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11.7.3)麻黄升麻汤干姜苓连人参汤(V87-5)

 阿童木匠 2016-12-08

11.77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人参附子汤主之。不差,复以人参干姜汤与之。

人参附子汤方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二枚(炮)  半夏半升  阿胶二两  柏叶三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人参干姜汤方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三两  桂枝二两(去皮)  炙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温顿服之。

11.78  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11.79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麻黄升麻汤主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  知母一两  黄芩一两半桂枝二两  白术一两  甘草一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

干姜三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人参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那么介绍了这几味药之后呢,我们就要回到《伤寒论》的本文来哦,来看这个很讨厌的条文。我们的麻黄升麻汤啊,几乎可以说是伤寒方里面最少被用到的几个方之一,所以的确是让人觉得有点尴尬。然后加上这个两个古本的搅和,这个症状呢,上堂课也跟同学讲,这个宋本是在11.77条后面要我们用麻黄升麻汤,长沙本在11.78条后面,桂林本在11.79条。那这个汤到底是对什么症状才对哦,这是第一个比较麻烦的地方。那第二个就是方子来讲,长沙本跟宋本都是一样的是四味的麻黄升麻汤,而桂林本呢,是七味的麻黄升麻汤,药物的组合也不一样。

那么,在这样一个乱七八糟的地方哦,到底怎么样可以让我们掌握这个方剂的使用?我倒觉得,刘渡舟教授的讲法还蛮可爱的,他说他舍不得不讲这个方啊,是因为治疗人体阴阳分裂的方也没有几个了,那么多一个就赚到,这样的讲法。也就是说呀,我们如果尊重这个篇章是叫做厥阴病,而厥阴病的特色就是阴阳分裂的话,那我们来看这个方并不会觉得很头大。因为我觉得古时候的人,我们先从宋本的麻黄升麻汤开始讲哦,那宋本的麻黄升麻汤它这个症状哦,你看,“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然后他说“麻黄升麻汤主之”。那这么一大串的症状呢,历代的注解家,注到厥阴篇的这里,都是已经受不了了,说不知道在讲什么东西了。可是呢,我觉得麻黄升麻汤的症状哦,可以用一个很单纯的角度来理解它,就是这个人呢,他是中间而且偏上焦的地方呢在热,而他的下焦是寒的。如果你要说上下的话,这个人是肺在热,而肠在寒;如果你要说内外的话,他是中间轴在热,手脚在寒。

所以这是一个热郁在里面,就是也是一个阴阳不得相交的现象。像我们前面讲到,如果这个热气是被郁闷在这个身体里面,会呈现一个手脚冰冷而脉滑的白虎汤证对不对。那当然那个脉滑的白虎汤证你要照阳明的医法对不对,把这个肌肉里面的热释放出来,这个人才能够阴阳调和。那同样的,如果这个人是处在如此的一种状态的话,你就必须要借助麻黄升麻汤的这个结构,来让这个人的阴阳能够交通。而后面的那个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其实意思也是一样。

所以,我现在说一个虽然不很正确精确,但是比较能够帮助记忆的说法,就是麻黄升麻汤这个人是肺热肠寒,以一个肺跟大肠相表里的角度来说的话,这一组阴阳分裂了。而后面的这个干姜芩连人参汤呢,是胃热脾寒,也就是以一个脾胃相表里的角度来谈,他阴阳分裂了。这不是完全的正确,但是在象征意义上来讲,我们如果说是要把什么都挂到厥阴病这件事的话,从这个象征角度来看的话,就会变得比较轻松。

那么这样的一个,比如说像麻黄升麻汤这样的方剂,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呢?比如说他的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而这个人他是一个厥阴的体质——我们说厥阴病,当这个人不发病的时候其实,基本上可能肝经就已经不好了,阴阳就有一点松开了。那么一个厥阴体质的人,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往往他的上焦热到不得了,比如说大叶性肺炎啊怎么样,吐出来痰带血丝,或者是铁锈色的痰。而在这个人在得大叶性肺炎的同时呢,你可能会——因为人的这里(肺部)在发炎的时候,不是抵抗力跟能量都调到这个来作战嘛,那全部调过来了,反而下面全都冷掉了。所以他上面烧的不得了,然后下面冷掉,然后一直在拉肚子。我们一般在处理人的脏腑的时候,都说肺热的时候大肠也热,这是正常现象,可是当这个人的体质上是厥阴调子的时候,他就会形成这种上面肺在烧,底下肠子在拉的这种上热下寒的症状。那这个症状出来的时候,今天的临床也的的确确就是麻黄升麻汤的效果最好。所以张仲景说的这一串的症状并不是虚构的,而是临床上可以见到的。

