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07

 多多金星 2016-12-20

最终修订时间:131201

   

       听众:李老师,有没有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和心理教育方面比较合适的书籍可以推荐?因为父母毕竟还有某些不完美的人格,虽然希望给孩子一个适当的教育,但是从自身来讲不一定能达到这个目的。

李辛:这方面的书有很多,我个人觉得,尤其是对于中国家庭,华德福的教育方法可以给大家补一补课,比如说《儿童健康指南》,它的第一章是讲儿童的生理病,从第二章到最后全都是关于孩子人格的发展啊、教育啊、亲子关系,这个部分不光超越了生理学,也超越了现代的心理学。心理学在九十年代之后它又发展出另外一个范围,叫“超心理学”,这个部分有点像我们东方的心灵的部分。

我们需要了解,内心的结构是什么?不仅仅是动机,动机已经是一个结果了,只是相对于外在的语言和行为,还像是一个原因,但是动机背后还有动机——我们与生俱来的那个模式和背后的驱动力。

所以,除了看书以外呢,只有一个方法——让自己静下来,觉察自己。这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不要错过每一次的不开心、害怕、担忧、吵架。哪怕你总是在重复地吵架,如果每次都能多了解一点:这次吵架原来不是因为土豆要不要放盐的问题,也不是说今天上午他做错了哪件事情,那个不满上周就已经开始积累了,然后今天早上我把那个不满给固化了,固化了以后我就开始释放这一类的频率,然后把对方给感应出来,双方就会在某一个点再次爆发。

听众:就是要找到事情最原始的那个起因,不是只看到表面。问题是有时候有些感觉是自己都不知道的呢?比如与生俱来的那种模式可能是因为前生或者是什么原因……

李辛:不需要找过去的原因,找现在是什么。

比如狭窄的走廊里放了一个凳子,这个布局决定了有人会坐在那里,但坐在那里会不舒服,因为有人需要侧身才能经过,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格局。我的意思是不要陷到比如现在流行的去找上一辈子我是什么,这个没有意义。

我们现在的所谓学习是希望找到答案,然后处理问题,但这个觉察是我们终其一生需要的学习。就像我们在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的时候,我们的接人待物、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从一两岁完全不懂的状态,逐渐学习过来的。所以不要指望,我学三个月,怎么还没有智慧,也没有灵光,不要考虑这些东西,但是你确实一定要花时间在这部分学习,因为这个不光是解决你现在的问题,也帮助我们明白未来所可能遇见的问题。

听众:李辛老师,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舒服,或者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爱生气或怎么样,我表面上可以控制内心所有的焦虑……但是要跟孩子去接触的时候,孩子是最纯真的,他几乎是可以感应到我的内心,尽管我控制得很好所以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我急他也急,尽管表面上看来我没有什么,但最后他就变成了他静不下来,他等于反映了我的内在状态。所以这一点上,我要反省一下自己,应该怎样才能稍微让他静得下来,不要一天到晚这么有冲劲或者这么烦躁。

李辛:对。这个反省不是用思想去反省,其实就是静一静。静一静不是去思考,我们可以观察,就会看到很多原来没注意到的东西。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去感觉这个房间的气氛,可以就象听音乐一样,花时间去感受自己。

你的孩子,我还没见到他,我只是说一种可能性。他的这种冲劲啊,可以往几个方面分析,第一,他很有生命力的,能量很高。

听众:对。

李辛:他也许以后还能带你去达到你没有达到的地方,带你去没有去过的地方,因为他的力量能带你超越你的限制,所以你看看怎样才能够增加一些让他的生命力表达的途径。

听众:所以我经常带他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但问题是,他还是静不下来。

李辛:你试一试,让他做够。我不想看书的时候就去玩,玩够了以后我就专注了,这和累极了就能好好睡一觉一样。很多门它处在半开半闭的状态,想关也关不死,想开也开不了,那你不如先把它打开,打开了以后就能关上了。

