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证飞行安全,飞行员不应有的几种状态发生

 星云荣哥 2016-12-11


 对飞行员来说,状态就是生命。


瞬息万变的飞行活动中,一瞬间状态的偏差或丢失,往往会引发非常严重的飞行事故。


飞机状态的偏差或丢失,可能是因为飞行员操作不当造成,我们很多时候会把操作不当的原因归结为飞行人员的技术基础薄弱。值得反思的是,同样的动作,特别是起飞着陆盘旋等基础动作,飞行员几乎每天都在重复,操纵都非常熟练,但为什么很多事故问题偏偏就发生在这些十分熟练的动作上?




原因有很多,其中“亚健康状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在空中,只要飞行员保持好的飞行状态,就能合理分配精力,准确实施动作,就能够有效避免或者减少动作偏差。而在“亚健康状态”下,情形就有所不同:


首先,飞行员获取飞行要素的时间要比精神状态好的时候长,而且还可能发生误读误判,导致精力不集中、顾此失彼;


其次,飞行员精力差的时候,思维反应迟滞,不能及时发现和修正偏差;


第三,飞行员的手脚协调能力下降感觉迟钝,导致动作失准或脱节。


这三个错误同时发生时,大的偏差就不可避免,就可能导致一起重大飞行安全问题




 “亚健康状态”的致因除了环境身体等客观因素,思想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一、过分自信:有的飞行员对自身飞行技术水平缺乏准确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对存在理论和技术盲点不清不楚,或者对飞机的可靠性主观依赖盲目乐观。这种“过分自信”容易忽视对动作准确性的判断,处理问题不及时报告盲目蛮干导致事故问题的发生。


二、松懈麻痹:现代飞机无论军机还是民航,都高度智能化,减轻了飞行员的心智劳动强度,同时也让飞行员对飞行风险缺乏警惕。习以为常的刺激会使人脑处于抑制状态,微不足道的刺激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种忽视在飞行中就是极其可怕的麻痹情绪。飞行员在空中做完动作后,都有疲劳感注意力也会随之放松,就容易出现动作上的错忘漏。


三、侥幸心理:侥幸心理在飞行员五大危险心理状态(侥幸、冲动、逞能、反权威、顺从)中排在首位,经常抱有侥幸心理的人,在飞行中,往往认为飞行要素不会出现问题,对安全隐患关注不够,自我假设一切正常,有时甚至存在超越标准的倾向。比如,着陆条件不具备时,心存侥幸的机组会选择继续着陆,而不是按要求立即复飞。


四、急躁情绪:由于某些意外的因素出现,自己预想的模式与客观实际差距很大,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比如,某些特殊情况,需要飞行员在指定的高度和范围盘旋,这时心理就会产生急躁情绪,个别飞行员甚至会发牢骚。这种情绪容易放大,干扰正常判断,从而影响飞行安全。 


五、紧张恐惧:适度的紧张情绪是飞行员在飞行中的普遍现象,正是这种适度紧张情绪才使飞行员能集中精力去完成复杂的飞行。在“亚健康状态”下,由于反应变慢,当飞行员发现形成了较大的偏差,这个大偏差会加剧飞行员的紧张和恐惧,在慌乱之中,身体会失去平衡,造成行为紊乱。 


六、思想包袱:如果飞行人员个人或家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克服和解决,他们的思想容易产生较大起伏。如果不能在地面及时察觉,并加以正确引导,一旦带着思想包袱上天,就容易影响和干扰注意力分配,出现飞行安全问题。 



由此可见,警惕和预防思想上的“亚健康状态”对于确保飞行安全非常重要,关键在于飞行员养成自我把关的意识,每次飞行前对自己的状态有准确的认知,感觉不好时一定不能勉强飞行。


“面子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作者丨小河   编辑丨啾啾

投稿邮箱丨fxydnxs@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