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苦丁茶170 2016-12-07

为打造“永不落幕”的书法视频展,由书法报视频举办的“金陵印象——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书法视频展”,正在书法报视频展播厅展出,并制作相关视频短片陆续在多终端推送。今特推出参展书家吴勇专访,解读如何学习书法。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艺 术 简 介

吴勇,江苏常州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华侨书画院副秘书长。现任南京林业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书法专任教师,南京林业大学教职工书法协会会长,南京林业大学书法协会名誉会长、指导教师。

吴勇1996年以来在高校执教书法。多年从事高校书法教育和书法创作、理论研究,出版有《中国书法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南京大学出版社)、《书法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传统老作坊·走近造纸坊》(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千古名联美工钢笔书法字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等,在各类期刊发表书法类文章40余篇。是教育部2014年审定通过的江苏省中小学书法教材《书法练习指导》编审团队核心成员、分册主编。先后多次被教育部、中国书协、江苏省教育厅等表彰为优秀书法指导教师,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各类大型展览、赛事,2010年随江苏书画交流团赴加拿大、美国文化交流并举办展览,2011年随省直书协赴台湾文化交流,2012年以来作为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专家多次应邀赴全国各省区培训中小学书法师资。所执教大学书法课程获2016年江苏省高校首届公共艺术课程微课大赛本科组二等奖。

吴勇书法各体皆有涉猎,尤以行书、草书和隶书为多,其隶书出入秦汉碑版简帛,书风高古自然,气息端雅淳厚,古劲烂漫。其行书法乳帖学诸名家,势紧形密,意气密丽,痛快爽利;行楷之余渐入行草,放而能逸,纵任有方,劲拔遒爽,逸气纵横。或涉他体,亦多成趣。

参 展 作 品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隶书扇面

祖可诗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隶书

汝唯条幅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行书条幅

鲍照、谢朓咏金陵诗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隶书扇面

陈与义诗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隶书斗方

翁同龢诗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艺术推广革命

书法报视频:您怎样看待“书法视频展”这种新型展览形式?

吴勇:我担任大学书法教学工作20余年,其中部分公共课每次多达300余人,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视频教学无疑是最直观的方式。前人每每苦于难参笔法,而现在有了录像等手段,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笔法动作纤毫毕现,对于艺术家和艺术品传播推广无疑是革命性的。9月我在南京九华美术馆举办过个展,先后有十楼、十八频道文化南京、中国数字美术馆等进行了宣传报道和推送,以图片、文字、声音、图像、三D动画等多种方式,多视角、多载体、全面反映艺术家和他的作品,无疑是艺术推广的一种革命。我相信书法报此次以书法视频形式,通过网络微信等传媒手段的推广,必将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感谢书法报。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书法进校园

书法报视频:作为一名书法老师,您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的书法教育?

吴勇:这几年我作为江苏版中小学书法教材的核心团队成员参与了教材获得教育部审定通过的全过程,和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指导工作,作为大学的书法教师,对从幼儿到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研究生教育这个体系有了系统的认识。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我现在的公共选修课一个班次有300余人,首先还是基于有更多的人了解书法,作为一个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热爱书法,我的切入点是名胜与书法。以南京为例,我做过一个微课,获过江苏省二等奖,这个话题就是南京。我想,热爱书法,从热爱中华文化、热爱家乡开始,让学生们在热爱中潜移默化、自觉接受。在编中小学教材时,我关注的也是书法文化部分。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指导纲要,要求全国的中小学都要开书法课。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师资队伍严重匮乏,从我为师资培训讲座过程中了解,准备担任一线教师的百分之八九十教授书法的老师是语文老师,少量是美术老师或是担任其他课程的老师,比如说体育老师、英语老师,极少是书法本科研究生毕业的。同时真正的书法本科、研究生进学校却非常难。但总体来讲,既然国家现在重视这个事情,还是大有可为的。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年初江苏举办的一次师资培训会正好请到了苏士澍主席,苏主席当时在报告中就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书法师资问题,另一个是书法教学的督导问题。现在的书法教学督导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事情上,作为书法专业工作者,一方面要搞好创作和理论,但另一方面在书法的社会责任方面要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说书法进校园、书法进课堂。作为搞书法的人在这方面也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由于书法教育受到国家重视,所以可以说书法的春天来了,将来这里面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大有可为。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技 艺 道

书法报视频:谈谈您在书法教育上的心得。

吴勇: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关于书法的教与学的途径,我用《兰亭序》中八个字概括:仰观俯察,取诸怀抱。仰观就是要引导学生仰观书法文化之博大,通过学习感受经典、传承文化、培养审美与情感。所谓俯察,按照孙晓云老师一本书的书名就是《书法有法》,即近距离地俯察书法艺术之精深,探究学习书法艺术的规律、路径,深入研习其具体的技法。所谓取诸怀抱,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登堂入室、心领神会,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我想从三个层面说说。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一、技

书法是个基于笔法等基本技术(技法实践)而存在的艺术形式,这一点和美术、舞蹈之类是一致的。没有对技术层面的基本认知,就谈不上鉴赏,更谈不上创作。对学生而言,在技术层面的书法学习,有点类似于语言的学习,每种书体、风格的作品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表达形式或说类似于语言的构词法、语法、语境,如草书,在偏旁部首等最基本的写法上有其严格的规定性,草法是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没有这个前提,一切的草书创作、鉴赏都是空谈。这一点对大学的书法鉴赏课如此,对小学开始的书法基础教育更是如此,没有“会写”的基本实践体验,“会看”就会流于空谈。在技术层面的训练和学习,要求学生们培养严谨的态度、沉稳踏实的作风,以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坚韧循序渐进,而不是急功近利的“速成”。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这里,方法、途径、态度很重要。

