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心评论 | 经典病案:以急性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动过速为表现的变异型心绞痛一例

 yp23555 2016-12-11

文/高立建

患者,男,52岁,因“发作性胸闷4年,再发1小时,晕厥1 分钟”,于 2015年 12月 23日 3:23到我院达急诊,2011年曾在我院行冠脉增强CT各支冠状动脉未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 


患者至我院急诊室时立即晕厥,随即行心肺复苏术,复苏后心率35 次 / 分,III 度 AVB(图 1),心电监护可见较多室性早搏。而且室性早搏离T 波较近(图 2),随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同步电除颤(200J)3 次(图 3),恢复后心率35次 / 分,血压偏低80 mmHg/60 mmHg,床旁给予行主动脉内球囊反驳置入术,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DA)静脉给予泵入,查体:神志清,回答问题流利,双肺呼吸音清,心脏查体未闻及杂音,腹部无异常。


图1   心肺复苏后心电图(粉色箭头所示为P波与QRS波之间没有关联)



图2   可见室性早搏,接近易颤期



图3   发作室性心动过速,200J同步直流电复律转复


心肌酶心梗三项均在正常范围,血气分析示:PH: 7.262 PO2:80.50 mmHg,PCO2 31 mmHg;SE:12.20,K 3.0 mmol/L,给予补钾,TIMI评分7分,30 天死亡率23%,GRACE评分95分,中危,院内死亡风险1%~3%,6 个月死亡风险3%~8%,CRUSADE 评分25分,低危,出血发生率5.5%。拜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嚼服,给予胃粘膜保护剂,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近端50%狭窄,前降支近端 80% 狭窄,血流TIMI3 级,(图 4,图 5),患者此时症状已经缓解,转入CCU病房进一步治疗。术后监测超声心动图提示LVEDD:49 mm,LVEF:40%,入院后按照STEMI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但3小时后患者再 次出现症状,心电图表现为胸前导联ST段抬高(图6),再次急诊行冠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较第一次造影无变化,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0-1 级(95% 狭窄),冠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狭窄完全解除,决定行光学相干成像检查(OCT),可见到局部裂纹、脂质池、心肌桥及巨噬细胞在局部聚集,但未见到破裂斑块及薄纤维帽病变,因此给予强化药物治疗,术后第二天停用多巴胺后血压稳定,撤除IABP,考虑到患者有明确的客观影像下的痉 挛的证据,故给予合心爽抗痉挛,同时予尼可地尔及通心络改善内皮功能。




图4   右冠状动脉造影可见近端中度狭窄



图5   LAD近端重度狭窄



图6   再次发作胸痛时心电图


患者发作时室性心动过速该如何解决呢?指南建议: 1. 对于无可逆性病因导致,或心梗后接受最佳药物治疗且预期存活时间>1 年但 48 小时之内发生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速的患者,推荐植入 ICD(I,A)。2. 对于接受最佳药物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正常且预期存活时间 >1 年但反复发作持续性室速(非心梗 48 小时之内)的患者,应考虑植入 ICD(IIa,C)。3. 对于室颤/室速且存在 ICD 植入指征的患者,当无条件植入 ICD,存在禁忌症或患者拒绝时,可考虑使用胺碘酮(IIb,C),但分析患者病情患者基础疾病为冠脉痉挛所致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药物治疗后未再发作痉挛;虽然目前药物控制病情稳定,但不能完全预防未来再次发生冠脉痉挛,故有植入 双腔ICD指征,以预防发生恶心律失常所致的猝死故植 入双腔ICD,目前随访患者病情稳定。

讨论:

1959年Myron Prinzmetal等将冠状动脉痉挛 引起的缺血性心绞痛命名为“变异型心绞痛”,指出此心绞痛的发作与活动无关,疼痛发生在安静时,发作时心电图ST 段抬高,发作过后ST 段下降,不出现病理Q 波。其六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者较多。变异型心绞痛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及猝死。治疗上变异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以解除冠脉痉挛治疗为主,不主张常规植入器械,包括起搏器 和ICD。 