那如果,你要说有些人他就是发高烧的时候,上焦很热,可是下焦整个是垮掉在那边水泻的,那你也可以看到他这个上热下寒的调性,那有一些主证有挂到的话,就会用麻黄升麻汤,那如果挂不到的话,就有一些别的方子可以用。那甚至更年期的发热,有的人是这个病哦,你想更年期的发热的人,我们也不要说是什么女人,就是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厥阴病那种个性的哦,所以他在更年期发热的时候也是呈现一种上面发热、肠子发寒的状况,那这样的状况也有可能用到哦。所以这个方子你说冷僻吗?也不是那么的冷僻,还是有可以用到的机会。

那么病机的角度我们大约这样认识了之后,我们就要来看张仲景说的这个脉证到底是不是临床上可以看得到的。他说“伤寒六七日,大下后”,这个人啊,感冒了几天后,还被大下,那你说这个人被狂下之后,你想哦,拉了之后肚子总是虚的嘛,那么汉朝的泻药有很多是巴豆剂对不对,那么巴豆剂入口会不会产生很多热啊?也会。那当这个人处在偏厥阴病的体质的时候,整个人打虚掉,那个虚在下焦,可是他的整个上焦呢,可能因为这个泻药的燥热或者是哦,不要说到泻药的燥热,人在被泻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有代偿反映的,就是身体里面一些的机能会很多的血气都往上冲的。所以代偿反应的发热也是有可能的。于是呢,他的这个热气都堆在上面了,胸口啊喉咙这一带。

可是呢,怪的地方是他的寸脉是沉而迟的。这个脉象很诡异,怎么讲呢?我们胸口如果真的是实热的话,比如说麻杏甘石汤的那个脉,他那个脉是滑滑的,甚至鼓出来的对不对?他不一定是沉而迟的脉。可是怪的事啊,我们看这个历代的少数的医案哦,遇到这个状况的时候,脉的的确确是沉而迟的,这个寸口的脉。所以你说这个热啊,到底在哪里啊?我想首先是如果这个人气血是非常不通,他的阳气被郁闷在胸口了,可能这个气因为通不出来,因为到底他的主证是手脚冰冷嘛对不对。那阳气被憋在里头,出都出不来了,所以寸口脉也是好像跳不爽快的状态,这是有可能的。

那另外一个可能呢,就是我们在教经方的时候很不适合讲的话,就是这个人有没有中气下陷的问题。如果这个人中气下陷了,他寸口脉会沉而迟,因为这个方里面也有升麻嘛对不对,那个量的升麻刚好就提中气的。可是在讲经方的时候讲这个就让人觉得很毛,因为明明那个时代升麻并没有使用它的升提的效果哦,所以这只是参考性的讲法。那另外一点就是,有的医家他是说,一个人如果下焦跟中焦都寒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这个人的寸口会沉迟的啦。因为寸口是候全身的气,也就是全身的气的总体的状况都会从寸口上把到的,那下焦中焦都寒的时候,寸口就是这个样子。你不要去管他上焦有没有热哦,脉象都是这个调调,我想这个说法是比较可信的啦。

那么,所以我们寸口脉并不能够把到他的上焦有多热哦,而他的“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临床上遇到这个汤证的确是这样,他那个尺脉啊,几乎都把不出来了。那么手脚是冰冷的,可是他又怎么样呢?“咽喉不利,唾脓血”,咳嗽的时候有带血丝的哦,这个喉咙在发炎。所以他的的确确有一团热在这个地方哦,散不出去。而他的下焦寒到什么程度呢?寒到“泄利不止”。这个人拉肚子,可能你开理中汤他没有好,这个格拒的状态,你理中汤补了之后只是更唾脓血而已,因为阴阳分裂的人,他这个补药下去他自己会选边的,所以还是治不到。那这个时候你就要想,如何能够调整他这个状况。当然张仲景也写说“为难治”哦,这样的一种状况。

