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八佾第三》04:礼的本质

 崔竣豪 2016-12-10

《论语.八佾第三》04:礼的本质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试译

林放向孔子请教“礼”的本质。先生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啊!礼节上,与其过于讲究,还不如行为上不周到但完全发自内心。比如丧礼,真正地为逝者感到悲痛,即使没有完全遵循丧礼的礼节,也比那些为了面面俱到而一切都准备得十分完美的行为要更接近礼的本质。”

敬亭山言

对《论语》的理解很难达成共识的一大原因在于场景的缺乏,比如这章,林放的问题明显有所针对,但对这个背景我们如今却已无从完全了解。从孔子的回答,也许我们可以猜测林放是在参加了一场葬礼之后的有感而发,也许我们还能推断出当时社会的浮夸倾向,所以林放对此很困惑:难道“礼”的目的只是让人遵守礼仪的形式吗?

什么是礼的本质,孔子没有直接回答,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礼的本质在于“情”。参加葬礼时,送葬队伍的壮观,仪式的庄严肃穆,接待的细致周到,乃至呼天抢地的嚎啕大哭都难以使我感动,反而是死者亲属对人近乎冷淡的疏离,角落处垂首,无声的抽噎,倒更让我恻然!

既然礼的目的是仁,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谐,而在一个熟人社会,关系和谐最重要的基础无疑源于感情的交融,所以礼的用处一定在于加强这种交融的关系,而非相反。有人说,礼的本质是尊重,这话不能说全错,但如果继续深挖尊重的本质,最后的结论,我想一定还是“情”。

只是随着人类交际范围的扩大,想仅仅依靠熟人社会的和谐就造就整个社会的和谐,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这时候,利益对和谐的作用已经越来越超过情感,孔子所倡导的礼,也就越来越难以胜任它最初的功能,而必须让位于“法”了。这一点,也许可以作为法家为何出于儒家的一个论据或原因,没有深入研究,有知道的同好可以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