变异型心绞痛常见诱因为神经因素:冠状动脉内有分布于大的动脉的α(α1,α2)受体及大小动脉的β受 体(β1,β2),前者兴奋缩血管,后者扩张血管;体液因素:夜间代谢低H 浓度低,Ca2 进入细胞内增加冠状动脉张力,hs-CRP;血小板和前列腺素;粥样硬化血管反应亢进;内皮细胞(EC)的作用:EC 的损伤是冠状动脉 痉挛的先决条件和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基因多态性;种族:日本人发病率高;吸烟:冠脉张力增高,增加耗氧量。药物因素包括:β受体阻滞剂;麦角生物碱;去甲肾上腺素;酒精;可卡因(青少年吸毒者猝死主要是冠脉痉挛所致);氟尿嘧啶;环磷酰胺;减肥药。


变异型心绞痛临床特点为:发病年龄40~75岁,心绞痛发作与活动量无明显关系,多发生于休息和日常活动时发作,也不因休息而缓解。较一般心绞痛重,时间长,从几十秒到30 分不等,有的表现一系列短阵发作,每次持续1~2分钟,间隔数分钟后又出现;呈周期性,发作有定时,尤以半夜或凌晨多见,患者发作时血压升高,少数发作时血压下降,硝酸甘油或硝苯地平可迅速缓解,可伴有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或传导阻滞。痉挛时间较长可致AMI、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停搏和 II-III。AVB)晕厥和猝死,缓慢心律失常伴急性下壁导联 ST段抬高,室性心律失常伴有急性前壁导联ST段抬高,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严重心律失常间无关,严重心律失 常往往伴有严重显著ST段抬高≥4 mm,有急性ST段抬高伴室性心律失常则猝死危险性较高。     


心电图表现为:发作时ST段抬高,对应导联ST段压低,缓解后迅速恢复正常多数病例可见ST段抬高的同时,T波高尖,发作缓解后原ST段抬高导联可出现T波倒置,发作前ST 段呈压低或T波倒置,发作时可表现为伪改善一过性Q波,发作时R波幅度增高或增宽,S波幅度减小,有时可出现U波倒置发作时伴各种心律失常。ST 段抬高符合一支冠脉供血分布,动态心电图可见发作前周期性(5~20分钟间隔、无痛性ST段抬高,并有明显时间分布规律,从午夜零时至次日上午10时,尤其清晨(5~6时)发作最为频繁,上午10时至18时发作最少)。

     

诊断:麦角新碱激发试验;过度换气:3分钟,每分钟呼吸30 次可以诱发痉挛,但需在专业医生在场下进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运动试验;冷加压试验;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可以诱发变异型心绞痛发作;冠状动脉 造影发现其发病率东西方略有差别,西方10%~20%, 日本24%,阜外医院资料其发病率为27%。最有效的诊 断方式就是发作时相应导联ST段抬高,症状缓解后心电 图ST段回落。



不同血管其发病率不同:有固定性狭窄血管其发病率不同,LAD(左前降支)>RCA(右冠状动脉) >LCx(回 旋支) >Diag.(对角支) >PDA(后降支)。冠状动脉无 明显狭窄:RCA 略高于LAD,女性尤为明显。 


治疗目的是迅速缓解痉挛的发作,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钙拮抗剂:硝苯地平40 mg/ 天~ 80 mg/ 天, 地尔硫卓:120 mg/ 天~ 240 mg/ 天,维拉帕米240 mg/ 天~ 480 mg/天,阜外医院以前两种使用为主,基本上可以控制症状,但钙离子拮抗剂的副作用如牙龈增生、便秘、面色潮红,尤其使用硝苯地平短效制剂时明显。硝酸酯类可以改善供血,其分解产物NO可以扩张冠状动脉,但有的患者服用出现头痛,以短效制剂(硝酸异山梨酯)效果为佳。单纯变异型心绞痛不建议应用β阻滞剂(诱发痉挛),但合并劳力心绞痛则酌情加服。变异型心绞痛预后较好,但合并心肌梗死和反复发作心绞痛伴严重的心律失常往往预后欠佳。  


经验总结:规范化操作至关重要,造影过程中、介入治疗前及之后冠状动脉内使用硝酸甘油非常重要,一定要在临床实践中很好的施行。




高立建


博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专业特长冠心病诊断及介入治疗。共发表SCI 论文10篇,中文论文20篇,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课题研究4项,参编论著7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型及治疗策略”获阜外医院院所创新二等奖;专利一项(冠脉介入治疗导丝容纳装置), 先后指导各省市近20家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独立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近4000例。





来源:《医心评论》2016年第0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