而这样的一种病证哦,你说是不是一定是感冒的时候发生的?那不一定哦。如果你是那种哦,在压力很大的环境哦,因为闯了什么祸,所以拼命在那边收烂摊子之类之类的,就是所谓的那种心情极端紧张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麻黄升麻汤证。这个人是上焦是燥热到哦,口渴得不得了,然后咳嗽的时候带血丝,那肚子呢,是吓得一直拉肚子,这个情况是有的哦。看你有没有跟那种非常权威角色的人相处过,如果有那种压力很大的那种状况的时候,只是因为情志也会有这个症状。

那如果你大概的整理一下临床怎么抓证的话,因为它到底是个麻黄剂嘛,所以它可不可以有表邪呢?张仲景这一条基本上没有表邪了,可是如果你有一点表邪,比如说骨节痛啊之类的,这也可以用到这个,就还可以包含在里头。那么这个人呢会有咳,喉咙干,喉咙痛,或者是咳嗽带血丝的状况,这些都有可能。那脉象的确就是如同张仲景讲的,尺脉若有若无哦,然后呢,这个寸脉也是跳不太动的样子。所以代表他是表邪没有解,那外热内陷了,那人是下虚上热的状况。

那么通常这个人除了手脚冰冷的症状之外呢,有的时候你也可以这样子比对,就是这个人手脚是冰冷的,可是他本人感觉到胸口有灼热的感觉,这样子也有可能用到这个方哦。总而言之你要抓到他这个阴阳分裂的状态。当然你要确认他拉肚子的的确确是那种理中到四逆那种水泄哦,并不是发炎的拉肚子。而他的这个渴的时候,热啊渴啊,有这个不干净的黄脓的痰咳出来之类的症状,这样抓一抓。总而言之,体质上如果抓对的话,这个方是有可能用下去的。

我为什么会说“有可能”,而不说“绝对对”呢?那是因为,我们的这个桂林古本、长沙古本都是给别的方对不对。为什么要给别的方?我认为这在临床上还是有意义的。因为你要能够用麻黄升麻汤,必须这个人的体质上只是阴阳分裂而没有亡阳。这样子你把这个阳气通出来之后,身体还够用,这个人才不会坏。但是呢,如果以现代的人的体质来讲的话,走到这个症状的时候,往往这个人是亡阳的,阳气是极端不足的,那这个时候你还给他用麻黄剂的话就没有办法搞好了。所以这个人只是阴阳分裂而没有亡阳,可以用麻黄升麻汤。但是这个人如果整个体质已经掉到好像那个少阴病那个调子已经很清楚了,他的确就是心肾之阳都不足的时候,那这个汤就不能用了,因为他有这个极限存在。所以,我觉得两个古本的方剂哦,还是有参考的价值。

那么这个麻黄升麻汤啊,它的剂量是比较轻一点,你看这个宋本的麻黄升麻汤,麻黄是二两半对不对,那我们开一个麻黄汤他都是写三两啦是不是,麻杏甘石汤还四两了,所以它的麻黄没有用很多。没有用很多的意思就是有一点像这种各半汤之类的,就是不是那么样子要大发汗。不过与其说是不大发汗,不如说这是另外一个麻黄的用法。我们如果用药证来讲的话,《伤寒论》用到麻黄呢,常常是除了发表之外哦,一般的用法就是定喘啦,就是治疗喘证,或者是利水对不对,那个肾功能受寒的时候,利水要用到麻黄的。

可是除了定喘、利水跟发表之外呢,不晓得同学在家有没有吃过这个科学中药的这个麻黄汤啊?有没有感觉是麻黄汤一吃下去,里面就热往外面冲出来的感觉?那么这个病就是刚好热被郁闷在里面出不来,那在这样一种格拒状态的话,你就用麻黄来冲出来。那用什么帮它?用升麻帮它。那你说这个人是厥阴病呢,那这有什么问题吗?它的方剂里面治厥阴的桂枝当归组有在啊,对不对,厥阴病基本上阴阳分裂就是桂枝当归的事啊。所以桂枝当归汤的结构也在里面哦,所以治阴阳分裂的药也是有的。那这些东西都有,基本上这个方它就会有效。

