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探讨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改革新途径---- 钟玮 推荐人:胡阳新

 昵称15221501 2016-12-08
   来源: 博看网  读览天下网  《基础教育参考》2016.11
 以新课改理念为导向探讨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改革新途径----     钟玮  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建始县民族高级中学         钟玮       邮编:445300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工作也呈现出百花争艳的良好态势,各种教育教学理念与创新层出不穷,为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在这场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中,要能够高瞻远瞩,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成效。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科学的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策略这几个方面谈谈高中生物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几点新思路。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的一大方向就是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体现在生物教学中就是实验内容的增加。新课程标准中围绕10大主题都有相应的实验要求,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中解脱出来,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大量的实验让教师有措手不及之感,而学生也无从快速地适应教师教学的转变,加之有些教师盲目跟风,导致实验教学走形式化,学生不但没有学好知识,技能培养更成为了口号,在有的学校还出现了以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的现象。不得不说,实验内容的增加和教师适应能力及课时之间存在了一定的矛盾。
  其次,传统实验教学重知识轻技能,重结果,轻过程,教师本身的观念都很难改变,因此,教师在实验中也不严格要求,高中生物实验能不做就不做,实在必须做的就走走过场,说起来有实验课,也好搪塞检查。在这种实际情况下,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怎么能提高呢?面对检察,有时还弄虚作假。
  高中生物新课标对实验做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学生熟知实验的基本原理,还能正确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即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做了新的高标准要求。例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这一实验,旧课标对此实验的过程、步骤未对学生作硬性要求,重点是关注实验结果,让学生明确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增加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感性认识,操作方面是让学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方法。
  新课标在实验步骤上,从参考图到显微镜到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都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进行;在实验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过程,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还需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但从课时和学生的基础上看,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这就让教师在传统和新课标之间犯难了。
 二、高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生搬硬套课本现成的问题设计。
人教版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问题设计,这些问题的设计往往是编者根据特定的教学思路进行编排。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P55—56)这一节 “资料分析”中,课本设计了“生物体内的DNA分子数目与基因数目相同吗?”、“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相同吗?”这两个问题,有些教师在授课中就直接用用这两个问题来提问学生。这两个问题对于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来说不是问题,没有思考和讨论的价值。有些教材的问题设置有量大、全面的特点,如“细胞生活的环境”(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于环境P2—6)一节中共设计了13个问题,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难以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全部思考讨论,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完全生搬硬套课本问题会造成课堂沉闷、无趣,教师自问自答,教学重难点不突出等问题。
因此,我们在利用教科书中的问题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这些问题是否符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如果不符合,就有必要进行重新设计。
2. 无效的问题设计。
当设计的问题太容易或是太直接而无启发性,这样的问题设计属于无效的问题设计。如笔者曾听过一堂公开课——“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20—24),教师在课堂探究中设计了“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氨基酸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多肽的?”这样两个讨论问题,其实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课本中找到答案,这样的探究问题设计属于无效的问题设计。很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在内容上往往偏重于记忆性和事实性知识的问题,学生只要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就能作答,不用花费多少智力思考,使课堂提问失去了启迪思维的作用。
