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
阴阳是一个总的概括的说法,若具体的说,则是指阴阳、刚柔、开闭、张弛、盛衰、生死、明暗等等。阴阳是“一”,古圣人就是透过这个“一”,来“守司其门户”。所以说,阴阳变化是捭阖的依据。捭阖运用是否得当、效果如何,先要看识别阴阳的工夫。 识别阴阳是个大学问,这要研究《易经》才能明白。《易经》是专门研究阴阳变化的,八八六十四卦,可以当作一个万物变化的模型来看待。《易经》很难完全搞懂,特别是那些卦辞和爻辞,孔子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这是孔子的学习心得。孔子又说“玩索而有得”,要慢慢的去揣摩体会,才能有所收获。
苏秦是鬼谷子的学生,他的命运可谓大起大落,结局很悲惨。他成功的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使秦国不敢对六国用兵达十二年之久。但在这期间,由于长期的处于和平状态,六国之间、六国和秦国之间的关系,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六国之间是嫌隙丛生,同时六国对于秦国的威胁感也已经没有原来那样紧迫。也就是说合纵策略的基础,已经没有了。不能说苏秦没看到这种变化,但贪恋势位富贵的心理使他没能去顺应这种变化。 苏秦的办法,是让六国重新感觉到秦国的威胁。他让张仪向秦国进连横之策,目的就是为了维持自己合纵策略。这等于现在说的谑语“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苏秦人生的失败,失败在自己的心地道德上,用现在的话说,是人生观、价值观上。 他说:“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他虽然看到了时势的变化,但他的“势位富厚”的人生观,使他没有去顺应这个时势的变化。所以后人因为苏秦的结局很悲惨,而轻蔑鬼谷子的学说,是很不应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