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部编版: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复习提纲

 昵称28525563 2016-12-13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课程标准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二、知识梳理

元谋人

1、时间:距今170万年 

2、生活状况: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3、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4、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发现:遗址于1921年被发现,依据3枚牙齿将其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又相继发掘出土北京猿人头盖骨直立人化石及石器和动物化石。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北京人头像复原图

4、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5、生产生活情况:

①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旧石器时代)。

②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③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④火的使用作用:照明,防寒,驱兽,烧烤食物

6、历史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拓展延伸

1、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生物死亡以后,埋在泥沙里,伴随时间的推移,动、植物尸体就会随着泥沙的沉积慢慢被埋在地层的深处。在极少数特殊的环境下,那里压力大,温度高,沉积的泥沙慢慢变成岩石。生物的坚硬部分,如骨骼也伴随泥沙慢慢变为像岩石一样坚硬,生物的柔软部分,也会在地层中留有印迹,这种伴随地层而形成的石头,就叫做化石。

化石形成后,几乎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化石成了记录地球历史的特别文字,依据这些特别的文字,人们能了解地层的年龄及当时的一些情况。

2、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骨,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大猩猩脑容量最小,北京人次之,现代人最大;大猩猩头部血管细小且稀疏,北京人次之,现代人血管粗且密。

3、北京人制作的打制石器都有什么用途?

用来砍伐木材,刮削木棒,割削兽皮,分割食物等。

4、学会用火为什么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改善生存条件。同时用火烧烤食物,吃上熟食,减少疾病,身体素质得到大大提升。

5、北京人获取火源的方式?

煤的自燃、森林自燃生活、雷电生火、火山喷发、偶然碰撞生火

6、元谋人和北京人比较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课程标准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知识梳理

半坡原始居民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的半坡村

3、生产生活情况: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种植粟,饲养猪狗;进行渔猎。


半地穴
式圆形房屋

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

生活用具:陶器,能制造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

已会纺织、制衣。

河姆渡原始居民

1、时间:距今约7000年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

3、生产生活情况:

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农业工具:用骨耜耕地 。

使用天然漆。


干栏式房屋

居住干栏式房屋(中国最早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最早木构水井。

制造陶器、玉器等乐器骨哨

⑥河姆渡人还运用雕刻技术,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象牙雕刻和使用天然漆的人群。

原始农业的发展

1、考古发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

2、历史影响: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作,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拓展延伸

1、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

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

两者的建筑方式不同:河姆渡居民干栏式;半坡居民半地穴式。

两处的制作陶器的艺术风格不同。

2、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

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

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时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3、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课程标准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二、知识梳理

炎黄联盟

1、远古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部落: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3、战争:

阪泉之战: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这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传说他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相传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3、考古发现: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距今8000至5000年的遗址中,发掘出水井遗迹、蚕茧和丝织品、原始骨笛、船形陶壶等。这些发现,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这一时期,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泛滥,洪水成灾。为抵御共同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尧舜禹功绩

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禹治水期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三、拓展延伸

1、禅让制的实质

史前时代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任何特权。

2、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心系人民

3、禅让制多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

选贤举能、重用人才,拓宽用人、选人制度。

4、后人为什么祭拜炎帝和黄帝?为什么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
①阪泉之战   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战争,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涿鹿之战   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

③炎黄两个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主体

5、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①两者之间既有联系: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②两者之间又有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则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6、通过本课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

考古发掘、文物遗址、神话传说

7、远古传说的历史意义。

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史料价值。

8、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什么精神?

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高度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9、对于尧舜禹的禅让的认识:

“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二是这些被推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禅让制是我国原始民主的具体表现之一,尽管禅让制源于我国远古的传说,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禅让的方式是和平、民主地推选,不是个人权力的转移,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思想。在远古时期,禅让制有利于部落联盟的团结,协调社会生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