听众:如果让他完全打开的话,等于变成另外一个愿望,我可能会害了他,因为他会完成不了每天指定的任务了,比如学校里面的任务。

李辛:他才四岁,有什么严重的任务?别尿床就行了。

主持人:其实这是一个关键所在,好多家长的焦虑都是因为在脑里有一个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是外求,还有一个是内在的状态。

大多数人都有很多外求的目标,而不管内在的状态怎样。有时候外在的目标即使完不成,但可能内在的状态还很好。但是外在目标使我们很焦虑,然后我们看,哎呀,我本来给孩子定的要学多少书,要背多少东西,但是他完不成,这个焦虑所以才会产生,所以这也是一个原点的问题,也许可以看一下内在的状态。

定目标也不完全是坏事,但是一定要随时随地,而且一定要看自己的状态和孩子的状态。是互动的,在灵活的状态下调整。但是如果总是外求,一定要达到某个目标,无形中都是紧张的。

李辛: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童话故事:在广阔的草原上住着幸福的鼹鼠一家,它们的家在大树的树洞下面,还有一个很小的花园,天气很好没有老鹰的时候,他们会出来找点吃的,还会晒晒太阳,然后回去睡觉,下雨的时候他们会在楼上的树洞里呆一呆。冬天来临前,它们会存上足够多的食物过冬。它们很开心,非常快乐。有一天孩子问:“妈妈呀,我们为什么不像小鸟会飞呀?”“会飞是挺好的。不过,它们不像我们会储存食物,它们冬天要飞到很远的地方,这里他们住不了”。“妈妈呀,为什么我们不像老虎在草原上冲来冲去的呀?”“当老虎也很好,不过我们不是老虎,而且老虎因为太漂亮,人类喜欢它的皮,所以,它们的处境比我们危险多了。”

你是谁,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听众:我们老是冲不出来。我们希望孩子他每天开开心心的爱做什么就做什么,是社会给了他一个压力。比如说我们开始要她学习传统文化,她每天就读一点书呢,在和其它小朋友一起读的时候,不至于觉得自己太差,然后也愿意跟着读。

要是对她要求高了呢,她就闭上嘴巴,一句都不念了,这样对她也不好,那我是不是干脆就放弃了,就不读了,那也不行啊。如果由着她开心,就是每天去玩,这个假期她每天玩,没读过一天的书,可开心了,我也很轻松,但也不能总是这样。

李辛:爸爸妈妈其实是一个平衡器,脚下一个减速器,也是一个油门。不要放弃驾驶员的角色,在高速上你是需要跟上周围的车,但孩子是否已经到了开高速的阶段?或者周围的车大多都往左边开,你就跟着往左边开了,会不会忘了自己要到哪里去。

不是要不就放弃,要不就全部,这中间有个平衡点,需要你自己来找。前面我说了一个原则,找到你舒服的状态,或者找到你可以hold住的状态。我见过有的家长,因为要求太高了,然后这个家庭就有点失控了,因为爸爸呢他要在外面奋斗,hold不住了,然后家里面呢,妈妈也要搞聚会、演出、慈善、艺术……

我有个朋友,每个礼拜要搞一两次party,还要去教堂一次,然后常常要去参加教友之间的见面会、慈善会,每次还要安排各家的孩子,揽下不少的事情。隔一段时间她就会Hold不住,然后一切都开始出错,这种规律已经有三年了。只要在那个状态,永远都是孩子先病,然后,老公开始疲惫、焦躁,也开始生病,她含辛茹苦支撑两个礼拜,最后也倒下。总之一家三口常常会陷入非常状态。我问她,你们所拥有的资源原本可以过上更加幸福、更加妥帖的生活,获得更好的状态的,为什么你们过得那么糟糕呢。

所以,要清楚你自己的原点在哪里。

听众:相对来讲,咱们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教育上有一些区别,东方人的很多家长都有一点焦虑倾向,可能因为很多人要求都很高,希望孩子双语都能讲好,然后又能在某方面很出色,这一点可能是造成我们很多家庭出现问题的所在。

