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雪养生:妙借宇宙力 自在天地间

 wei.cn 2016-12-07

[导读]道家养生之要妙,在天地人和。让人体之气血运行,与日之出没,月之盈亏相合。那么在大雪时节,如何做到妙借宇宙力,自在天地间呢?

大雪寒天,野云道人和仙兔藏在山中闭门修丹,道家养生之要妙,在天地人和。让人体之气血运行,与日之出没,月之盈亏相合。《阴符经》讲的核心是一个盗字,所谓“天地人之盗,人万物之盗”,诸葛亮会盗机三分天下,黄帝会盗气修丹成仙,道家二十四节气养生是妙借宇宙力,自在天地间。



雪大、范围广,故名大雪(资料图)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共经历24个节气,是地球和人体的气机变化节点。最早汉代道家著作《淮南子·天文训》开始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纪录。它是以斗极星斗柄所指的方位定节气。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两气为一节,三节为一季,四季为一年。二十四节气是道家智慧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对于大雪,古人有比喻:“大者,盛也,至此而盛也。”这时,雪大、范围广,故名大雪。大雪又分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一候天气寒冷,寒号鸟不再呜叫;此时阴气最盛,盛极而衰,二候阳气已有所萌动,故老虎有求偶行为;三候中“荔挺”指兰草,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养生练功要领



大雪闭门生丹

古人认为“季冬之月,天地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去冻就温,勿泄皮肤大汗,以助胃气。勿甚温暖,勿犯大雪”。

贫道总结大雪养生要妙,一要顺天时继续伏藏,大雪阳气已有所萌动,但要藏而不用,清心寡欲,炼功以不出汗为佳,功后要避风。二要保护好我们的肺和胃,大雪肾气旺,心脉、胃气衰,肺和胃是此阶段的弱势群体,重点保护。

大雪静功



水火既济图

阴符经“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人为小宇宙、天地为大宇宙。道家人体气场透视图《修真图》,画有二十四节气的脊椎督脉气机图,人体每块脊椎骨都对应着一个节气,大雪和第一颈椎相对应。

大雪静功以藏阳为要,坐的时候真意微照(不要意守)丹田,让腹部丹田处微微暖可也,呼吸也是文火为主,即轻缓自然之呼吸。炼功后要收功,过一段才可出门。有太阳的时候可多练习,练功晒背二不误,连庙里的乌龟,这段一有太阳就出来晒龟壳呢。

静坐,功后,以两手按膝盖,脊柱做前后蛇形运动,从尾椎开始,一节节蠕动到第一颈椎,幅度不要大,微动九次即可。

大雪导引养生功



大雪导引

大雪导引功,来自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坐功,传为宋华山高道陈抟创立,最早记载于明代铁锋居士所著《保身心鉴》一书,后来《遵生八笺》等养生名著皆收录之,可见名不虚传。

原文:坐功:起身仰膝,两手左右托,两足左右踏,各五七次,叩齿,咽液,吐纳。

图解:起身站立,两手向上托,两足高踏步向前走,左右各七次。然后扣齿九次,把口中玉液咽下。

此动作,手上托,运动心经、肺经,可锻炼心肺之功能。足向下踩,可锻炼足三阴、三阳,可通肾气。

大雪点穴养生



点太溪穴

先搓热两足小腿部,此足三阴、三阳经所在,然后点太溪穴。太溪穴,是肾经原穴。原,本源、根源也。冬季为水为肾,点此穴可调理肾气。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大雪妙音养生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大雪肺气衰弱时,呬字诀可以调理肺气。

站立静心,手开如翼,轻轻吐气,发呬字音。

大雪服食养生



煮粥温火

孙真人《修养法》曰:“是月(大雪、冬至)肾脏正旺,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肺胃。”此段是要养肾气之时,苦养肾,咸伤肾,所以适当吃点苦的食物,少吃点咸味,因心肺气衰微,可以吃点养肺的,如银耳、梨子等做粥,蜜桔、釉子、雪橙等水果。在大雪节气还可多吃一些海带。海水性属阴冷寒凉,生长于此的海带有极强的抗寒能力,因而,冬季食用海带,可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

大雪起居养生

焚香

药王孙思邈说:“勿冒霜雪,勿泄津液及汗。初三日宜斋戒静居,焚香养道吉。”

大雪运动不要出汗为宜,说话不要太多,免伤津液,节气开始三天适合静坐吃斋养生,大雪不要冒霜雪走路炼功,早睡晚起,以避寒气,适当烤火保暖生阳。贫道继续推荐睡前艾叶热水泡脚,无条件的可搓热两足,家中照明要多暖光源,衣物多穿黑深色系和暖色系的。

