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嗜血妖魔 今日柔情仙姝 | 闲话骨子老戏《白蛇传》及其嬗变

 cxag 2016-12-16




传统京剧讲究应节戏,到什么传统节日演什么对应的传统戏。端午节前后,过去在京的四大徽班中之春台班班主俞菊笙编了一出神话戏《混元盒》,演张天师擒拿蝎子、蜈蚣、蛤蟆、白狐、红蟒等五种精灵的故事,上天入地,文武带打,当时很叫座。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民间认为五月为毒月,有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必须预防或擒拿他们,所以编了这出连台本戏。后来俞菊笙将这出戏带到新成立的福寿班,联合了王瑶卿、余玉琴、许荫棠等好角共同推出这出应节戏,依然上座不衰。到了上世纪20年代初,杨小楼、梅兰芳、王凤卿、陈德霖、钱金福等名伶还出演过该戏,分四天演完。之后,梅兰芳与姜妙香又在端午节前后单独演出其中一本戏:《金针刺蛇》。直到上世纪20年代末,由于该剧占人多,时间长,排练耗力,才渐渐淡出梨园,代之以京、昆“两下锅”的《白蛇传》作为端午应节戏。

世人谁不晓《白蛇传》。尤其头些年香港影星赵雅芝、叶童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张曼玉、王祖贤、李连杰等主演的电影《青蛇》上映后,亿万观众对这位温柔善良、贤淑慧敏的蛇仙怜爱有嘉,甚至肃然起敬。其实,美丽蛇仙出现在人们面前不过是近一二百年之事,她的原始形象可是个张着血盆大口的吃人蛇妖,大概在四五百年前才变得人妖各半,以至被完全赋予了人性,这中间有个漫长的嬗变过程。

出现白蛇的故事,最早要追溯到唐代。宋代短篇小说集《太平广记》收录的唐传奇《博异志·白蛇记》,据说是最早的白蛇故事。这里面出现的几个故事,都是年轻男子与白色巨蛇幻化而成的貌美白衣少妇邂逅相逢,最后归来惨遭横死。还有明嘉靖年间洪楩编印的《六十家小说》,其中收录的《宋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叙述的是宋孝宗年间,岳飞麾下奚统制官之子奚宣赞在临安遇到三个女子,其中一个着白衣的美貌妇人与奚成婚二次,却是一个吃人心肝的白蛇。后奚宣赞的叔叔奚真人请来神仙将白蛇等三个怪物用三个石塔镇于西湖中。从这些故事的内容和结构中不难看出一点《白蛇传》的影子,有今天京戏的一些早期形态。据此,一般认为在南宋时《白蛇传》这出传统剧目就具备了一点雏形。

今天谈《白蛇传》,必然要引出明末冯梦龙编著的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其二十八卷刊载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的内容就更接近该剧了。故事讲宋朝时,有千年修炼的蛇仙,化为人形,起名白娘子,与西湖千年青鱼精(而非青蛇精)化为的丫鬟小青,在西湖相遇药商许宣,二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妇。后历经许多危难是非,许宣乃知二人俱是妖精,十分恐惧,便拜法海禅师为师。法海将两个妖精收于钵内,镇于雷峰塔下。数年后许宣坐化而去。这还是一个警世后人、宣传因果报应的佛教故事,但终于有了完整跌宕的情节,而白蛇也被赋予人的七情六欲,有了一定的人性。其来源,有人说来源于唐传奇《白蛇记》,有人说来源于宋话本《西湖三塔记》。更为奇特的还有一说:讲北宋时河南汤阴(今鹤壁市)许家沟有个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一条白蛇,为了报恩这条白蛇幻化人形嫁给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并用草药治病,因而影响了金山寺的香火,使黑鹰转世的法海和尚迫害白娘子,后面的许多情节与今日之《白蛇传》故事大同小异。金朝南侵,此故事向江南一带传播,并且深受“喜话本”爱听故事的宋高宗赵构的喜爱,并说“这就是宋、元时期‘白蛇’故事在杭州一带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还有明朝一个叫田汝成的官僚文人,官做的不大,但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著名作品《西湖游览志》,不仅详细介绍了西湖上雷峰塔的历史,并也提到“俗传湖中有白蛇、青鱼两怪,镇压塔下”。此说早于冯本《警世通言》。

