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之美

 汝州中医王国营 2016-12-19

1、经方神妙难识,只要方证对应,"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确非虚语。其用方指征扼要明确,如:"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何其清晰易辨?如同电子导航,我辈只须遵循行之,保证达到目的地。
而时方,比如大家公认的好方补中益气汤,又称医王汤:"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耆最多,人参、甘草次之。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耆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损伤元气;上喘气短,人参以补之;心火乘脾,须炙甘草之甘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白术若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耆、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又缓带脉之缩急,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气乱于胸中,为清浊相干,用去白陈皮以理之,又能助阳气上升,以散滞气,助诸辛甘为用。"(《内外伤辨》)谅因我生性驽钝,至今我似是而非,无法掌握其用方之具体指征。前几日观网上有人说,他的应用经验是"脉大头眩"则用之,若有所悟,尚待检验。
2、我看来,经方个个都象吕布的辕门射戟,百步穿杨,精确的手术刀式的进攻。经方就象一支战斗力强大的特种部队小分队,组合精当,增一人则反掣肘,减一人则力薄,或者必须将任务目标进行重大改变。时方中当然也不乏精妙之作,但是大多难以准确掌握,且数量庞大,良莠难分。
反观大多数庸医,拼揍开方,毫无章法,就象一群散兵游勇组成的乌合之众,药味大游行。乱箭齐发,广络原野冀获一兔,其境界不知与经方相去几何?
而且,窃以为经方之组方用药,殊有目前神妙不可识之处,是成千上万年、无数真人当小白鼠试验出来的精妙之作。其鬼斧神工,殆若天授,也许人类要等到五十到一百世纪以后才能逐步解秘。无法解秘,并不影响我们使用,我们照经典模仿使用就行了。反观时方,其中也有极少这类绝品妙品,但是更多的是医学家按自己的学识经验组合出来的应景之作。所以,其差距不言自明。
3、认真学好经方,有利于理解辨证与组方用药规律,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运用时方。比如葛根汤主下利,喻嘉言的"逆流挽舟"法实亦效之,只是新瓶装老酒,换了个商标。小建中汤实为启甘温除大热之法门。又如仔细比照半夏、甘草、生姜三泻心汤、黄连汤、小柴胡汤、六物黄芩汤、干姜芩连人参汤,其药味药量之增减与方证之变化,加以细细体味,必有大收获。黄煌教授的《张仲景五十味药证》、《药证与经方》堪称这方面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学而时习之,反复研读。

《周易》蕴含着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与古医学也有相通之处,但欲为中医,不读易经可以,但不读《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当今的中医界,也不要过分强调医易同源。还是让年轻人多专注于临床,专注于医疗技术,专注于研究古代医学经典为好。

讲究在明确现代医学诊断的前提下使用简便廉验的古方治病,讲究配方的结构,讲究客观的疗效,讲究用药的安全,反对中医玄学化、庸俗化,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科学之美,简约之美,真实之美,实效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