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武穆九要论》之一

 精忠阁 2016-12-10


     据考《九要论》最早面世见于1919年形意拳家李剑秋著的《形意拳术》中,称名《岳武穆形意拳术要论》和《交手法》(简称李本)

     《九要论》经过辗转流传至今,观诸《九要论》版本,都各有其错讹之处,并无一个可称得上是真本。尤其,在各版本之间还有很大的同性,存在着相同的错处,足以证明现存各版本渊源不是很远。举例言之。必俟多闻强识之后,豁然之境之句,揆度文意及语气,在豁然之境之前似应有始臻二字以衔接,但观遍诸本皆无此二字,想来古人为文不致如此突兀,当为抄漏,并可见此脱漏久矣。以头面言之: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由文意可知此处海底指下颌,似有不当,然而观诸版本都作是言,可知原本如此。六要论中济本、赵堡本、陈沟本同作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也,李本、凌本、董本同作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怀疑李本等人为修改。所有的版本中都作云背日月天地交,武艺相争见短长心毒称上策,手眼方胜人五道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其实是个白字,是字的河南发音,当为之误,应该是之误。这些字误在各个抄本中存在,可见来历已久,也说明他们同根同源。

济本《九要论》不署撰人,形意门内署名岳飞,太极门内或无署名,或署名陈长兴或王宗岳,皆无理无据,乃后人伪托。《九要论》的作者及写作年代尚待进一步考证,也许会是一个永远的谜。


  一要论

     从来散之必有其统,分之必有其合也。故天壤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必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可成归于一本,事非必有然哉。且武事之论,亦甚繁矣。而要之千变万化,无往非势,即无往非气,势虽不类,而气归于一。夫所谓一者,下至足底,内有脏腑筋骨,而外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连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联,前后相续,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沉静,寂然堪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当时而动,如雷如塌,出手而则如闪电,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左右前后,并无抽扯游移之形。询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之能御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疑议。诚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至,是岂无所自而云然乎。盖气以日积而有益,并功以久练而终成。观圣门一贯之传,必俟多闻强识之后,才能豁然之境,不费格物致知之功,始知事无难易,用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烦急遽,按步就序,循次而进,百骸肢节,自有通贯,上下表里,自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于一气而已矣。


徐州电视专题报道《崇文尚武岳继承》

 
    岳继承,斋号精忠堂,江苏徐州铜山人,岳飞第三十世后裔,徐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徐州铜山武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


公众微信号:
yuejichengxuzho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