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行记(13)参观大昭寺

 千佛视觉 2020-11-17


         大昭寺著名喇嘛尼玛次仁说过:"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藏王松赞干布建造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


        从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看大昭寺,可以看出它的布局方位与内陆佛教的寺院不同。内陆寺院大多是坐北朝南,而大昭寺的主殿是坐东面西。


        长明酥油灯后是大昭寺主殿正门,大昭寺最早的建筑都从正门开始;外院是后来修建、扩充的,而主殿是1400多年前的建筑。


        大昭寺外表看起来没有布达拉宫那么有气势,当时是为了供奉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赤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的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而建造的。


        松赞干布去世后,这尊8岁的等身像转到了小昭寺供奉,现在大昭寺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带来的12岁的等身佛像。目前,世界上只有3尊佛祖等身像,8岁等身像供奉在拉萨小昭寺,12岁等身像供奉在拉萨大昭寺,25岁等身像供奉在印度菩提迦耶。


        西藏人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因为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演化成为今天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建,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



        在西藏随处可以看到信徒对佛教的膜拜,在大昭寺尤其突显。

        我原来以为布达拉宫就等于西藏,但当我在大昭寺附近走了几圈,才知道大昭寺在藏民心中的地位要比布达拉宫高得多。

      据说每天大昭寺门前都会聚集成百上千的佛众叩顶朝拜,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自己与神的距离,因为他们朝拜的并不是大昭寺本身,而是大昭寺佛堂中心所供的释迦摩尼12岁佛身。

      来这里朝拜的信众很多都是千里迢迢而来,随身只携带简单的用品和一些干粮。朝拜期间,饿了,就用开水冲些酥油茶就糌粑;困了,铺上一块小毯就地歇息一会。

        心中对佛祖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克服一切困难。


        走进寺内,前面有一个不太大的天井庭院。据说这里是藏传佛教中“格西” (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相当于博士)的产生地。1409年,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并将之确立为藏传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动,从此黄教声名雀起,法会期间各大寺庙的僧人云集此院,观看被寺庙推选出的杰出僧人进行激烈的答辩。

        院落东侧有数排酥油灯,白天也总是长明不灭.由这里各个家庭的人负责加酥油。寺内弥漫着一股清香的酥油味。


        回廊的顶部漆着如拉萨天空般的蓝色,与红色的柱子相得益彰。


        回廊后面的墙壁上都是古老的壁画,因画满了佛像被称为千佛廊。由于时间久远,有的地方已经剥落了,但由于壁画所用的颜料是天然的植物和矿物做成的,所以至今依然能保持鲜艳的色彩。


        主殿佛堂呈密闭院落式,楼高四层,中央是大经堂。这里是大昭寺僧人诵经修法的场所。大经堂四周都是佛堂,可谓漫天神佛。


        在昏暗的佛堂中游走,记不清有多少个佛堂,多少尊佛像,但每个来过大昭寺的游客都不会忘记的就是释迦牟尼佛堂。这里是大昭寺的核心,是朝圣者心目中的最终目的地。因为这里供奉的就是文成公主从大唐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塑像的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信众们认为见到佛像就跟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一样。我看到很多虔诚的佛教徒,跪在金灿灿的佛像前,磕着响头,久久不愿离去,佛像前那块石板都被蹭得像镜子一样光滑透亮。600多年来,多少信徒风餐露宿,长途跋涉,一步一个长头地磕到这里,就是为了这一刻啊!我也驻足在佛像前,仔细地瞻仰这尊珍贵无比的等身像。12岁,在我们凡人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但身为王子的他已经是这样少年老成,已经初显佛相。(因为不允许拍照,这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过主殿,从楼梯往上走,经过二三楼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主殿的建筑结构。

        这座土木结构的寺庙,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夕阳下浮光耀金,光彩夺目。


       从大昭寺屋顶俯瞰大昭寺广场,遥望前方夕阳下的布达拉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