而以剂量来说的话,同学看这个剂量不要觉得很难过哦。因为六铢是一分嘛,那四分为一两,那他这个六铢六铢六铢,全部都是四分之一两、四分之一两而已嘛。所以你如果把它换算成分数的话哦,全部都是什么四分之五两、四分之三两什么的,都很好算的。所以你统地乘以四,抓个大概的比例的话,比如说你麻黄如果今天要开一两的话,我只是说比例,如果你们麻黄开一两的话,其他比例全部都是整数了。因为,麻黄是10的话,升麻就是5,当归是5,知母3,黄芩3,葳蕤3,芍药1,天冬1,桂枝1,茯苓1,甘草1,石膏1,白术1,干姜1,就这样干干净净都是整数了。那看你是不是抓回来之后多煮两碗,分几次喝,这样就好了。

那么它的这个喝法来讲呢,说是“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也就是煮一大锅饭的时间呢,就再喝第二碗,并不是像有些汤什么白天喝两次,晚上喝一次,那间隔比较长的。那这个汤就比较剂量没有那么大,可是就比较密集得喝,差不多两三个钟头一碗。他说“汗出愈”,所以到最后他还是决定这个病是一个表证哦,要靠出汗来把他治好。当然我们到今天用这个方的时候呢,只要能够清到那个热哦,比如说胸口的这个肺炎的这个热哦,能够清掉,而他的这个下焦的拉肚子能够好回来,那这样就阿弥托佛了。那出不出汗不在我们用这个方子的绝对考量里头。

那我们看它的这个药物结构哦,我们说麻黄最多,因为要把阳气通出来,麻黄是最有效的。那么当归跟升麻各半,那你说他因为唾脓血,血热有毒哦,所以用升麻,这个思考可以说——或者我们说《名医别录》里头说的升麻的药性,都是外面有寒裹住里面的热,要打通这个用升麻,也是晋朝的时代升麻的普遍用法,那这样子讲也对。那这个量哦,升麻5,那今天的换算的话,我说差不多今天升麻五钱,你说能不能用在升提呢?也有可能。这个病有没有可能有中气下陷的问题?不能说绝对有,也不能说绝对没有。所以这个地方虽然比较暧昧,可是我们会想说,有可能是升麻也是把这个阳气提出来的药之一。

那么当归5,那当归5跟后面的桂枝1哦,我想也勉强来说,治厥阴病的桂枝当归组是在里头的。那至于说,调理中焦的药哦,你可能会觉得白术只有1,干姜只有1,甘草茯苓都只有1,的确是不太多耶。那它是不太多没有错,因为呢,这个东西哦,它的主轴是阴阳分裂的话,那我们用药的理想状态,总是希望他这个过度的热能够被不热的地方吸收掉,就阴阳调和就好了哦。如果能够用当归把这个气分的热分到血分来,抽到血分来,让他阴分能够暖起来,这样也好,因为是以阴阳调和为主的方子,所以会有这样子的可能性。

那至于有的版本说,葳蕤一作菖蒲,那也有可能哦,因为菖蒲也是通阳气的药嘛,尤其菖蒲是直接可以把心阳通到下焦的。所以用玉竹跟用菖蒲哦,说不定菖蒲还正确一点哦。那这个凉润的药,有知母,黄芩,黄芩不润,但是凉,那有天门冬哦,知母、黄芩、玉竹、天门冬都有了哦,还是石膏也算啊对不对,所以这些凉药也够了哦。这个玉竹如果换成菖蒲也还算有意义了,所以两个方都可以。桂枝芍药也有了,桂枝当归汤的基本结构,桂枝芍药甘草当归哦,有了。所以大概这样的一个方子,临床上用起来,虽然能够用它的机会并不多,但是通常用起来的结果,医家都还蛮满意的,就说张仲景这个原方原帖下去,就医的很不错,这是一点。

