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据语文的特点来教语文,学语文

 郑公书馆298 2016-12-18

根据语文的特点来教语文,学语文0406年北京市语文中考试卷的分析及对策

于晓冰

这是04-06年的一个东西,有一点古老,但基本的思想到现在都还是适用的,以后每一年的分析都有,更为具体,先发一个玩玩!

一.总论:

基本上每一年的语文考试说明中都有大体相同的一段对于考试指导思想的说明:有助于高级中等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平稳推进和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这其中的若干个有利于,本人觉得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就是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具体到语文学科教学来说,就是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高级中学要招到什么样的学生呢?一定是有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也一定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课程改革的平稳推近意味着什么呢?当然意味着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变革,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学生素养的提高。

根据这个最重要的“有利于”,我们需要做这样的反思:是不是要在学生初中入学伊始,就在语文课堂上反复和学生强调哪一些内容中考要考察呢?似乎不必,而且是大可不必,甚至是到初三的上半个学期都不必言必称中考,那样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心理,使他们的心灵变得麻木,不再对老师强调的内容有快速及时且高效的反应。语文教学和其他自然学科的教学是有很大不同的,其他自然学科的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比如,他可以明确知道今天做过了多少道题目,会做了哪些类型的题目,而语文学习则不容易有这样的明确的数目计算,感觉当中学与不学差别不是很大。自然科学的学习通过经常性的测试可以让学生获得较多的收获感,而频繁的语文测试会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的下降甚至是缺失。如此说来,并不是说语文学习不需要测试,而是应该在测试方面少而精,要高效适用,要适度借鉴其他的自然科学科目中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方法。

下面,结合近三年来的中考语文试题分析一下,我们到底应该在语文教学方面做哪些工作,老师应该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学。

二.分论:

(一)对于有关汉字基础知识考察的分析及对策:

无论是大纲试卷还是课标试卷,在基础知识部分最初的几个题目当中,都是要检测关于汉字的音形义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关于这几个方面的考察,看起来似乎是范围非常广,但是,再广泛不超不过3500常用字的范围。这就有必要在初中教学伊始,就要给学生打下很好的基础,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关于字词的音形义主要考察哪些方面的内容。

结合近几年来的试卷,对于关于汉字的音形义的考察内容做如下分析:

语音部分主要考察这样几个方面:

(1)对于多音字的考察,尤其是对于容易误读的多音字的考察。

(2)对于在平时的口语习惯中容易误读的字的考察。

(3)对一些相对而言的偏难字的发音的考察。

通过对历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考字形部分主要考察这样几个方面:

(1)对于同音字和音近字的考察,尤其是对于同音字的考察

(2)对于形近字的考察。

字义部分主要考察这样一些问题:

在具体的词语环境当中的某一个加点词语的解释,这个加点的词字在字典中的解释一定是有多个义项的,或者说一定是一个多义字。

针对这样的考察特点,我认为极有必要综合全语文组老师的力量,按字母为顺序,分工合作,把每一个可能考察到的点都做成练习题,争取不漏掉任何一个可能的考察的点,同时,运用统计学的知识,统计到每一个汉字可以考察多少次,比如,一般性的汉字考察一两次,重点的汉字考察五六次等等,这样,把这3500常用字的任务分配到六个学期当中去,每一个学期做一两次汉字基础知识的竞赛,既有利于把自然科学测试当中学生获得的成就感移植到语文测试中来,又有利于教师很好的把握学生对汉字的掌握情况。

(二)对于有关其他汉语知识的分析及对策:

其他部分的汉语知识包括修辞,文学常识,背诵默写名篇名段,病句修改,语言运用得体等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属于知识类型,比如,修辞,文学常识,背诵名篇名段等等,另外一种属于能力运用类型,比如,病句修改,语言运用得体等等。

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内容应该是采取不同的对策,对于知识类型的部分,应该是结合教材编制高效的练习题若干套,分散在每个学期当中,有计划的要求学生掌握,仍就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比如,对于文学常识内容,就应该有若干老师坐下来,认真研究一下哪一些作家作品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哪一些是次要掌握的,还有哪一些是了解即可,不必掌握的,把这些内容编制成题,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记忆,然后,结合检测试卷来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再比如,对于名篇名段的背诵问题,我们学校至今没有一本自己选择的合适的名篇名段的必背读本,所以,在课堂上也就是随讲随背,随背随忘,这一点上我们极有必要向我们的兄弟学校二附中学习,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古诗文背诵手册,从学生初一开始就有计划的背诵,这样,就不至于把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到初三这一年来了。