然而,白蛇妖气渐褪,变得颇有人间情爱而发生了质的飞跃,应该是从清初的几本传奇开始。一是乾隆三年(1738年)黄图珌所著《雷峰塔》,故事完整,结构顺畅,共32本。但内容仍是白蛇、青鱼兴风作浪,许仙求助法海降妖,最后看破红尘剃发出家的陈腐之言。该本虽然推上舞台,但由于不受广大看客欢迎而演出不多,剧本流传不广;二是当时著名昆腔演员陈嘉言父女合著的传奇剧本,称为梨园旧本,未见刊刻,未睹全本,据说今仍演出的昆剧《水斗》、《断桥》两出,就是出于陈本;三也是最主要的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方成培创作的传奇,共34出。此剧本有极高的水平,而最令后人击节赞赏的还是他将白娘子塑造成了一个温柔善良,对爱情忠贞不渝,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可爱形象。而许仙也不再是那个一味负心的自私男人,而颇有些人情味。特别是对法海的刻画——多管闲事,憎恨美满婚姻,心理是扭曲的,所以让人对这老和尚产生一种厌恶感。正由于方本重塑了这几个人物的性格,且是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的,所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雷峰塔》传奇在20世纪中叶被评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中国戏曲通史》载文曰:“……方本才使得白蛇故事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悲剧,并以其悲剧冲突的深刻性和独特性,光照于当时的剧坛,征服了广大观众。”也正因为剧本光彩夺目,当时被推上舞台后,还被朝廷的高官和淮商联合推荐晋京,“……令商人于祝嘏新剧外,开演斯剧,祇侯承应”,为了给乾隆皇帝和皇太后看好戏新戏,《雷峰塔》传奇得到了吹捧。

还有弹词宝卷,也是白蛇故事的源头。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有弹词《义妖传》,又名《白蛇传》、《雷峰塔》。后又有多种版本。到了清同治年间,有署陈遇乾原稿,陈士奇、俞秀山评定之本。在弹词的流传中,白蛇的妖气已经越来越谈,人情味、平民化的品格已经取得决定的地位。白娘子对爱情忠贞,小青对友谊执着,所以当许仙、白娘子的幸福家庭遭到法海破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同情。同时,为了给许仙一再负心而神通广大的白娘子竟然全不知晓找出根据,弹词写出了原因:白蛇出于对前世恩人的报恩!弹词开头即说:“元仙上界,蕊芝仙姑弟子素贞,系白蛇修成。得王母指点,下凡往临安找寻前世恩人报恩。经镇江与黑鱼精黑风大王结为义兄妹,在钱塘江口收伏青蛇为婢,取名小青,结伴同行。”后在西湖果遇前世恩人,即是许仙。而《浙江杭州府钱塘县雷峰宝卷》中也说:“一千七百年前,吕泰从乞丐手中救出了白蛇,吕现名许汉文,白蛇不害生灵,修炼有道,但必须酬恩报答,才可位列仙班。”




综上所述,白蛇的故事,无论从唐笔记、宋话本、明小说,还是到清乾隆年间的昆腔传奇、弹词宝卷,千余年间完成了由吃人恶妖到多情善良妖仙的嬗变。

既然从宋到明白蛇的故事都与雷峰塔有关,笔者也要讲讲这个塔。雷峰塔在杭州西湖之南夕照山的雷峰上,为吴越国王钱俶因得子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所建。但由于明嘉靖年间倭寇扰境疑塔内藏有明兵,放火将塔檐等木结构件焚毁,空留下一座残缺的五层砖塔,使昔日每当夕阳临湖,塔影婆娑而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也大煞风景。更不幸的是,当地人误以为塔砖可以避邪去病,于是挖砖偷砖不止,终于在1924年9月一声巨响砖塔倒塌。当时在群塔孔内发现藏有《宝箧印经》,开卷印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砖塔,永充供养。乙亥八月日记”。随着雷峰塔的崩塌,西湖十景只剩九景。然七十多年后,政府又在2002年在原址上重修外观五层(实际七层)的雷峰塔,不但十景复全,而且壮观高雅。最为人乐道的是塔下地宫中包括铁舍利函等八件珍贵文物的出现,有些是举世罕见。可惜没有找到白蛇和许仙婚恋的任何痕迹,可见这绝对是编造的神话故事。