那另外一个层面就是,万一这个人是阳气很虚的人呢,那么这整个脉证就要重新洗牌了哦。如果这个人他是从头到脚都阳气很虚的一个人,那么他的这个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那是整个人都寒到底啊。那寒到底的人呢,有没有可能咽喉不利,唾脓血啊?当然有可能啊,少阴病扁桃腺烂,他一样是出脓出血啊是不是。那这个,那至于说,扁桃腺的发炎会让人那个痰变不干净对不对,所以出脓是有的。那出血呢?我想一个人阳气已经虚到不能摄血了,那哪里破哪里流血。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不说阴阳分裂的话,这个人有可能就是寒到底,所以气不能摄血,而形成这样一种血往上面出来的一个,从前少阴病讲的那个“下竭上绝为难治”那个东西哦,就是人的下焦阳虚的时候,上面是会乱出血的。那如果变成少阴病那个说的,因为那个人的下焦极端阳虚,乃至于上焦乱出血的话,那就是古本的方子比较有意义啦。你看这个古本的方子哦,人参附子汤,这个长沙跟桂林本都是一样的,那么人参附子干姜,基本上这个白通、通脉四逆的基本结构都在这边啦。

然后呢,喉咙不清爽的话,开咽喉是要靠半夏嘛,对不对,那这个半夏散我们在少阴篇也教过了。那要止血的话,阿胶、柏叶是不是,那这样子的结构也是在里头的。所以基本上是补阳气、摄血,这样子角度来看这个方子。那我想如果以药测证的话,会觉得也有道理耶,我们今天的人感冒说不定哦,就是没有热啊,他就是纯粹是阳虚不摄血。

那么至于说第二个哦,如果前面的人参附子汤没有效,而要再用一个方来救他的话呢,桂林本的这个人参干姜汤感觉上就比较没有力了,长沙本的那个鹿茸人参附子干姜汤好像比较有意义一点。它们相同的药呢,是人参附子干姜这三味,而桂林本里头呢,是搭配桂枝跟炙甘草各二两,而长沙本里面呢,是汤煮好以后,吃一撮哦,差不多三四公克的这个鹿茸粉。那我想,这样一种阳虚出血的状态,如果阿胶跟柏叶都没有办法收住的话,那是不是要用鹿茸才比较有效?因为鹿茸在药性跟人体的作用来讲,很明显的是以补血止血的效果来讲,是比阿胶跟柏叶加起来的效果还强一点点的。当然张仲景还是很抠,所以没有说大块鹿茸放到汤里头,就是搓一点粉,你用汤来搭配哦。

那但是这个桂林本的人参干姜汤呢,是用一个桂枝甘草组,那这个桂枝甘草组是补血中之阳是不是,好像是,你可以说桂枝啊,这个喉咙痛啊,半夏打不开用桂枝帮忙,但这个说法也是很无力哦。但是简单来讲就是,补这个血中之阳,桂林本用桂枝甘草也有道理。那么长沙本用鹿茸的话哦,以药物的进退来讲也有道理。所以我们就都接受哦,这个没有什么强烈的让人想要论是非的感觉,因为两种体质的人都有可能遇到。

那么11.78条啊,长沙古本是在这个地方接了是麻黄升麻汤。那这样子就让人觉得,诶,这是什么东西啊?因为他本来讲的状态哦,有一点,我们一般注家在看这一条的时候不会觉得很复杂,怎么讲呢?你想想看嘛,感冒了肚子痛,然后这个肚子痛的感觉咕噜咕噜地往下面钻,往下面掉,那他就说这就是要去上厕所了。这不是谁都痛过的嘛,是不是,肚子痛了,越痛越想要跑去厕所。那听起来一点都没有学习的价值哦,好像觉得张仲景在这种时候讲一句废话那种感觉。

可是呢,这样的一种——如果是只是寒邪往下掉,并且有这个寒气下钻的感觉,单纯来讲的话,是阳明篇里头那个附子粳米汤哦,如果有症状,他用附子粳米汤。可是呢,如果这个东西是在讲厥阴呢?也就是我们厥阴病的人常常就是那个肚子痛啊,连到那个侧腹部,然后越来越往下腹部移动。如果他是在讲这个厥阴病的话,他可能是在暗示说,厥阴病如果走到这一步的话,接下来就是肠道发炎之类的症状哦,有可能发生了,这是一点。

那么另外就是,因为长沙本里头呢,这一条就接着麻黄升麻汤,那或者——当然这东西有点过度替他合理化,老实说麻黄升麻汤你要我在这边用我还真的不太会,但是如果这个人的病哦,就是一个中气下陷,什么东西往下面掉下去的话,那麻黄升麻汤的确是可以把这个垮下去的什么东西把它推出来的。所以只以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用麻黄升麻汤还是有道理。可是长沙本是太冷僻的一个版本了哦,历代也没人这么用过,不知道临床是怎样,但是如果我们前面讲的一些主证有合,这个人的确是让你感到有什么东西从这边泻下来的话,那你就可以考虑在经方里面把这个东西掀上来的方子是麻黄升麻汤哦,大概知道是这样就好。

