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这首令无数人动容的歌曲改编自叶芝的一首诗歌。有人感慨岁月的无情,有人感伤人到老年的孤寂,更有人担心人到老年走不动时的健康。确实,岁月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它不仅会带走青春,还会带走健康。 从就诊人群来看,老年人占绝大部分。他们由于器官老化,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多是一人多病,多药共用,如果患上了糖尿病,更是一件火上浇油的事情,因为血糖高不仅会加重其他疾病,还会带来更多的服药问题。为了老年人的健康,下面就说一说老年糖尿病人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1.服药前检查肝肾功能 多数降糖药物要经过肝内代谢、肾脏排出,而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还有些老年人原本就有肝病及肾病病史;因此,用药前应先检查肝肾功能,当肝肾功能不良时应尽量选择其他途径代谢的药物。否则,用药不当会进一步加重肝肾负担,导致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2.不经肾排泄的药物 老年人对低血糖的敏感性低,多伴有肾功能不全,因此选药应尽量选择不依靠肾脏排泄、降糖作用比较缓和的降糖药。推荐用药: 格列奈类,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它们92%随胆汁排泄,仅8%经肾排泄,所以比较适用于老年人尤其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者。缺点是作用时间比较短。 服用方法:饭前5~10分钟服用。 DPP-4抑制剂,包括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它们无明显胃肠道副作用, 低血糖发生率低,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适合老年患者,但它们尚未进入医保范围,可能会影响到老年人的选择。 服用方法:每天服用一次。 而格列本脲等,作用虽强但发生低血糖的危险也高,应尽量避免。 3.减少误服、漏服情况 对于记忆力比较差的老人,尽量选择服药次数少、种类少的降糖药。 4.减少药物之间的作用抵消 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糖尿病人,除了需要服用降糖药物外还需要服用多种其他药物,在这些药物当中,有些药物会削弱降糖药物的作用,比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抗精神病类、β受体阻滞剂等;有些药物可以增强降糖药物的作用,如阿司匹林、普萘洛尔、ACEI、利血平等。在合用这些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药物对降糖药物的影响,酌情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以保持血糖平稳。 5.中医中药在老年糖尿病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试验及临床研究证明很多中药如黄连、桑叶等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中药复方对改善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中有其独特的疗效。 6.鉴别降糖药的虚假广告 市场上的降糖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老人尤其不要轻易被广告宣传所误导。下面是一些简单的鉴别虚假广告的方法。 (1)看研发机构,是否为正规的科研机构和组织,虚假广告多是一些民营组织或无任何信誉可言的机构。 (2)看夸大的字眼,虚假广告中常会用“根治或攻克”“全面改善”“纯天然”“双向调节”“全面调节”“重大突破”“掀起热潮”等夸大疗效和扩大疗效的字眼。 (3)刊登出处,这些虚假疗效和药物不会刊登在正规的医学杂志如《中华糖尿病杂志》上,也不会在医学会议上交流,而只是个例疗效。 (4)看“大奖”,虚假广告常以人物传记形式在媒体上宣传,获奖奖项常冠以莫名其妙和令人头晕目眩的头衔,出处也是在百姓无从证实的国外。 (5)看举办活动,如果对方常举办“义诊”“糖尿病教育”“免费测血糖”等活动,也要小心他们举办活动是假,卖药是真。 (6)看发明人,虚假宣传为了弥补“发明人”在医学教育上的不足,会借以“祖传”“X代中医之家”等头衔博得百姓的眼球。 7.勿把保健品当药品 虽然有些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品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保健品中违规加入了副作用较大、价格低廉的西药成分,如果过量服用,不仅会对身体危害甚大,还会加重病情。 8.不可忽视情绪对药物的影响 很多人到了老年变成了“老小孩”,即使没有生病他们也多会寻求家人和子女更多的关注和关爱,而他们生病之后,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会更多。除此外,老人生病后,身体器官功能的衰退加之疾病的影响,精神方面多出现了抑郁和焦虑等倾向。而这些情绪波动同时会造成血糖波动,对治疗非常不利。所以,患者本人要学会自我调适,家人也要辅助心理调节,以增加老人治疗的信心和服从性。 9.积极控制老年糖尿病前期 认真防治糖尿病前期可以让大部分人群不发展成糖尿病。防治方法不仅包括饮食控制、增加运动量、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的药物干预,可以让一部分糖尿病前期老年人转化为正常人群。这些适用于糖尿病前期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增敏剂、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等。 内容来源于随糖平台,更多健康资讯可下载随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