’-,“寒”等字声母读k-,又如“儿子”为“囝”,“房子”为“厝”,“看”为“望”,“吃”为“食”,“晒”为“曝”,“湿”为“澹”等等[③],这些都是古汉语的袭用。日常生活中人称代词“你”为“汝”,“他”为“伊”,记得北宋词人柳永写过一首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中的伊就是“他”的意思,由此可证。语法中一些复音词或合成词的词素次序也和普通话不同,如“台风”为“风台”,“热闹”为“闹热”,“母鸡”为“鸡母”等[④],也是古汉语词语词构造形成的遗留。寿宁方言中一些词的读音,语序,语法都保留了古汉语的特征这就是与现代汉语中最大的区别。


  寿宁方言还保留了古闽语的特点,寿宁话属于“十五音”系统,声母都是15个,中古轻唇音声母部分还保留重唇音读,舌上音读,如“舌头”,韵母中有塞音尾,声调有7个[⑤]。由于寿宁在大山中历史上长期与外界交流甚少,所以保存古汉语及古闽语的特征十分顽固与守旧,所以与普通话区别很大,我在西安上大学我的室友经常不知道我在讲什么,她们觉得是外语同时她们也觉得非常有意思。


寿宁方言自身的特色及与普通话的区别


  长期以来,寿宁交通闭塞,与境外的交往甚少,这种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形成了寿宁话的一些独具特色[⑥],与普通话相比寿宁话中h、f分不清,春晚中有一个节目就是一个福建演员把“福建”说为“湖建”还一度成为网络的一个段子,从我个人而言,寿宁话中没有普通话中的后鼻音的发音方式因此我说话基本上是前鼻音,这就令我非常头疼上次普通话考试估计就在这里失分,且寿宁话没有类似于普通话r的发音,因此常常用i代替。与普通话相同的是寿宁话中n、l分的很清楚,但是在一些地区经常把他们混读,令我很困惑,这两个音区别那么大是怎么会混的,可见我受家乡话影响还是很大的。除了以上特点以外还有一些常用词与普通话不同,如“回去”说“倒去”,“枕头”说“床头”,“眼泪”说“泪汁”等,说法也较奇特,记得我刚学普通话的时候还经常说错,闹过不少笑话。


寿宁方言语法中的特殊句式与普通话的区别


  语法方面,除一些类别比较特殊外,寿宁话还有一些相当典型的句式。例如表示时间的状语可以后置,普通话“你先走”寿宁话“汝先行”;普通话“字正开始写”寿宁话“字正写起头”,表示频率、扩充范围的状语可以后置,普通话“书在读一遍”寿宁话“书读斯盘添”,修饰补语的程度副词可置于动词前表强调,普通话“他字写得真好”,寿宁话“伊字真写得好”[⑦]。


  寿宁方言是南方方言中的一小部分,他保留了古汉语的发音及他自身的一些特色和语法语序与普通话的区别,与普通话差别甚大。方言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与保护,不能让其灭绝,现在大多数地区都让孩子从小学习普通话而忘了方言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个现象,我们应该杜绝,从我做起。


引用文献


[①]《寿宁方言的语音特点》林寒生《厦门大学学报》,1987年02期,130页

[]《寿宁方言的语音特点》林寒生《厦门大学学报》,198702期,130

[③]百度百科寿宁方言

[④]百度百科寿宁方言

[⑤]《寿宁方言的语音特点》林寒生《厦门大学学报》,1987年02期,130页

[⑥]《寿宁县志》寿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厦门:鹭江出版社,1992.7,726页

[⑦]搜狗百科寿宁方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