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多元课堂导入艺术激励学生做数学快乐学习的主人

 昵称15221501 2016-12-11

摘要:一节课的导入只需几分钟,虽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但它却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生动形象,立意巧妙地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北师大的顾明远先生曾提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倡导高效教学的今天,我们作为教师而言,要想在上课之前迅速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把握课堂导入至关重要。

       关键字: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  自觉主动

      一、悬念式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创新的源泉,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强大动力。例如我在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我首先给同学们讲解了古印度国王和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最后我问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国王,你会答应这位国际象棋发明者的要求吗?”有些不爱思考的同学立刻说会,谨慎一点的同学不敢回答,还有些大胆的猜测着说不会,我知道他们都是蒙的。然后我又问:“你们都是蒙的吧?”学生都有点害羞的点点头,我说,你们想知道国王应不应该答应这位国际象棋发明者的要求吗?你们想知道你们刚才蒙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吗?这是同学们都很想知道的,我说:“先不告诉你答案,答案就在咱们今天这节课中,看看谁有能力做一位明智的国王。”于是就开始我的课堂,我也发现这节课同学们学的也很好,而且我还发现他们在课下还在讨论和评价这个故事和这位印度国王。

     二、生活实例导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前提是感到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讲述每节数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研究现代科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例如,我讲立体几何中《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时我用的是多媒体。因为北京奥运会刚刚过去,所以,我首先展现给大家一系列漂亮的图片,其中图片有水立方,金字塔,同学们看到图片后都很兴奋,感叹建筑的魅力和自己没来得及到北京亲眼观看,看到金字塔发现个别同学陷入了思考,我想应该是金字塔之谜的问题,然后我指着水立方就问:“这是什么?”同学们很骄傲的大声回答:“水立方!”我又问:“它漂亮吗?”同学们很深情的回答:“太漂亮啦!”然后我又问:“你羡慕建筑物的设计者吗?”学生说:“羡慕。”我又问:“你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这样一位让大家尊敬羡慕的优秀的建筑设计者吗?”很多同学们都不做声了,有的小声说没有,我告诉他,“你可以的,只要你学好数学,你就可以成就你的理想,甚至成就你连想也没想过的成就。”下一张图片是金字塔,我就问:”看到金字塔你就什么感想?”一同学站起来回答说:”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本书叫《金字塔之谜》,感觉古埃及人实在太伟大啦!”然后我又告诉他们,他们是很伟大,你想过有一天你也会这么伟大吗?同学们又陷入了沉默,很显然他们没想过,我告诉他们,这些世界闻名的建筑物都是利用数学知识设计的,没有数学,这些建筑是不存在的。这时同学们内心都有一想法,那就是,数学原来用处这么大,,看来要想成就自己远大理想学好数学是必须的了。于是我就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美丽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为你们将来实现你们远大理想奠定理论基础。这时候很多同学,特别是上进心强一点的同学,立刻树立了要学好这节课的信心和决心。

     三、巧用节日导入,烘托气氛

    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巧妙地运用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等这些有教育意义的节日烘托气氛,对学生思想方面来个小小的教育,学生会对学习更加的有信心,更能增加他们对学习的责任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在感恩节这一天,我的数学课是下午第一节,大家都知道下午第一节是效率最低的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每周的这节课我都会使些新的招数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兴趣。感恩节这一天我一进教室,先在教室黑板正中央写上“他和她”,然后告诉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给大家讲两个他和她的故事,同时来个投票。”同时我安排了统计数据的两名同学,这时候同学们那朦胧的双眼立刻放出金光(学生刚刚午休醒来,有的还没彻底醒来,我还知道同学们看到这三个字一定想到应该是有关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期待着我将要给他们讲的故事。于是我讲第一个故事:她出事了,车祸毁容了,问,他会抛弃她吗?A不会、B会、C不确定。同学们尽头十足,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概40%选A,30%B,30%C。第二个故事:他出事了,重大疾病再也不能工作不能挣钱,还需要她照料,问:她会抛弃他吗?这时候很多男生大声说会,女生却反驳说不会,于是教室的气氛异常热烈。结果是A不会40%,B会35%,C25%,于是我问:“你们把他和她视为什么啦?”同学们有的说是恋人有的说是夫妻,我问还有其他的吗?没有学生回答了,于是我说:“如果第一个故事中他是父亲她是女儿呢,他还会抛弃她吗?”同学们都说不会,“如果第二个故事中她是母亲他是儿子,她还会抛弃他吗?”所有同学都说不会。于是我顺势说:“知道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吗?今天是感恩节,父母是唯一不会离开我们的人,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每一个人,对待每一件事。”这时候教室异常安静,同学们都联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供养自己不容易,应该好好学习报答他们。于是这节课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从头到尾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很积极。事后表明,这天讲的课虽然是下午第一节,但同学们对这节课讲的知识都掌握得很好。

     四、动手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讲解《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让同学们准备一根小绳,同桌结合,他们都画出了非常漂亮的椭圆,大家都非常高兴,同学们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增强了。于是我就顺势提出了一系列与椭圆有关的问题。我发现,经过自己动手这一环节,大家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还有我在讲解立体几何方面的知识时,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手掌,手指,笔和作业本及书,教室墙角等身边所有可以利用的都利用起来,发现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在我的课堂上,发现同学们都很积极,很主动,很精神。

    总之,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彩的独具匠心的引入是支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能够促进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每位老师都应该深入研究课堂导入的设计,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