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靠着这碗汤 杭州这个地儿收入都上亿了

 我爱二饼 2016-12-10

自从2006年第一届羊锅节以来,“掏羊锅”已经有了10年历史,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羊锅村搬新家了,新羊锅村搬到了马家村,沿文一西路往西,到东西大道右拐,往北约4.5公里就到了。为什么要叫“掏羊锅”?相信没来过的人,一定有疑问?小编来为你解答。凌晨三点的杭州还是有点冷飕飕的,然而仓前古镇里,有一群人已经起床忙碌了,生火、烧水,把羊肉丢在锅里,咕嘟咕嘟煮得冒泡,等着第一批食客的到来。下面这个可不是澡盆,这就是“羊锅”啦。

羊肉就在锅里煮,据说大木锅烧的羊肉特别香。

羊肉要煮四五个小时,再像这样“掏”出来,真是香气四溢,看来“掏羊锅”确实是有讲究的呢。除了羊肉,还有羊杂、羊爪、羊骨头等烧的羊锅,羊锅分小中大三档,价格都是统一的,小羊锅280,中羊锅480,大羊锅660。如果是三两朋友小聚,点个小羊锅就可以了,包含小锅仔1只,里面有羊杂、羊骨头、羊爪等,还有熟羊肉1斤左右,1份羊血汤和4份蔬菜。

全新羊锅村的开启仓前的马家自然村,从远处眺望,家家都是小别墅,周围稻田葡萄园环绕,绿意盎然,像个景区。往村里走,家家户户都挂了红灯笼。“因为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原来的羊锅村(葛巷村)将建设地铁5号线和杭临城际铁路的换乘点,所以就整体搬到了马家村,这个小村庄土色土香,布局紧凑,非常适合做羊锅产业。”仓前羊锅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说,新羊锅村有18户人家,全部用作掏羊锅,目前有12家羊锅确认要入驻。“这12家都是传承较久、味道地道的经营户。”

“掏羊锅”的历史仓前葛巷村,以前有许多农户专门从事活羊收购、羊肉屠卖的活儿。羊肉卖完,羊头、羊脚、“肚里货”(内脏)之类的杂碎只能自己留着吃。和家人朋友们边喝酒,边侃大山,边从锅里掏着吃。何谓掏?羊肠、羊肚、羊头肉、羊心、羊肝、羊肾、羊脚,掏上来什么吃什么。这个“掏”,一是从羊身上掏些肚里货;二是从锅里掏些杂碎吃。

现在49岁的章建卫就是仓前掏羊锅美食产业崛起的参与者和见证者。20岁出头,章建卫就开始“创业”,做起了羊肉生意。早上出摊卖白切羊肉,慢慢地大家爱吃,也就给他出了新点子——“羊肉不错,到你家吃羊肉吧!”

早些年,章建卫的简易房里,羊锅热乎乎地掏了起来。羊锅越掏越兴旺,2006年,仓前镇举办了第一届“仓前羊锅节”,把“掏羊锅”这道地方美食推广开来,也帮助仓前羊锅经营户们做大了名声,做足了生意。“这几年羊锅村已经累计接待游客近33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仓前羊锅村也获得了“中国民俗美食第一村”的称号。

“羊脚沽老酒,强盗来不走。”这话说的就是掏羊锅,有多美味可想而知。传说中乾隆爷也给掏羊锅点过赞两百多年前,经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yan)行(yu)的乾隆皇帝,再一次踏上了下江南的旅程。顺着水路来到仓前,已经是饿得前胸贴后背,于是弃舟上岸,正好遇到从菜市场卖羊肉归来的羊老三。羊老三家穷但好客,情急之下把卖不掉的“羊下水”(指的是羊蹄、羊头、内脏等杂碎)一锅炖了就给乾隆老爷子端上去了。

没成想,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乾隆却吃得差点把碗底都舔干净了。不料一个月后,知县敲锣打鼓,送来了乾隆回京后御书的“羊老三羊锅”牌匾,再赏三百两白银。自此,大家都来尝“御羊锅”,羊老三就发了“羊财”,而仓前掏羊锅,也就上了名堂。

当然此乃口口相传野史,并不见正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