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解释挫折
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取决于我们如何解释挫折。学生常常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将糟糕的成绩归因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题目太“变态”。如果采取更乐观的态度,即相信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上升。
源于《社会心理学》

关键词:过多选择的代价
向自由和自我决定这样的好东西人们会嫌多吗? 心理学家巴里 施瓦茨认为,个人主义的现代文化存在“过度的自由”,反而导致人们生活满意度下降和临床抑郁症的增多。过多的选择可能会导致人们无所适从。从30种巧克力中做出选择的人们表示出的满意度,比那些从6种中做出选择的人们的反而低。更多的选择可能会带来信息超载,也带来更多后悔的机会。
源自《社会心理学》

问:
昨天参加了非常重要的职称面试,可是我发挥糟糕,答的语无伦次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其中之一的面试官是带我的师傅,她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之前培训时讲过的,可是我疏忽了,没有好好把这个内容学习好。
我深深的后悔,觉得自己太差劲了,还感觉很对不起我的师傅,愧对她,无颜见她了.
答:
我们先看一下你对问题的归因方式。
你把问题的原因都归结于自己:自己发挥不好,自己疏忽,自己对不起师傅。
这样的归因方式看起来很对,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但是有时候程度过了,就变的不那么对了。
真正导致你发挥不好的,不是你不好,而是你准备的不好,或者说你的运气不好。你要做的不是急于否定自己,而是总结经验。
总结一下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甚至在面试的过程中,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是准备不充分?还是心态过于紧张?还是现场的突发状况打乱了自己的节奏?就事论事的去想解决办法,为下次的面试做积累,这比否定自己重要的多。
最后,你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就可以了,你并没有对不起你的师父。
问:
有一次领导给了我一个新的工作用品。然后我发现被人给调包了换成旧的了,当时我非常着急。
然后我四处寻找。是被别人给拿走了,但是他又不还给我。我就跟他吵了起来。后来领导知道。他就把我给骂了一通他说新的旧的,只要能用就行了,管那么多干嘛。
我觉得不应该被骂。本来是想着他既然把东西给我了,我就有责任把它给保护好,然后再完整的还给她。我并没有想那是新的还是旧的。
我感觉自己太老实了。就假如我被别人给误会了,我就感觉天都快塌了一样的难受.
答:
做事情的时候,有两个考虑问题的角度:
一个是如何把事情本身做好,
一个是判断一下这个事情本身的重要性,有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做到最好。
比如你提到的工作用品被换掉的事情,从把事情做好的角度来看,你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领导考虑的是另一个角度,就是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没有必要较真,更没有必要引起冲突。
所以才会批评你。 当然他这样处理确实对你不太公平,但是工作中,有些事情比对错本身还要重要,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如果你能用多个角度看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成长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