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06

 多多金星 2016-12-20

最终修订时间:131129

学生:我的问题跟这位妈妈差不多,可能我们太在意要求孩子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而忽略了陪他一起达到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缺乏了很多的耐心,因为我们有工作、有其他的事情,然后就老想着怎样才能尽快让他达到目标,这样子我们就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在陪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就很着急。

我老有这种感觉,我把我的焦虑传递给了我的女儿,她呢,觉得妈妈压我太多了,我做不到,而且我根本不想那么做,然后她又把这种不满意传递给我,然后呢我们之间就紧张起来了,最后我们谁也达不到对方的要求。

有时候呢,当我们之间紧张的时候呢,我就干脆带她去玩,每次玩完回来她都会很开心,状态都很好。我的问题是每次这样子呢也不是办法,变成她每天精力很充沛,只会玩,没有办法静下来画一幅画,或者写一个字,她的专注力没办法集中。

每次我跟她说宝宝画一幅画吧,把你的感觉画出来,或者你想什么告诉妈妈。她画了两分钟还没画完,就说,妈妈我不画了。有时甚至说,她其实画了一个很好的画,到最后说:“妈妈,飞来了一块天外之石”,然后咔嚓嚓几下就把那幅画弄得一塌糊涂。我呢就很生气,因为我觉得这个时候,她又有一些不愉快的心情,然后把一些美丽的东西破坏了。然后呢,我老觉得有郁气压在心里,静不下来,郁气也出不出去,很难受。

我们读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还有我也听过一种说法,所谓的无为其实是一种阴柔的进取,但是落实到操作层面,我们目前智慧程度还不够的妈妈来说,的确有点迷茫,不知道怎么去操作这个问题。

李辛:你孩子多大年纪?

学生:刚四岁。我家里还有一个小婴儿,不到1岁。所以,我老觉得如果能把大孩子的问题赶紧解决了,我就有时间去陪小的。或者说,大孩子最好在那里画画,然后呢我去做饭,陪小的,因为小的刚好是最粘人的时候,她已经开始认识哪一个是妈妈,非跟着妈妈不可,松一下手都不行,粘得像膏药一样。

有时候我觉得可能是自己智慧不够,处理不了。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可是我一急起来的时候还是做不到。

李辛:我们尽量不要用“智慧”与否来评估自己,这个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的,我建议不要用智慧、修行这些词语。当你说人生是修行,我跟孩子或者跟老公的关系是修行的时候,其实已经很沉重了。所以,用这个词要小心一点。

你问的是一个标准的问题,但其实没有标准,一切都在流动,都会变化,我们不要把当下或者最近的某个阶段、状态凝固。比如她这幅画没有完成,最近不稳定,我们会把它认为是一个固定的、不会改变的东西。

一切东西都是在流动的,当你心里面有这么一个基本认识,它有可能变好,也有可能变坏,即使现在不好,即使没有马上纠正孩子的问题,并不会出现一路不好下去了。

我们太紧张是因为我们会把暂时显现的一个现象,当成是一个确定不变的东西。这个在医学上也是这样,当诊断是高血压或者是血糖有点高,其实它只是暂时起来一下,跟股票或者期货暂时高一下的道理是一样的。但它还会变化,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那么,这样你有一些空间,不会逼迫自己。再有呢,尺度其实没有标准,你认为舒服就是对了。我建议大家慢慢去找到自己舒服的那个状态。当你自己是舒服的时候,你的母性啊,你和孩子的交流啊肯定是最顺畅的。而这个时候呢,你不用动脑筋,可以忘掉那些书上说的啊,原则啊。

当我们在做事情或者跟家人交流,觉得“紧”的时候,如果这个状态不改变,下一步可能就会在任何一件很细微的事情,比如土豆是放盐炒还是放酱油炒的问题上吵架了。它其实是已经紧了,才会有这个结果。

所以,你去体会这个东西,体会我们内心的状态。没有标准,每个人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要找到那个自己舒服安心的那种感觉,你找到这个感觉,这个就是你的原点。

这个原点不是形而上的,你是有感觉的。比如说,你跟你的小女儿最舒服的时候,你知道你是什么感觉对吗?圣人说,这种东西要推而广之,要扩大,到宇宙。那你先把这种感觉,在和你最亲近的人之间,去找到这种舒服的感觉,然后你再扩大,可能跟你的邻居也能找到舒服的感觉,最后能坐下来跟陌生人也能相对是舒服的,那这就是我们的天性,这个天性它自然就是真善美的。这样可能会容易一点。

社会标准也好啊,或者孩子发育的标准啊,或者关于判断力啊,这些标准都是需要的,但是它只是一个参考。

我们所要学的是,在他没有出现真正很大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要太紧张,去找自己和孩子最舒服的那个节奏,找你和你全家最舒服的,在现有条件下能找到的相对舒服的那个点,或者说,一天能找几分钟这样的点,就能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我和最小的女儿,怎么样都舒服,也特别好交流,跟二女儿呢也好交流,除了她发脾气的时候。二女儿属于那种不太会表达,到一定程度爆发脾气的时候就不好对付。老大呢,男孩子,跟老大很难交流,老大跟我的脾气比较像,都有倔劲,然后呢,又特别安静,但老大跟爸爸的关系特别好,两人什么都说,有时我问儿子就问不出东西,他爸爸回来可以和他说一个小时。

我自己也在体会,我跟我爸也有倔劲,我们都太像,怎样能够打破我的局限呢,能够跟我儿子有更好的交流,我现在是比较没办法,只能光看,好在爸爸跟他的交流很好,所以比较放心,起码有人可以跟他交流,但是我自己没有办法。