所以我们是不是能够在这一点上想一想,我到底是想要孩子出类拔萃,或者是想给他平衡的生活状态。尤其我们是在双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平衡状态并不是非常容易,需要我们付出很多。

我不反对学中文,尤其我们中国文化真的是非常好,我们自己都喜欢都想学,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学习中国文化。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接受它,而且是不带逆反心理的状态来接受它,这是一个技巧和方法的问题。

像李老师刚才说的,如果自己达不到,我们是不是有一个借力的问题,借一种什么样的环境给孩子,宽松一点的环境,而不是制服,以我们的小家庭来约束她、压迫她,让她去学习、掌握。这个是大家可以一起来商讨的,也许可能把每个人从自己禁锢的那种状态下稍微解放出来一点。

因为我的孩子,从八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读中文故事,一直读到11岁,每天晚上半个小时,这个使我内心特别安静,对孩子也是。

而且,孩子们逐渐就对中文感兴趣了,我没有强迫她去识字啊什么的,我们整个过程就是在讲故事,然后我给她买不同的书,有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就是那个中外名著,都是简读本的,因为我每天晚上只念半个小时,她想知道后面情节的时候,她就自己开始看了。

这个过程很好,大孩子现在14岁了,她现在的整个语言能力,不光是中文的语言能力,她已经开始接触中国古文书籍,她很喜欢。我们没有强迫她学中文,这个过程中,她自己的阅读兴趣很高。她现在学校里边,第一外语是拉丁语,她学习拉丁语和其它语言,都还是最好的。

有时候我也有焦虑,比如她考试不好的时候,我女儿现在14岁,正好是青春期。我自己特别喜欢儿童心理学,看了很多书,所以了解到在这种状态的时候,作为家长要特别让自己的心态放下来,要慢,千万不能着急。

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教育,有一种功利心,老是在比,他家的孩子怎么样,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达到这种状态?如果我们把这个东西放平稳的话,把孩子完全是当作孩子的状态,他就是孩子,就应该玩,就应该享受童年,然后等这一段时间过去了以后,孩子会自然而然到一个你想到的轨道上去。可能这个就是心想事成的状态。

我特别要谈的,因为我跟我女儿有过这么一段时间,等我自己完全跳开不管她的时候,反而觉得她对自己的要求比我对她的要求还高。

我们当时也是经历过这个很痛苦的过程,什么都放弃了。她钢琴弹得也非常好,然后她最后自己把老师辞了,不要再弹下去了。

我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告诉大家,就是千万不要消极,慢慢来。

我介绍大家一本书,这本书对我启发特别大,是台湾一个作家叫黑幼龙,他写了一本书叫《慢养》。黑幼龙是一位心理导师。

我们自己对整个生命的发展,好多人是处于无知状态的,所以在我们自己孩子的身上,有些孩子处在某个阶段,在我们的眼里会认为他出现了偏差,但是其实这种偏差随着生命自然的发展会调整的,只要你不去过度地去拽它,只要给他提供相对比较自然的环境,它自己慢慢会走向生命的正轨。

但是大部分的家长,包括我们,对这个生命的发展没有观念,所以会过于焦虑,会觉得哎呀我孩子会发展成怎么样子呢,因为我们不清楚生命会有一个怎么样的过程。

李辛:对,是这样。生命,不是一个文学语言,我们的身体一直都在变化,我们的情感、思维、心灵,在五六岁和十几岁、二十几岁、三十几岁时都不一样。我们活到现在,这些部分有没有让它自然地走到现在该在的状态呢?