干姜苓连人参汤

那至于说,11.79条哦,比较是临床上比较好用的一个方子。这个方子他这样子说,他说“伤寒本自寒下”,有没有人的书那个标点是标在“伤寒本自寒”,逗点,然后“下医复吐下之”,有人那样标吗?有哦。我想,如果是逗成“伤寒本自寒下”的,意思就是感冒嘛,本来就是这个人体质寒在拉肚子的,而医生呢,又给他用了吐法跟下法。这个讲法比较像是张仲景平常的讲法,因为张仲景在说再烂的医生也是说“医”,没有说“下医”对不对。那我想这个,把这个逗点改到前面一个字,就会好像张仲景在骂“下医”,这个很烂的医生怎么样怎么样。那我想张仲景其他地方都没有特别骂人哦,所以我们这边也不用特别帮他骂人。

所以就是,这个人本来是寒的,在拉的,而又有医生给他用了吐法下法,结果造成一个什么状态呢,造成“寒格”,这个人的下焦的寒,把热啊都格拒上来了,于是就更逆吐下,就是更加的狂拉狂吐。那么,这样的一个状态,他说用麻黄升麻汤,就桂林本说用麻黄升麻汤嘛对不对。有没有意义呢?也有意义,因为这个人他的确是一个上热下寒的症状,当他刚开始分裂的时候,上面燥热,下面寒冷,是用麻黄升麻汤。但是如果再严重的时候呢,再严重到了“食入口即吐”,那就要用到干姜芩连人参汤了。那我想,桂林本在这个点上面用麻黄升麻汤,我们并不能说他有错,但是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通常到了这个点,直接就是干姜芩连汤证了。他麻黄升麻汤跟干姜芩连汤的那个症状会重复的太凶。

那么干姜芩连汤证这个“食入口即吐”的这个辨证点倒是蛮不错的,我当然不能说,得这个汤证的人必定是吃饭,那个饭咬到嘴巴里,那个饭哇吐出来,没有那么准的啦。但是他这是在标识一个上面有热的热吐。怎么说呢?你想想看哦,一个人在感冒的时候,如果他的下焦已经寒到是这个四逆汤啊,理中汤啊,这种水泻了,而这个人又有呕吐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很容易觉得,这个人的呕吐也是寒吐,是不是?那如果不是寒吐的话,那也是这个太多水邪啊,痰饮之类的东西让他吐。

因此呢,我们在遇到一个上吐下泻的病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说,吐的话,我们加一些生姜半夏来止呕对不对。如果用生姜半夏来来止呕的话,意思是这个人是有痰饮在中焦咯;那或者说,这个上吐下泻,这个人很虚,所以是太阴病,那我们用理中汤来治他的上吐下泻。这些思路都是有的,可是如果你遇到的是这个干姜芩连汤证的话,因为他的这个上面的吐啊,是热吐,所以用了这些什么半夏生姜,或者是理中汤,往往反而是上面吐的更凶,完全不能止住那个吐。那这样的情况你就会知道这个药是开错了。

那这个药方呢,这个入口即吐,就在标识说这个人的吐啊,是胃有热的。如果胃有寒的话,你想想看,我们有胃寒的吐法,前面有一个条文是讲说“朝食暮吐”对不对。早上吃了,他努力想消化看看,结果到了晚上觉得,不好意思,还是消化不掉,臭掉了,然后丢出来。所以这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体质寒的人他的吐法有另外的。或者是吴茱萸汤的“食谷欲呕”,你东西吃下去了之后呢,觉得受不了,吐掉了。可是,这样的一种“食入口即吐”就好像说,你光是要吃,只要动到一点胃气,就已经呕不停了。那也可能是平常没有事在那边乱吐一通。总而言之就是上焦热下焦寒哦,那至于说怎么辨证,你可以说从其他的角度来辨。

