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根在哪里?》

 文风书斋 2016-12-10

                              

  登上qq弹出腾讯新闻,必点击教育,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也许出于职业的敏感,每天关注的就是教育,心痛的也是教育。生杀师,师虐生;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责任在谁?学生?教师?不是。更可怕的是社会大环境,是家长,是所谓的砖家叫兽,他们忘了本。

  先说教师。大环境下,老师稍微责罚学生,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教师育人,自有奖惩,结果得到的是不被理解。家长找,领导压,社会舆论批。教师不是机器,也有感情,过度的压抑悲剧就不可避免。孔子教育学生也曾说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如今所谓的砖家叫兽,自有当初被老师,批评引导,才有如今地位?结果居高位而不自省,为名利以张目,沦为爪牙。回头想想,我们读书时,父母对老师说孩子就交给您,不听话就当自己的孩子,打,骂。再想想如今教师的地位,教师的尊严,唯有唏嘘!

  再说学生。如今的学生都是可怜人,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城里的学生可怜在于,他们是被宠坏的孩子,目空一切,不辨是非,以自己为中心。他们是骄傲的,自信的,更是脆弱得经不起一点挫折。农村的学生多是留守儿童,隔代抚养,他们本就缺少父爱母爱,敏感而脆弱,经不起打击。当教师教师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冲击他们的脆弱点时,便爆发了。他们内心的愤懑,如洪水猛兽肆掠,使教师付出血的代价。他们有错吗?没有,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受害者。

  现实是受害者与被受害者即生与师互为仇雠或互为陌路!出路在哪儿?出路在于尊师,出路在于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不仅是衣食,这些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爱,是温暖的情感上的。

  愿教育少些悲剧,多些温暖!(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五日清晨再闻生杀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