李辛:这是兼容性的问题,有的程序可以接通其他程序,有的程序只能接通对应的程序。可能你最小的孩子,她本身自我意识还不强烈,就是一个很自然的小孩子,很开心的状态,她可能不光对你,她跟所有人的对接都很好。

第二个孩子呢,她可能内在是紧的。因为每个人并不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是用了很多次的电脑,它有以前的程序,以前的垃圾文件,佛教里面会说前生后世,西方的心理学家荣格也说,我们有祖先的意识,还有集体无意识,所以我们都不是新电脑,都装了很多程序,而且自己也不知道。

有的电脑比较简单,它里面就只有一个excel,比如说你的第二个孩子,她就是偏excel这一类的,对吧?她不像powerpoint这样图文并茂,很会展现,她就是比较紧,她目前只能处理、接通她能够处理的信息,这个时候,你要有很大的兼容性,你要放弃自己习惯的交流模式,这里面也涉及到同频共振的问题。

我们跟孩子交流的时候,一种是我们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包括我们问问题,要答案,是有目的性的;第二种是,你跟孩子好像融为一体,就像我们看电影,看着看着眼泪流下来了,这是你跟角色融为一体了。这时候还需要你问我答吗?不需要了。你们已经交流过了。

所以,第二个孩子可能不像第一个孩子那么容易交流,从心理结构来说,可能你们要给她更多的拥抱,她可能不一定需要在有形有相的语言啊、行动上啊去交流,而是充分地接纳她,她需要的是接纳。

学生:能感觉到,她是特别希望别人能够抱她。

我自己有个问题,每天有好多事情,感觉自己像机器在转,停不下来,有时候抱着她,心思也不在她那儿。包括这次回中国呆了三个星期,走之前我一天可以有25件事情要完成,然后呢,想着回去的目的是什么都不要做,不要有计划,三个星期就是放松。我现在回来两个星期了,觉得哎呀生活状态可以是这样子的,虽然每天完成的事情没有那么多,但是人的状态是比较好的。

但是,现在孩子开学了,感觉又要再回到机器的状态。是不是应当自己主动地想一下是不是能够慢下来?

李辛:这个就是一开始我说到过,你们四个人要或者一家人要形成一个“小生态”的一个状态,现在你们心灵上或者说沟通上还有一些小隔阂,没有全接通。在这样一个基本格局下,你们生活中也会有很多没有接通,这个叫相应,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所以,当你们家人之间能够沟通得更好的时候,你原来需要做的二十五件事可能只剩下五件事,因为有十件它不出现了,还有十件呢,你的孩子自己把它解决了。

学生:现在我们家五个人,他们三个关系其实蛮好,尤其老大和老三的关系天生特别好,老二跟老三关系也特别好,老大呢,看到老二和老三玩得那么好,也要一起玩。他们三个人玩得很好,但是如果我出现呢,三人就都开始抢我,所以我一看他们仨在一起玩的时候,我是很高兴也很安慰的,但我一出现三个人就开始都来争我。

老大现在大了,会拿本书自己去看,老二老三就出现矛盾了。爸爸跟孩子们的关系特别好,但是在家时间短,所以我跟他爸爸的交流呢,基本上就是孩子的问题。

李辛:刚才我还有话没说完,你的第二个孩子可能要给予她更多地关注。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内心结构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你有没有观察到她可能对别人不接纳她很在意,或者哪怕别人还没有从行为上表现出来,她的内心就能够很清楚地感觉到别人接纳还是不接纳她。这个部分是她最在意的。

学生:是这样的,有时候担心,因为老二是我们家孩子里最漂亮最可爱的一个,看她现在的状态,谁对她好,她就会对人家好的样子,我想将来要找男朋友一定要找一个好的,否则,一个坏蛋喜欢她,她也会喜欢上的。

李辛:这就是你说的重点啦。儿童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和早期的亲子关系,重点在哪里?

我们所有的学习,学中医也好,学经典也好,学什么德语、法语,这都是各种营养,但最最重要的部分是在他成长,在他十五岁或十八岁之后,有一个“相对自给自足的内心”,而这个内心是有基础的。

所以在你跟第二个孩子相处的重点,或者说你们全家和第二个孩子之间的重点,就是要足够地给予她,把这部分补足,补到她不在意别人是否在意她。这样呢,她就会在一个正常的原点去找到合适她的男朋友,而不是在她最凄冷的黑夜中,靠近她的那个第一个男人,是这样的。

所以在教育当中,爸爸妈妈要去体会孩子的心理结构,而这个部分又回到了话题的开始,你必须要先对自己有所了解。不能把自己所有的语言、行为理所当然地认为就是这样的、有道理的,然后因为我是妈妈我爱你,我这样做有理,没有问题,不用怀疑。

你要对自己有所怀疑,然后你要观察你所有的爱、所有的行为,你已经习惯了很多年的表达方式,背后的心理结构是什么?是因为恐惧?是因为担心别人不接纳自己,然后就自给自足?还是担心达不到别人的标准会很紧张?

这些背后的内在动机你自己要去了解。当你对自己有所了解的时候,你自然也能对家人有所了解,你就能站在更深和更完整的角度和你的孩子交流,这个部分其实是更核心的一层,别人没有办法帮你完成的,没有任何专家能够做到,只能靠自己。

 

好啦,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图片

我们在半山腰发现一个很适合打坐的平台 
 

图片

在附近一个小镇,我们参观了当地最古老的教堂,一千六百多年,顶上保留着古老的撞钟。
 

 图片

教堂内的气氛庄重静谧,仿佛是接通另外一个空间的入口。
 

 图片

圣母玛利亚,平静安详的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