这样的一种病,如果以杂病来讲的话,杂病是叫噤口痢,这个拉肚子的人是吐到根本不能吃饭的。那么,也就是杂病的噤口痢也可能挂到我们的厥阴病哦。那当然吐到不能吃饭的意思就是,在用药的时候可能暖脾胃的药也用过了,半夏生姜也用过了,用那些止吐的药都没有效的时候,那你就发现,原来这个人的身体都已经阴阳分裂,寒热分裂的状态了。所以你说是胃热也对,也有人说是膈热哦,就是膈上热。

那么用这个方的时候,我们在理论上是可以回想一下哦,从前我们教过这个上热下寒的症状,在太阳篇啊,有泻心汤对不对,有栀子豆豉汤,可是无论是泻心汤或者是栀子豆豉汤啊,他的阴跟阳都是好像还想要在一起的,它并没想要分开,只是中间有什么东西挡住它们在一起了。那么我要说这是因为这个干姜芩连汤证哦,跟那个泻心汤证的那个吐利痞其实很像,有的时候你光以那个病人主观的感觉哦,并不会很分的出来啦。那到了泻心汤都还是阴阳想要在一起而不能在一起。那到了太阳篇那个倒数的几条那个黄连汤啊,就是底下在肚子痛哦,上面想吐,到了黄连汤的时候就已经那个阴阳开始没有什么想要在一起的意图了,就是已经开始分开了,下面冷,上面热。所以黄连汤没有到厥阴病,可是在太阳篇里面我们会说,黄连汤已经是太阳里的厥阴病了,因为他阴阳已经没有在一起的意图了。那到了这个干姜芩连证,那就是整个都脱开了,一个往上,一个往下了,所以就一个是狂吐,一个是狂拉。那这个时候,用药的路数就要用厥阴的路数了。那用厥阴病的路数也就意味着像乌梅丸那种做法,就方里面没有甘草了对不对,他这个整个是要同时寒热并用哦,而且也没有什么顾护中焦,因为那不是中焦的问题了。

那么这个方子呢,我们是不是要照张仲景的开法,一律是用三两三两三两这样等比呢?其实不一定。仲景方哦,有一些方子我们说张仲景用药的剂量是很重要的,不要乱去改它,可是有一些方子就是得改。比如说是像治吐血的那个黄土汤啊,以现代人的体质来讲,那个黄芩放的那么重,吃了都是拉呀,不是治吐血,治便血哦。这个肠子出血,说我便血,那用黄土汤给他止血,你张仲景原方原帖的黄土汤下下去了,他的确是不拉血,不带血了,可是变成拉肚子了,又把他寒到了。所以那一类的方子,我们都是要看那个人体质哦,如果体质偏寒的,寒药就给他扣掉一点,热药就给他多一点。那这个也是一样,你知道这个人阴阳分裂了,那你还是要看那个人到底是哪一边多一点。那如果是寒多的话,寒药就要减一点哦,临床上是这样用的。那么所以呢,泻肚子加上这种很疯狂的反胃哦,或者是吐的,这样的状况的证,用这个方子临床上还是有效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哦,他的这个噤口利哦,是严重到连药汤都喝不下去的。你说“食入口即吐”对不对,那药入口当然也即吐啊。那这样子的话,勉强硬的压的话哦,就是里面的干姜拿掉,换成生姜汁,那有的时候还可以硬压着让那个药下去哦,这是一个做法。

那么另外就是,这个人的症状哦,下焦寒,上焦吐,有没有别的路数呢?有没有可能下焦寒拉肚子,然后上焦在吐血呢?也会有。所以这个吐哦,如果是吐血的,你要分辨一下,是不是属于这个汤证。因为如果是的话,治吐血,二黄泻心也在里头了啊,那也没有问题了。那么至于说,很像是那个泻心汤的那个呕利跟痞的症状哦,这个有时候也会有。那看起来很像是泻心汤证的时候,有可能是挂到这个干姜芩连汤证,那你就要去观察一下,这个人的上热下寒的状态,到底是泻心汤证的想要在一起的,还是这个想要分开的哦。那这样来分辨,哪一个是走太阳的路数来医,哪一个是走厥阴的路数来医哦,他的层级是不一样的。

大概从这样的角度把这几条顺过来的话,那虽然条文可能让人不舒服,但是临床上怎么用我们有一个印象,那这样子,并不是完全没有用的方子啦,还是机会用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