------------------------------


道家打坐的正确方法

打坐是道家养生的一种方法,它也称静坐、盘坐,据有关资料介绍,活了101岁的少帅张学良在年轻时就时常打坐,但是,并不是两腿一盘就可以称之为打坐,打坐是有很大学问的,下面我们来看看道家打坐的正确方法。

打坐前准备

1、静坐最好能另觅静室,假使条件不许可,那末可就在卧室中。窗门宜开,使空气流通,但有风吹到处不宜坐,门能关闭更好,以免别人的骚扰。

2、坐时或另备坐凳或就在床上,但总以平坦为宜,座位上需铺被褥或垫子,务使软厚,以便于久坐。

3、在入坐之前,应宽松衣带,使筋肉不受拘束,气机不致阻滞。

道家打坐的正确方法

一、姿势

以打坐姿势进行,(在这里最好不用睡式来炼以免昏沉入睡的现象)。

打坐的姿势,可分坐椅式、散盘式、单盘式与双盘式。一般最好用盘坐的姿势,确实没有盘坐条件时,也可用坐椅式(即坐在椅子上,双腿着地)。盘坐时,依自己的能力散、单、双盘均可,不必勉强坐双盘,道家不要求一定要双盘。(当然能双盘更好)

盘坐时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1、臀部后半部,要求垫高一些,可垫棉垫或较薄的枕头。这样,可以使腰部自然伸直,避免打坐时因腰肌疲劳,慢慢弯腰曲背的弊病。

2、腰部要自然伸直,腰不直则任督二脉气不通畅,也容易形成昏沉瞌睡得毛病。

3、头正颈直、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因为日常生活习惯,大多数人头总喜欢偏向一侧,或左或右,打坐时往往自己觉得头正了。实际上仍有偏斜。可以平时在坐好以后,在面前放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头是否保持在正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状态,找到头正颈直的正确感觉。这样可自动纠正体内的不平衡与气脉。

二、意念与呼吸


坐好以后,不要急着闭眼,先定心神,平呼吸,等心情安静下来,呼吸均匀下来后,再慢慢地讲眼睛闭上(轻闭或微留一线之之光)。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默数自己呼吸的遍数,身体虚弱之同志数吸,即一吸上记一个数,呼气不记数即一吸一呼为一个计数;身体健壮,平时火气大,脾气暴躁这类的人则数呼气,一呼气记一个数,不记吸。这样从一数到五,就从头再来,再从一数开始,如此反复不断的训练。

三、注意事项

1、数息时,要注意的是在呼吸上,心里数呼吸,耳朵注意听着呼吸。全神贯注,心念集中,好像母鸡孵蛋一样。

如果数息过程中发生杂念则马上将意念收回来,从一重开始数起。

2、注意要将呼吸调到:深、长、匀、缓、柔。“深长”:呼吸不要短促,而要绵绵不断,慢慢将一呼一吸所用时间拉长;慢慢则会感到自己的呼吸深入体内,带动全身的气机;“匀”,不要时快时慢,要速度均匀;“缓”,呼吸宜慢不宜急,“柔”,柔和,若有意若无意,不要用力呼吸。

3、如果数息可以达到比较专注,心无杂念或入静的程度,可以将计数改为从一到十,慢慢可以过渡到从一到三十,基本上,如果可以做到从一数到三十,中间都没有杂念产生,则第一步修心止念的功夫已经达标,可以修第二步了。

4、在修炼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昏沉

打坐时昏昏沉沉,打瞌睡。昏沉容易被当作是入静,尤其注意。真正入静时,心神很明晰,身心轻爽豁然,不象昏沉,糊里糊涂,身心浊重无明。造成昏沉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饮食不调,打坐前吃了过于油腻的东西,或吃得太饱。要少食油腻,不要吃得太撑;

2、姿势不调,有的同志坐着坐着,身体便走形了,慢慢头也低了,腰也弯了。头低腰弓的姿势,最易引起昏沉;

3、劳逸不调,打坐前工作或做别的事情过于疲劳。身心疲倦。此时,最好先睡半个小时,恢复疲劳再炼。

第二,散乱

心念散念,老是想东想西,数呼吸时走神。造成散乱的原因如下:

1、饮食不调,吃了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引起散乱。要少吃辛辣;

2、心身不调:之前参与了一些容易引起情绪激动的活动。如看惊险电影、看因起情绪激动的小说、杂志,与人激烈辩论或争吵……

一般最好做一些不激烈的活动。如阅读一些道经,或做一些轻体力的家务活动。

3、呼吸不调 如果不注意将呼吸调匀,有急促、不匀的现象,也易引起散乱。

第三,锻炼之时出现任何现象,如眼前出现光、图像或自感身体出现酸、麻、胀、痛、沉、凉、蚁行、跳动、肌肉抖动等八种现象都是正常的。要对一切任其自然,不要老想着它。

上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道家打坐的正确方法,你学会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