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讲堂】复旦大学李辉教授“百年讲堂”讲述 人类进化与中华起源

 天和图书馆21tc 2016-12-19
 9月24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学系李辉教授做客“百年讲堂”, 以多学科交叉视角梳理了人类在演变过程中时间与空间上的发展脉络,从基因、化石和文化三条路径讲述了人类的进化过程以及中华文明的起源。讲座由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弘剑教授主持。

李辉认为无论做什么研究,都必须要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否则单一的学科都是片面的,“单一角度的研究都是盲人摸象”。科学家正是在一步步“盲人摸象”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和完善,才最终拼凑成了一个完整的答案。人类学研究亦是在这样的不断探索中取得了现今的成就。

人类演变
研究人类演变的过程须从基因、化石和文化这三个窗口来突破。李辉从进化谱系讲起,介绍了人在兽纲(亦称哺乳纲)中的位置。在简略介绍了啮齿目动物和灵长目的黑猩猩、倭黑猩猩后,李辉的讲述转移到人类的演化上来。他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沙赫人、千禧人、地猿、阿法南猿、非洲南猿、傍人、能人、匠人、卢道夫人、直立人、智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现代人的八个人种的主要特点和分布地域。他以多学科交叉视角梳理了人类在演变过程中时间与空间上的发展脉络,并介绍了人类生殖隔离、地理隔离,文化隔离的整个演变过程。结合化石证据和Y染色体上的分子生物学证据以及各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依据,揭示了人类起源的奥秘。

中华起源
通过神话传说、遗传学,考古学三条路径,结合红山文物的最新研究结果,李辉认为中华应该起源于约7000年前,这一研究成果否定了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中华文明起源于约3000年前的观点。  李辉还在讲座中纠正了一些常见的错误认识。他指出根据分子生物学和化石证据,北京人和元谋人(均属于直立人)并不是现代人(由智人进化而来)的祖先。他还介绍了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的部分基因流入了现代人的基因中的研究成果。

诗赠暨南
李辉谈到暨南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校的友谊源远流长,当年院校调整,暨南大学人类学系整体并入复旦大学,为如今复旦大学人类学的蓬勃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他对暨南大学也有着深厚的感情。此次做客百年讲堂,他特意为暨南大学创作五律诗《题暨南大学百年华侨教育》,“长风梳禹贡,岁月话桑麻。乡愿东渐海,雄心西入沙。溯南干帛暨,知北乐游暇。四极被声教,旋能定国家。”

讲座最后李辉表示,“文明是人们在同一个国度中生活的伦理规范,而中华大地所孕育出的文明,是源远流长而灿烂辉煌的。纵观人类跨过的漫长岁月,不得不得让人惊叹生命的壮丽与奇迹。这也启示着我们需珍惜每一寸光阴,脚踩今天,把握明天”。

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第265期
   文/杨瑶 甘宇
   图/吴胤龙
   编辑/廖伟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