当设计的问题超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问题设计也是无效的。如在“细胞的分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117—120)中,有些教师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讲授细胞的全能性概念后,会提出“这些细胞为何具有全能性?”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就高一学生现有的生物学知识背景而言还无法进行解释,这样的问题设计就属于无效的。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培养或提高学习的思维,因此启发性问题设计是课堂提问的灵魂,也是问题设计的价值体现。为此,在课堂问题设计时,一方面要尽量避免一些诸如“是不是”、“对不对”等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另一方面,要改变以往偏重于事实性知识设计问题的理念,增强问题的启发性。同时,我们在问题设计时应充分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打破“零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思维习惯,真正摸清学生的“现实起点”,在尊重学生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升已有认识,帮助他们将生活中的生物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升华,促进他们完成对知识的理性概括。例如在学习“群落的结构”时应根据学生对“种群的特征”的内容已经认识这一学情,通过“群落概念”引导学生学习这个部分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群落研究的内容应该是什么?与种群研究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3. 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始终把握的核心,是我们设计问题的指向,所有问题的设计不能离开或偏离这个核心。有些教师在问题设计中对问题解决的方案预设性不强,导致本堂课核心讨论的问题偏离教学目的。例如在“通过激素的调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P23—29)实例教学中,有教师对情境创设以下问题:(1)根据材料计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运动员能跑多长时间?(2)长跑时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你认为血糖的浓度会大幅下降吗?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血糖平衡调节机理,然而许多学生在第1个问题计算时出现了很多答案,老师就让不同答案同学说出计算过程,老师又给学生演示全部计算过程,10分钟过去了学生却不知道要学习什么。 这样的问题设计有“漫无边际,冲淡主题”之弊端。
4. 科学严谨性不强的问题。
问题设计中的表述要科学严谨,这样既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也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否则会对学生的思考过程产生无谓的干扰并影响学生在答题中的科学严谨性的表述。例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97—98)一课中,有教师问:“滤纸条上色素颜色的深浅与滤液中色素的多少有关吗?”由于这里“色素的多少”既可以指滤液中色素种类的多少,也可以指某一种色素含量的多少,不同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再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P46—49)时,很多教师会问:“植物为什么会产生向光性现象”等等。乍一听,这些提问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稍微仔细琢磨,问题表述的缺陷就显现出来了。教师是要学生解释向光性原理还是解释向光性的意义呢?在问题设计时,应该把有关的生物学现象作为事实直接告知学生,而把设问点放在相关的生物学原理上。上述提问可以改为:“植物的向光性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你能说出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吗?你知道植物向光性有什么意义吗?”因此,在问题设计时,语言(文字)表述要反复斟酌,避免产生歧义。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1.教师首先改变实验观念,熟悉高中阶段生物的所有重点实验,自己能做到熟练操作。实验步骤明晰,操作规范等,教师只有做到业务精熟,态度端正,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实验。
  2.明确实验目标,提高实验要求
  每个实验都有实验目标,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目标,以便让学生明确做的是什么实验,这样可以提高实验效率,使学生心中有数,实验的目的性更强。如在“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的实验教学中,在实验之前教师就应向学生明确“通过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当学生实验后再以是否理解了小肠的结构特点来审视实验过程。
  3.在实验前,学生先熟悉实验步骤,为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实验前,学生对实验还一知半解,这样既影响实验的进度,还影响实验的效果,使实验不能顺畅进行,教师如果一边领着做实验,一边再讲实验步骤,就会喧宾夺主,实验课成了不伦不类的两不像。
  以“探究酸雨的危害”的实验教学为例,在实验前,教师需引导学生了解酸雨的成分、ph值、形成过程、所选择的小麦种子也要符合要求,如此,实验才能顺利进行。再如在“模拟‘血型鉴定’”的实验中,对于“血清、血型、输血”等知识,如果学生在实验前没有了解,实验中就会产生诸多问题,自然就会影响实验的进行。
  4.组建实验小组,加强内部管理
  教师一个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组织起来,组成实验小组,让组长参与管理,组员互相监督,互相检查试验相关知识,比如实验步骤的掌握,实验器材的熟悉等,而且小组长之间为了竞争对自己的组员会更尽心,对周期长的实验小组长能有精力的尽心尽力的督促、记录相关情况,若有老师来做,肯定是顾此失彼,照顾不过来。在“探究酸雨的危害”这一实验中,就是小组长事先检查了组员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的掌握情况,最终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既节省了时间,有提高了实验效率。
  总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另一方面则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收获。应该说,如果要让学生们从一个实验中真正获得科学的知识,那不是一节课或按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时间的专注于生物实验,态度端正,不投机取巧,不偷工减料,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个实验。在教学管理中,还要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师生齐心协力,才能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走出高中生物实验的误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