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练习而言,我主张训练学生“心摹”“手追”——心摹,就是认真观察学习的对象,对其字形结构、用笔特点作仔细的分析,还原出用笔的动作,做到“意在笔先”,手追,就是通过手上的动作,尽可能精确地再现观察到的字形结构。这里,要特别强调观察力的培养和准确的临摹,强调用字帖上的笔法特点改造已有的书写习气,强调不要以思维定势和书写惯性来想当然地练字,不要以数量的堆积取代质量的提升,不动脑筋的低层次模仿会将临帖沦为抄字,变成不假思索的强调已有的不良书写习气和重复错误书写,结果是南辕北辙,强化错误,越行越远。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就教师的教学而言,则应在“言传”和“身教”上下功夫。言传,就是课堂教学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但就技法的学习而言,光靠“动口”是不够的,更要“动手”——什么样的动作才是合乎规律的、规范的准确的动作,课堂上老师的现场示范、教学视频是必不可少的。在参编、修订《书法练习指导》过程中,我们强化了教师用书、特别是电子光盘中教材范字的视频示范,让教材上所有范字都活起来,动起来,让每个笔画的用笔、动作细节毫发毕现,这既可以给学生一个参照,也让书法基础不一的一线教师通过观摩临帖示范视频,在教中学,学中教,积累书写和教学经验,逐步成为教学和书写的行家里手。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途径。要让学生理解,各个书体有其自成体系的规律性,学习任何书体,都应遵循或探索其自身特有规律,以隶书笔法取代楷书,以楷书笔法取代行书,都是错误的,要通过对历代经典的梳理和鉴赏,寻求最具代表性的临仿对象,设计出从基础临仿到创作借鉴的途径。如行书的学习,从取法王羲之的经典作品,到对宋四家、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王铎等人的学习,旁及颜真卿行书,逐步掌握行书发展体系,了解从基础技法学习到创作的途径。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态度。就书法课而言,学时数有限,重在培养良好习惯,养成好的态度。我在课上会强调几个理念。一是要敬畏经典,对于历代经典的名作,要以十分严肃甚至是虔诚的态度面对,认真解读,仔细分析重在把握其内涵;二是要惜墨如金。就是要慎重下笔,要经过理性的观察、分析,精确把握其动作、结构关系,通过感性的感悟,把握其风格气势,强化在下笔之前做好功课,做到下必有由、意在笔先,避免将书写流于随意、流于消遣,流于不假思索的简单重复。我强调,将一页字帖粗糙、随意地“抄写”百遍,不如精准地临习一遍,强化练习,也应是在高质量的临写前提下的强化;三是眼高手高。这其中,不仅需要平心静气、严肃认真,更需要通过对经典的不断接触、感悟,努力拓宽视野,提高眼界,努力提高对书法美的感知,只有眼高,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手高。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二、艺

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书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洞察力和想象力,这是个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登堂入室的过程,也是作为书法课程的重要目的。书法美,美在何处?通过了解技术层面的笔法、结构、章法等具体的形式,通过对比等基本手段,让风格在对比中凸显,通过对比,发现差异,这里我总结八个字: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也就是寻找共性、发现个性的过程。同为唐人的楷书,同一个笔画,就表现方式上,哪些是共同遵循的规则,那些又是在共性基础上凸显个性的点睛之笔。通过对历代书法风格演变的讲解,让学生善于接纳不同风格,理解、容忍不同风格的高水准的个性化表达。通过剖析经典,积累学生的鉴赏经验,增加对各种“富有意味的形式”的敏感性。有时以书画鉴定界的实例为例,截取某帖某字,判断其风格、作者、出处,提高学生的判断力。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三、道

郭沫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人民教育》杂志上有一段十分经典的题词: “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从具体的书写教育到人的习惯、品格的养成,这段题词说得非常到位。就书法类课程的终极目标而言,应该是培养人,培养人的内涵,品质,修养。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练字可以养性,而学习书法的意义不仅在此。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富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有几千年的传承、积淀,又有当代的弘扬和创新。作为文化的载体,又与中华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它是打开中华文化之门的钥匙,是登入中国传统艺术殿堂的途径。对书法传承体系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系统了解,可以增加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可以增加文化自觉与自信,可以将对中国文化的爱深入骨髓、渗入血脉。3年多来,我应《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杂志之约,为名胜书迹专栏撰写了近40篇文章,受此启发,在去年学校的选修课上,我特别布置了一个特别的选题作为课程结业的论文选题:家乡与书法。家乡所在地区与书法有关的历史沿革、名胜书迹、书法人物、经典文物(作品),这是个饶有趣味的话题。一时间,原本风平浪静的我的书法课程群热闹起来,同学们热烈讨论,积极交流,内蒙的同学说,原来大草原上还有这么多令我骄傲的大师、经典啊,苏州的同学说,我要戴上一副书法的眼镜,重新游一遍苏州园林啦;有同学草成了《阳羡书法史》初稿,有同学自豪地说,我是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的老乡,有同学在群里对山东老家群山里的大字摩崖津津乐道,有同学说,走在南京街头,想到乌衣巷,桃叶渡,乌龙潭,扫叶楼,我现在看到的满眼都是南京的文化,南京的书法….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专访·金陵印象·吴勇:由表及里 参透书法学习方法

审核:金日发

编辑:龚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