对于属于语言运用类的考察部分,我们可以结合后面的篇章阅读进行。

(三)对于篇章阅读的分析及对策:

1.对于现代文阅读的分析及对策:

最近几年的中考阅读中,绝大部分的都是名家名篇,这导致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备考复习的过程当中,倾向于使用一些名家名篇作为测试使用的题目,甚至于是自己花费大量的气力来寻找可以用作出考试题的名家名篇,这样的办法实际上是舍本逐末的办法,我们还是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当中的关于篇章阅读的一些要求。可以说,选择哪一篇是随机的,我们想要找到这样的篇章也是大海捞针的,但是,考察的若干类型是固定的,我们需要抓住这样的一些类型来训练学生。

比如,在06年中课标试卷的考试说明当中就做了这样的规定:

现代文阅读

(1)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够根据需要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4)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5)理解并能够说明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些内容看似很多,但是,如果说白了,就考察一个方面,看学生是不是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真正读懂了某一篇文章,那么,围绕着一篇文章所设计的考试题是不可能不会回答的。

针对这样的一个根本认识,我们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分成两步走,或者说,两条腿走路,在初一初二学段,我们要带领学生大量的阅读,尤其是进行高质量的阅读,不仅应该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阶段260万字的目标,更是应该大大的超过这个数字,这样,通过大量的高质量的阅读,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理解能力。在初三学段,结合考试的要求,在阅读中增加讨论和练习,使学生达到适应考试的能力,有了前一个阶段的大量的阅读体验,这个阶段的阅读训练要达到相应的目标应该不是难事。

同时,关于病句修改和语言得体的考察因为有了大量的高质量的阅读作为保证,要达到这样的一个标准也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2.对于文言文阅读的对策:

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是一脉相承的,如果说它们之间的区别,那就是关于语言障碍的问题,所以,在文言文传授的过着过过程中,应该注意字字落实的问题,要把每一个字落到实处,同时,又不要把文言文讲授成学习古代汉语现象的训诂课,要做到由浅入深,又能够深入浅出,我的经验是有相当多的词语可以结合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古诗词进行,这样,让他们时时刻刻意识到大多数的字词它们已经学习过,现在不过是重复巩固而已,这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解决了文字理解的问题,其他的理解性的问题实际上也就自在而然的转化为现代文的阅读理解问题,我们按照现代文的阅读方式来处理也就可以了。

在有一些课改实验区实行了选取课外文言文的办法,面对这样的改变,就更不应该手足无措,而应该从初一开始就打好文言文的基础,每一篇都能够做到字字落实,这样,到初三面临中考时也就不至于不知所措,能够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应该有适合自己的古诗文选本,并且,能够有相对而言非常科学的统计,在这一个古诗文的选本中,都出现了哪些实词和虚词,其中的复现率是多少,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对于作文分析及对策:

作文占据了语文中考的半壁江山,这也是我校在语文中考中的软肋之一,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需要明确的是中考中的作文评价标准和平时的作文评价标准并不完全一致,平时的作文中老师更欣赏个性化的作品,而中考作文当中对于一个群体而言,则更注重大众化的问题,是在一个限定性的框架内腾挪辗转,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非常讲求策略。我觉得在初一初二阶段,可以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放手来写,但是,所谓的放手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的恣意妄为,没有规矩,在卷面,字迹,格式等方面还是 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因为这样的一些内容,不是一朝一夕或者是中考的时候只要注意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要长期的积累获得的。而对于字数和写作内容的要求则可以在初三阶段进行,有一年的时间对学生的应考作文进行规范足矣。

对于作文训练而言,不需要追求数量,而应该追求质量,每一个学期有两到三篇作文进行详细的批阅修改已经足够了,关键是作文设计要有效率,哪一篇作文是为了把握篇章的整体结构而作,哪一篇作文又是为了细节性的描写或者其他的具体要求而作,要区分的非常清楚,这样,初中三年下来,训练相应的一些篇章和片断,同时,结合学生的周记,我们的软肋将不再成为软肋。

三.总论:

上面的对于中考的分析,并没有就题论题,而是从更深层次当中进行分析,从消极的角度去讲是大而空,但是,如果从积极的角度去看,我们如果做了相应的一些工作,那么,语文教师就不必像现在这样痛苦而无助,千万不要再把应该是三年完成的事情压缩到一年来完成,而应该按部就班,有序列,有步骤,有计划,有条不紊的完成,教师按照语文的特点来教语文,学生按照语文的特点来学语文,有朝一日能够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则语文教育幸甚!语文教师幸甚!学生幸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