这个阶段我英语进步了,GRE了,然后德语又到了什么水平了,或者我开什么车了,这个是有标准可以衡量的。但是,如果我们还是会莫明其妙被感动,不知道为什么就感动,甚至还会跟十几岁一样很紧张,不知道为什么,然后还很担心、有幻想。如果当我四十几岁,内心很多部分还停留在十七岁的水平,无知、莫名而没有往前发展,那这个部分就严重了。

还有比如说思维的模式,我们在中国的时候,会有一套中国的模式,到了德国你就要努力学习这边的模式,然后你自己会发展出一套模式。有没有可能,你自己的这套成为主要模式,让其它的来配合你。还是你自己只是这么一小套不成气候的,还有有一些奇怪的东西在里面,如果这样,那你所有的部分都会出现问题。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处于这个不完整的状态,那他的生活,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外在的障碍和内心的烦恼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因为他不知道不该去什么地方,不知道不该见什么人,不知道不该做什么事,那就会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做出错误的决定,小到治疗感冒,大到在哪里生活,终其一生,都在没完没了的奋斗和忙于处理原点外的问题。

刚才谈到教孩子读书的方法。我们在国内都看过新闻联播,每次国家元首见面,新闻都会说,会谈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什么意思?如果是亲切友好的,基本上什么都好谈,对不对?如果孩子的学习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那肯定就没有问题。彼此舒服的状态真是很重要。

如果你是个艺术家,如果在舒服的状态中,可以把最美的东西表现出来,如果你是扭曲的,或者有些地方是卡住的,那你表现的任何艺术都是扭曲和卡住的。这和技法完全没有关系。

刚才谈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孩子在慢慢养的过程中,他的这个生命,会自己更新、升级,自己会下载他需要的程序,内在心灵会重新组合。

所以,很多事情在这个阶段,可能看起来像个大问题,但是如果他内在的生命的基本结构是稳定的,然后他的外部环境——他的家庭,是相对稳定的,只要这两点是稳定的,他以后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处理好,而且都能够学习到必须学习的东西,这样他就永远都在自动升级。在教育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推荐的华德福教育呢,它是在近一百年的、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告诉我们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哪些部分是他自己要发育、要达到的标准。这真是很重要。

比如有的孩子,她在某一阶段,就需要把被关心和被爱、安心的感觉补足,如果补足了,她就可以放下这个去上一级台阶,去玩更好玩的游戏了,要不永远都是在第一关里过不去。不然,就有可能出现,比如到了七十多岁还来找心理医生咨询十多岁的那一场没有完成的爱情。这是我曾经接手的一个案例。

 

休息一下

图片

瑞士纳萨泰拉的哥伦比亚预防医学中心。傍晚景色。

克劳迪那医生在这里工作,担任中医科、针灸科和西医全科的医师。

图片

从后山坡往下俯视,整个哥伦比亚预防医学中心,像一艘大船,取义“自然医学的诺亚方舟”。

2009年一月,李辛在这里参加了针灸无国界的会议。
      图片
        今年一月,是我们第二次拜访,在更多地了解了欧洲的自然医学,让人叹为观止、大开眼界之后,李辛也在医学中心举办的四年一期的“欧洲自然医学年会”上酣畅淋漓地讲了一场“传统中医”。他很高兴,成为年会第一位受邀的中国中医师。年会结束后,还在医学中心给医生们讲了一场“三焦气血”与“药势”的讲座。

关于拜访哥伦比亚医学中心的更多内容,请移步油麻菜的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450496181/blog/1360132540#!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60132540

 图片 

两次来瑞士都在一月份,到处都是白茫茫的雪景。

当时刚买了一个油麻菜热烈推荐的小相机,新鲜加好奇中,咔了不少照片。

这张路灯下的冰凌,如今看起来很像“立新七针”。

图片

听说瑞士的纳萨泰拉有个美丽的湖,就在医学中心的附近,我们请人画了一个简单的路线图就出发了。路上行人本来就少,要找一个会说英语的就更不容易了,绕了一点点小弯路,不过哪里都很美。途中经过一片高大的落叶乔木林,油麻菜站着、跪着、趴着,咔了好多照片。

图片

在积雪的木材上,我们印了三个手章。

肥鱼际的是油麻菜,短胖指的是李辛。

图片

摁手章不过瘾,再摁三个脸章。中间那个怎么有个匹诺曹的鼻子?

图片

纳萨泰拉湖就在眼前。

图片

没有人说话。

图片

三位穿戴羽毛的,排成一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