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的常变观(二)

 医贵仁心 2016-12-10

《伤寒论》的常变观(二)

姜建国  中医杂志


 主审:曲夷

编辑:尹鹏娟


【简介】姜建国,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名中医药专家,国家级姜建国名医工作室负责人,齐鲁伤寒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姜建国教授师从著名伤寒学家徐国仟、李克绍教授,进行《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思维”的研究30余年,先后提出20余项新观点,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36部,其中学术专著5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伤寒思辨》、《伤寒析疑》、《伤寒论释难》、《伤寒论品读》、《李克绍伤寒解惑论四讲》、《伤寒一得》等学术专著。因观点新颖,立论独特,在伤寒学术界颇具影响。

二、六经论证的常变观

证有常变。

如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恶风,脉缓”(2条)即是其常。其变,就桂枝汤本方应用而言:有“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24条),有“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者(57条),有“下之后,其气上冲者”(15条),有“病常自汗出者”(53条),也有“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54条)。就桂枝汤加减应用而言:有兼“项背强几几”的桂枝加葛根汤证(14条),有兼“喘”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18条),有营气不足身痛脉迟的新加汤证(62条),有“下之后,脉促,胸满”的桂枝去芍药汤证(21条),也有阳虚漏汗的桂枝加附子汤证(20条)。可见,证之常,示人以规矩;证之变,示人以圆活。柯琴所云:“仲景作论大法,六经各立病机一条,提揭一经纲领,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表章之。” “至当之脉症”,是主脉主症,亦即常脉常症。提纲证的意义是存在的,但六经提纲证并不代表、也不可能代表整个六经病系统。故一经病的提纲证,与一经病的整个系统,就是常与变的关系。

会通全书,可以说,《伤寒论》的每一证都体现了这种常变观。提示我们掌握了证之常,辩证自有大法在胸;忽视了证之变,论治难以灵活圆通。而后者尤为重要,因为知常者易,达变者难也。



(完)

下期预告:六经论脉的常变观



【版权声明】 本平台作品为齐鲁伤寒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原创,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禁止其他网站及个人匿名转载。如要进行学术、临床个人咨询或交流,请后期关注齐鲁伤寒学术流派官方网站及微博,我们期待大家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