下面,便着重谈谈这出戏。最初演出的《雷峰塔》传奇当然是昆剧。年代久远的演出状况已难详知。光绪末年,也即上世纪初,据老顾曲家吴藕汀讲,清道光年间创建于苏州的全福昆班演出过《下山》、《收青》、《游湖》、《借伞》、《烧香》、《水斗》、《断桥》、《合钵》诸折,这是文班,而《盗库银》、《盗仙草》,由全福武班来演。稍后,1931年在上海成立的仙霓社是经常演出这出戏的。“传”字辈的好角全梁上坝,朱传茗的白娘子,张传芳的小青,周传瑛的许仙,郑传鉴的法海。在上世纪初唱这出《白蛇传》还有一个特点,便是以京剧、昆曲杂糅演出。包括一些已经成名的京剧艺术家,唱其中的《水漫金山》、《断桥》两折时,往往是不唱京剧而唱昆曲。有“老夫子”之称的陈德霖和著名刀马旦余玉琴在演唱这两折昆戏时,一扮白蛇,一扮青蛇。陈德霖在程长庚的四箴堂科班学艺,昆曲是必修课,有很深造诣;余玉琴是安徽潜山人,自幼在苏杭一带学艺,对昆曲早已耳濡目染,所以这两折戏颇获观众青睐。青衣巨擘梅兰芳唱红后,曾向陈德霖及昆曲名宿乔蕙兰学习这两折昆剧。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迁居上海后,又从昆曲名家丁兰荪、朱传茗再深造,其中也包括这两折《白蛇传》的折子戏,主要是研习身段,后又和昆曲泰斗俞振飞共同拍曲研讨唱腔。经过反复提升,梅兰芳扮演的白蛇,妖气荡然无存,换之以一身正气,英姿逼人,飘飘欲仙,宛然一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姝。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梅兰芳、俞振飞、梅葆玖三位名家联袂演出昆剧《断桥》,梅兰芳塑造的白娘子,一般人难出其右;梅葆玖正逢青年,一派青春气息,怒目含嗔,正合青儿当时的愤恨心情;俞五爷的许仙,曾向全福班前辈沈月泉问艺,惊怕中又有一种呆傻之气曲曲传出。梅先生爱徒言慧珠曾这样评价她畹华师:“先生的唱、念、做、打都为剧中人的感情,而不是卖弄。例如某次与小俞五爷合演昆曲《断桥》,坐在石凳上唱[金络索]‘怎不教人恨’时,有一指的身段,是表现白娘子对许仙又恨又爱的复杂感情。那天先生下意识地指到许仙的额角上,俞五爷趁势往后一闪,先生用手一扶。像这种即兴动作,真是神来之笔。”诚然,现在演《断桥》,无论昆、京,必有这传神之举。

刊印的《菊部群英》,写当时演出《白蛇传》,是京剧、昆曲联袂演出。例如第一折戏叫《双蛇斗》,白蛇、青蛇二蛇,白雌青雄,青蛇要与白蛇结为夫妻,白蛇不允,双蛇斗法,青蛇战败,甘愿化为婢女小青,姐妹结拜后双双下山。该剧是清末民初著名武旦、刀马旦演员余玉琴和武净名家李顺德的好戏,余扮婀娜多姿的白蛇,李扮彪悍凶猛的青蛇,开打激烈,出手迅捷,双剑飞舞,翻跌惊险。同时舞台上佐以布景、新式道具以及火彩烈焰,神话色彩很浓,惜已绝响多年,唯川剧《白蛇传》尚在第一场保留这二蛇旦与净斗法的情节。




