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肾中药方剂

 昵称36838910 2016-12-17
六味地黄汤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茱萸、山药各12克,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克。水煎服。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方析】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不足,则变生诸证。腰为肾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腰膝酸软无力,牙齿动摇;脑为髓之海,肾阳亏损不能生髓充脑,故头晕目眩;肾开窍于耳,肾阳不足,精不上承,故耳鸣、耳聋;肾藏精,为封藏之本,肾阳虚则相火内扰精室,故遗精;阴虚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故骨蒸潮热,消渴,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小儿囟门不合,亦为肾虚生骨迟缓所致。
    治宜滋阴补肾为主,适当配伍清虚热之品。亦即王冰所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茱萸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证治要点】本方是治疗肾阴虚证的基本方。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证治要点。
    【加减变化】阴虚而火旺盛者,加知母、玄参、黄柏等以加强清热降火之功;兼有脾虚气滞者,加焦白术、砂仁、陈皮等以防气滞脾胃。
    【现代应用】本方现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辨证属肝肾阴虚者。
    【使用注意】脾虚泄泻者慎用。
    附:左归丸(《景岳全书》)本方系六味地黄丸去牡丹皮、泽泻,加鹿角胶、龟甲胶、枸杞子、牛膝、菟丝子等组成。用法:水煎服。功效: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真阴不足证。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老年性痴呆等辨证属肾精不足者。
    七宝美髯丹(《本草纲目》引(积善堂方))组成:制何首乌18克,茯苓18克,牛膝9克,当归9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补骨脂6克。水煎服。功效:补益肝。肾,乌发壮骨。主治:肝肾不足证。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梦遗滑精,肾虚不育等。

一贯煎

     (《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克,生地黄18~30克,枸杞子9~18克,川楝子4.5克。水煎服。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疏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方析】肝体阴而用阳,其性喜条达而恶抑。肝肾阴虚,肝体失养,则疏泄失常,气郁不畅,进而横逆犯胃,故胸脘胁痛,吞酸吐苦。阴虚液耗,津不上承,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肝气不疏,肝脉郁滞,久则结为疝气瘕聚。
    治宜滋养肝肾之阴为主,兼以疏肝行气之品。方中重用生地黄、枸杞子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使肾阴充足,则肝阴、肝血充盛,是为滋水以涵木。北沙参、麦冬为臣,滋补阴液,养肝柔肝,且能养阴润肺、滋润胃燥,使肺金强盛而能克制肝木,胃气强盛而不为肝木所侮,是为清金制木、培土抑木之法,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佐以当归养肝血而荣肝体,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该药性虽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阳之弊。本方以五行生克制化原理为指导,滋水以涵木、清金以制木、培土以抑木。实以滋养肺、胃、肾三脏之阴而达到补肝阴、养肝血之目的,使肝阴肝血充足,肝体得养,肝气得疏,则胸脘胁痛等症可解。滋阴养肝之中兼以疏肝行气,照顾到肝体阴用阳的特性。其次在大队滋养肝肾阴血药中,少佐一味川楝子疏肝理气,使滋阴养血而不遏滞气机,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阳血。
    【证治要点】本方主治阴虚气滞而致脘胁疼痛,为滋阴疏肝的代表方。临证运用以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津,脉虚弦为证治要点。
    【加减变化】若大便秘结,加瓜蒌仁;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痰多,加贝母;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胁胀痛,按之硬,加鳖甲;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腹痛,加芍药、甘草;两足痿软,加牛膝、薏苡仁;不寐,加枣仁;口苦,少加黄连。
    【现代应用】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属阴虚气滞者,均可加减治之。
【使用注意】由于方中滋腻之药较多,故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不宜使用。

肾气丸

      (《金匮要略》)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药、山茱萸各12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克,桂枝、附子各4克。水煎服。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用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方析】本方主治证皆由‘肾阳不足所致,腰为肾府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中寓命门之火,命门真阳即肾间动气,《难经·八难》说:“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故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肾阳虚弱、水肿、痰饮、脚气,以及转胞等。
    本方所治为肾阳不足,温煦气化失常所致。治宜补肾助阳为法。亦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阳翳”之意。方中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臣以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以上三味以滋补肾阴为主,使肾阴充足,阳气化生有源。加少量辛热的附子、桂枝,温助命门之火,蒸化肾精,化生肾气,此即《内经》“少火生气”之意。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使阳得阴助生化无穷。方中滋补肾阴药居多,温肾助阳药用量较轻,其立方之旨,在微微生火,以化生肾气,取“少火生气”之义,而非峻补肾阳。柯琴谓:“此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泄浊,丹皮清泄肝火,三药于补中寓泻,使邪去则补乃得力,并防滋阴药之腻滞。本方补阳与补阴配伍,阴阳并补,而以补阳为主;滋阴之中配人少量桂、附以温阳,目的在于阴中求阳,少火生气,故方名“肾气”。
    【证治要点】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剂。临证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证治要点。  
    【现代应用】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阳不足者,均可加减应用。
    【加减变化】方中地黄,现多用熟地黄;桂枝,改用肉桂,如此效果则更好。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助壮阳起痿之力。
    【注意事项】若咽干口燥,舌红少苔,属肾阳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应用。
    附:右归丸(《景岳全书》)本方系肾气丸去泽泻、茯苓、牡丹皮,加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肉桂、制附子、当归等组成。(用法:每服6~9克,以滚白汤送下。亦可做汤剂,水煎服。)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组成:熟地黄12克,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各9克,炮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各6克。用法:生姜、大枣、薄荷为引,水煎服。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主治: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弱。

点击加载更多
加载中...
liuyaotao创建,liuyaotao等参与编辑。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