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不死,蜀难未已!

 云中公子 2016-12-17
有个成语,叫做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大意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庆父是鲁庄公的弟弟。鲁庄公死后,庆父执意篡党夺权。因为鲁庄公有三个儿子,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庆父接班。他谋杀了两个侄儿,另一个侄儿逃到邻国去了。庆父终于当上了国君。齐桓公派大夫仲孙湫以吊唁名义到鲁国查看情形。公孙湫回来报告: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据说两个国君被杀,使鲁国的局势陷入了严重的混乱之中,百姓们对庆父恨之入骨。对此我表示怀疑。国君的家事,与百姓有多大关系?

    无论如何,庆父被订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其实,历史上某些风光无限的人物,才是国难的制造者。比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同志。

    刘备入川,顺利实现了诸葛亮为他制定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下一步,“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看似天下唾手可得,汉室指日复兴。

    这个上将,非关羽莫属。但是,关羽却很不配合,相当不配合。吊诡的是,关羽的不配合,似乎也是诸葛亮同志乐于见到的。关羽公然违背诸葛亮同志亲自制定的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两线作战,荆州终于落入东吴手里,自己也死于非命。“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遂成画饼。

    关羽死了,张飞要为关羽报仇,逼得下属走投无路,死于下属之手。刘备忍无可忍,以倾国之力讨伐东吴,诸葛亮却不发一言。蜀军一路高歌猛进,至于猇亭,被陆逊火烧连营,全军覆没。

    刘备伐吴,“川将数百员并五溪番将等共兵七十五万”。蜀国一共有多少人口,今天已经很难搞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出兵七十五万,一定是倾巢而出。按照惯例,七十五万肯定有水分,虚张声势是必须的。即便如此,倾巢而出还是一定的。

    青壮年男人都死得差不多了,“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也成画饼。审时度势,诸葛亮同志的正确决策,应该是彻底放弃战略反攻,也就是“隆中对”那一套,让百姓休养生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有事没事,你去招惹人家干嘛!

    但是,诸葛亮同志却置百姓的苦难于不顾,一次又一次地发起对于魏国的战争。

    章武三年,即建兴元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自此独揽大权。从建兴五年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

    第一次伐魏,魏国“边官报称:诸葛亮率领大兵三十余万出屯汉中令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引兵入境。”

    第二次伐魏,“孔明受命起三十万精兵令魏延总督前部先锋径奔陈仓道口而来”。

    第三次伐魏, “懿令郃为先锋,戴陵为副将,引十万兵,到祁山于渭水之南下寨”,此前“孔明大喜,遂令姜维引兵一万取武都,王平引兵一万取阴平”,蜀军人马也不少。

    第六次伐魏,“孔明引蜀兵三十四万,分五路而进”。是年秋,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

    蜀国到底有多少人口?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景元四年(263),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晋书·地理志》:章武元年(221),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王隐《蜀记》:景耀六年(263)蜀国灭亡,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帝王世纪》的数字明显不靠谱。别说那个时代,就是现在,人口统计也不可能精确到个位数。《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罗贯中也要遵照基本的历史常识吧。即以蜀国人口为两百万计,看看诸葛亮同志的所作所为,给蜀国百姓造成了什么后果。

    诸葛亮六次伐魏,平均每次的出征人数,应该不少于三十万人。假定每次的伤亡人数为百分之三十,总共伤亡人数在五十万以上。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冷兵器时代,这个伤亡比例应该不高。

    八年时间,最多两百万人口的蜀国,居然有五十多万人在战场上死伤。这对于蜀国百姓,是多么深重的灾难。八年抗战,四亿人的中国,军民死伤约两千万人,比例约为蜀国百姓的五分之一,是什么感受?

    好在诸葛亮同志的命不长,五十三岁就死了。如果他再活十年二十年,不知道要把蜀国百姓折腾成什么样子!诸葛亮不死,蜀难未已!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同志,不过是个穷兵黩武,不顾百姓死活的货色。然而,他却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幸福的形象而深入人心,被后人景仰和传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