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触不到的“恋人”:她是老柴永远的心结

 枫馨斋 2016-12-09


感情史,常常被看成是音乐创作之外的“八卦”事。


但在五线谱面前写写划划,毕竟不是“遁入空门”。


音乐家们要无半点“饮食男女”的执念,岂非也太无趣?


  怕就怕掰开揉碎这些“八卦”,却发现它们和音乐作品其实藕断丝连着。只是有时在明,有时在暗。今天要说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以下简称老柴),也许就是如此。


  关于老柴爱情的八卦事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对音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其中用毒最深的,当属他和女学生安东尼娜·米柳科娃间的奇葩婚姻。像老柴这样外表钝感保守的金牛座,自然不会轻易在感情上束手就擒,更何况结婚时他也渐近不惑。但当时28岁的米柳科娃却是个掐准老柴软肋的“狠角色”,她用一招“以死相逼”,便让老柴输掉了这场本来就无意恋战的游戏。

 

  这场婚姻的结果是:敏感的老柴在婚后两个多月后不堪精神重负,甚至选择了跳莫斯科河自杀。跳河未遂却患上了肺炎,差点因此丧命。总之,这场闹剧般的婚姻起于女方的以死相逼,终于男方的以死了结(未遂)。也算两不相欠。

 

  如果老柴的生命真在38岁时结束在冰冷的莫斯科河,我们将听不到“柴五”、“柴六”、“曼弗雷德”这些能代表柴氏精神的大部头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老柴的前妻米柳科娃算得上我们所有“柴油”的敌人。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II. Andante cantabile Gunter Wand - Mozart: Sym. 40/Tchaikovsky: Sym. 5



  相反,老柴的第二类八卦事对他的音乐创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中首推他与梅克夫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梅克夫人本名娜杰日达·菲拉列托芙娜,她是俄国铁路大亨卡尔·奥托·冯·梅克的遗孀,所以通常叫她梅克夫人,甚至常常让人忘记她的本名。梅克、夫人——这个称谓其实也暗示了,从最开始,她与柴科夫斯基的关系就必须止步于实质的感情,最多只能在柏拉图式爱情中来回打转。


  说起这两位女性的最大区别,可能就在于他们对老柴作曲的态度。以死相逼的米柳科娃确有可恨之处。据说她对老柴所写的“一个音符都不知道”,俨然是稚气未脱、不明事理的“花痴”。梅克夫人则是成熟、干练的中年女性,她擅长在家庭与事业上担当贤内助。正是在她一步步的扶持下,丈夫冯·梅克从铁路工程师成了后来的铁路大亨,莫斯科—梁赞的铁路线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从某种角度说,她在老柴的人生中何尝不是扮演着类似的角色?只是丈夫早早离世,纵然有一笔数额不菲的遗产、11个孩子陪伴,终究难抵偿内心的空虚。

 

  于是音乐就成了梅克夫人排忧的首选。她喜欢请钢琴家们来家里做客弹琴,这里面就有年轻的德彪西(这又是另外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及老柴的好友尼古拉·鲁宾什坦。于是当尼古拉·鲁宾坦演奏老柴的《暴风雨》时,她被瞬间击中,也产生了想要认识这位年轻作曲家的想法。


  用梅克夫人写给老柴的原话就是,“我最初听到您的音乐,是《暴风雨》。它给我的印象,简直描写不出来。听了几天我还好像在昏迷中,几乎不能自拔……”。


柴科夫斯基交响幻想曲《暴风雨》

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相识时,老柴还是小柴,36岁,梅克夫人45岁。但这段持续了近十四年的感情,可能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奇怪。梅克夫人虽提供给了柴科夫斯基实在的“卢布帮助”(高峰时达到每年6000卢布)和莫大的精神支持,但始终遵守底线,不越雷池:无论在书信里怎样怎样要好,他们始终桥归桥、路归路,打死都不见面。用梅克夫人的话说就是,“我宁可远离你而想象你,宁可在你的音乐中和你相映”。两人之间的关系,比电影《触不到的恋人》、《电子情书》还要匪夷所思,始终缺乏“见你一面”的勇气,因为那代价实在太大。

 

  当然,老柴是心怀感恩的。他曾在信中对梅克夫人说过,“从今以后,我笔下的每一个音符都要献给你”。这里面最要紧的,恐怕就是老柴的《第四号交响曲》,此作又名“我们的交响曲”,这其中的“我们”,指的就是柴科夫斯基和梅克夫人。

 

  这还不算,最重要的是生性不爱言语的老柴,竟然向梅克夫人事无巨细地讲起了他是如何如何创作这部交响曲的。他向梅克夫人讲述了贯穿全曲的“命运”主题、第二乐章朦胧的“黄昏”、第三乐章“一连串的狂想”(第三乐章的大拨奏的确有趣)、第四乐章“走进快乐中去”。老柴的这些解释,正是我们现在理解“柴四”的一条捷径。


柴科夫斯基《第四号交响曲》 第四乐章

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



  老柴在信中说得很明白,“我只想对您说明——也只能对您说明——这部作品全部和各部分的意义”。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可以笃定地说,开头的小号象征着“命运”,那是因为老柴本人已经向梅克夫人开诚公布——就凭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梅克夫人呢?

 

  但这段关系本身就潜藏着危险:一位是富家遗孀,一位是年轻有为的作曲家,即使不见面,但仍是难以宣之于口的暧昧关系。再者说,两位生性敏感、心思细腻的人,难道就安于一方永远接济另一方——哪怕是以音乐创作的名义?

 

  当然,统统不能。所以才会有后来的误会重重、分崩离析……至于这些,我们下次再说。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期内容:孙 健

页面排版:高 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