完全用京剧演唱全本《白蛇传》大概始于民国初年,且从南方开始。上海的周信芳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唱京剧《白蛇传》从《断桥》始,中经《产子》、《合钵》、《祭塔》等关目,剧本可能是新编的。周信芳扮演许仙,首创以大嗓唱小生。白娘娘由他的老搭档王灵珠扮演,青儿由当时的名旦高秋颦扮演。据《周信芳演出剧目综录》载,该剧首演于1921年6月2日。老本京剧《白蛇传》,经常上演的是易名《雄黄阵》的《盗仙草》、《祭塔》和易名《双断桥》的《断桥》等折子戏。《雄黄阵》文武并重,占人很多,场面很大。许仙劝白蛇酒,唱不少。盗草要先到瑶池,白蛇先和青龙、白虎等四帅打一通,再到仙山和鹤鹿童打一通,最后南极仙翁率领金、木、哪吒三兄弟和伽蓝等众神将大摆雄黄阵,与白蛇及众蛇妖大开打,所以是一出京剧武旦的重头戏。经常演这出戏的有班世超、阎世善、宋德珠、李金鸿、冀韵兰等武旦翘楚。白状元《祭塔》是京剧独有的戏,唱工繁重,有大段的唱,为三十八句一气呵成的[反二簧]唱段。唱词的内容,是白蛇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已中状元的儿子许仕林的哭诉,既有对儿子的思念,更有对往事的追忆,对丈夫许仙忘恩负义的谴责,特别是对法海妄施奸计的愤恨。此戏过去是旦角的开蒙戏,后来成为青衣名伶胡喜禄、陈德霖、孙怡云的拿手杰作,梅兰芳、尚小云青年时期也经常露演此剧。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张君秋的拿手佳剧。京剧老本的《断桥》,常常和《金山寺》《水斗》一起连演。“四大名旦”除荀慧生爱演首尾俱全的全本《白娘子》外,梅兰芳《金山寺》唱昆曲,《断桥》唱京剧;尚小云多唱全部《雷峰塔》,从《断桥》起,到《祭塔》完。有意思的是,1932年1月的某一天,荀、梅、尚在几个不同的戏院全唱的是《白蛇传》。如果不是程砚秋准备去西欧考察,他一定会唱他程派的《祭塔》,那就是在北京一天有四个白蛇出现了。还有为人乐道的,1936年,北平戏剧刊物《立言报》主办“四小名旦”选举,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被选中,在当时的长安大戏院联袂合演全部《白蛇传》。毛的《游湖》、《借伞》、《结亲》、《酒变》;宋发挥他的武技特长,演《盗库》、《盗草》、《水斗》;李的《断桥》、《合钵》;张展示他的铁嗓钢喉,墩底《祭塔》,反响甚佳,载入京剧史册。

然而全本《白蛇传》享誉海内外,还是在田汉改编的剧本排演以后。那是在1943年,田汉应四维平剧社之约创作了这个剧本。约田汉的是著名红生小三麻子李吉来的胞弟、曾经在浙江杭嘉湖戏班中任武生的李紫贵,当时他是四维剧社的导演兼教师。据说紫贵先介绍了传统京剧《白蛇传》的内容和表演,还提供了一个草稿,田汉在此基础上,对剧本做了很大的创作性的改动。改编后,该剧虽然仍旧是蛇人恋,但将白蛇故事中那些残余妖仙的邪恶、恐怖气氛一扫而光,赋予白、青二蛇以美丽、纯真、善良、挚爱的人性内涵;而昔日那个许仙也被给予温柔、体贴、儒雅的人文情怀。通篇文字极富文学色彩,清新流畅,唯美凝练,呈现一派诗情画意。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虽在人妖之间,又历尽一波三折,但最后演出的却是二人一场感天动地的真情挚爱,使观众同情和感动。改本命名《金钵记》。1950年作者再修改,再次更名《白蛇传》,由中国戏曲学校演出。在王瑶卿校长的指导下,排出最佳阵容,刘秀荣饰白蛇,张春孝饰许仙,谢锐青饰青蛇,王荣增饰法海,由于全体师生通力合作,唱做不苟,武打齐整,展现“一棵菜”精神,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继之中国京剧院又排出以杜近芳扮白蛇、叶盛兰扮许仙的《白蛇传》。杜近芳正逢盛年,嗓音甜美,扮相靓丽,佐以小生泰斗叶盛兰扮演的许仙,演唱激情四溢,身段潇洒边式,深受观众点赞。叶后又轮换李少春扮演许仙,他吸收周信芳创造的大嗓许仙的技巧,也获得观众的喜爱。此外,演《白蛇传》颇富盛誉的还有名旦赵燕侠,她扮的白蛇感情奔放,极富生活化。在《合钵》一场,田汉专为她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徽调三眼]“小乖乖”,由名琴师李慕良谱曲,唱腔哀婉悲催,催人泪下。


盛世梨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