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气运行法

 阿弥陀佛袁 2016-12-15

中国古卷浩渺,修行功法多如牛毛,这里主要介绍道家内丹初级功法——真气运行法。打通小周天,向来是求道学仙的基本要求,小周天一通才算开始修道。

一、姿势 (1)盘腿坐式:分双盘、单盘、自由盘。双盘为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双手相合置于小腹前。这个坐法只是为了稳固不摇动,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势如前。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子上,以坐下来大腿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可放下两拳(拳眼相对)。

二、对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闭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轻抵上颚。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咽下,此谓“吞津”。 (2)眼睛:闭目内视,练到哪一步就内视那一部位。若练功时心猿意马,思如潮涌,就睁开眼睛,注视虚空或鼻尖少时,打断思路,闭目再坐。此谓“慧剑斩乱丝”。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从容自然,没有粗糙的声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后面的练功过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贯通任脉的一、二、三步过程中,一直注意呼气,吸气时任其自然,自无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三、练功须知 (1)环境:练习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也不必过分强调这个问题,没有他人干扰即可。 (2)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练功;风雨雷电时暂且不练。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气的运行不必勉强引导,当其充盈时自会运行,勉强引导易出偏差。 (4)幻觉和触动:练功时,由于真气活跃,经络开启,会出现各种幻觉和触动,请勿惊虑。经常出现的有:大、小、轻、重、凉、热、痒、麻。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惧忧虑。

四、功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①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约一两分钟后平静下来即可没有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识作为。久久行之,真气就在心窝部聚集起来。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排除杂念的好办法。 呼气时真气下行进入丹田,为达此目的,必须先聚集真气,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步时并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开始就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②时间:如果想如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条件许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要紧,抓紧练习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应:练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第二步、气沉丹田

①方法:当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大将产生高热,很不舒服。

②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 ③反应:每次呼气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海外华侨答:丹田气足的感觉是飽胀沉重为主,不是发热;热感不是正确的气足指标,因为胃寒和体质偏阴者难以有热感。 练功也不宜追求热感,有些人为了追求热感而用意过重(武火)而出现所谓的浮阳气,严重的导至走火偏差!慎用武火! 请问我是否可进行第二步练习一步功练到胃区(中丹田)飽胀沉重后就可像顺水推舟般地'意息相隨'、一步步往下丹田去。通常不鼓励自练者这样练,因为有些人急於求功,尚未练到位就进入第二步。 其实, 一步功练到胃区(中丹田)飽胀沉重后是会自动完成第二步功的,完全不用意导,十分容易又自然。

评言: 1) 练功也不宜追求热感,有些人为了追求热感而用意过重(武火)而出现所谓的浮阳气,严重的导至走火/偏差! 2) 以为有热感就是气足了,就把热感导引去下丹田,或沿督,这是错误的!浮阳周天/意念周天就是由此而来 3) 也有一例是意想丹田有个火球(一时找不到该帖、容后补上)!这个意想和火球郡是错误的,也不是真学内容教法

评言: 1) 呼气时注意心窝(中丹田胃区)的目的是要把真气聚在胃区,此时通常不会有杂念,因此'数息'是多此一举,反而成为心理负担和杂念。 2) 通常杂念是在吸气时才产生,数息听息是除杂念的法门、正可派上用场。 3)呼气守丹田的目的是要气聚丹田,吸气不守是因为吸的是空气(不是真气,不守丹田並不意味什么都不能做不能发生(比如杂念不由自主地冒出来)。真学要求吸气时什么都不做,却很少人能做到,尤其是自学者(面授班也有人办不到)。所以,吸气时数息听息是不会影响到练功,一样能(更容易)达到一、三步功的目标 -气聚丹田。

第三步、意守丹田 ①方法:当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的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时把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者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③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形成气丘,随着时日和功夫增长,气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强。力量足够时会向下游走,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背发热等。

第四步、通督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勿忘勿助!意识跟随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引导(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决定的,若力量不够,它就会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充实再继续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即可。 ②时间:每天可增加练功次数和时间(40~60分钟)。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人经过数小时、数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关过程为正常生理现象,人人可通,极个别通不过的另有原因。 ③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名门处感觉真气活跃,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头很猛,一次冲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日方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通督前后身体可能不稳,注意及时调整。头部感觉箍紧,有时沉闷不适,为正常现象。此阶段异常关键,不可疑虑放松。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气过玉枕、百会后,向下经鹊桥(舌抵上颚)入壬脉。小周天就已经通了!此时,一吸气真气入脑海,一呼气真气入丹田。此后,原则上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会出现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60分钟或更长。 ③反应:此步初期,可能各种触动现象不断,十余天即可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