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多大

 明月若水ssrs 2016-12-21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多大
 
 


从1995年起,日本汉字能力鉴定协会都要组织一项年度性活动,向全国征集一个适合该年度日本世态的代表性汉字,用以表现该年度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影响。2008年,被挑中的是“变”字。 资料图片

  日本文化审议会国语组1月27日审议通过“新常用汉字表”试行方案,新增“虎”、“熊”、“鹿”等191个常用汉字,删除了不常用的5个汉字。修订后的新常用汉字表共收录2131个常用汉字。这是日本时隔28年再次修订常用汉字表。

  日语中的汉字与中国的汉语汉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字体系,它是为表达日语而使用的文字。它对日本语言、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日语已成为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地缘上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从历史上看,中日两国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观、哲学观等方面又大相径庭。这究竟源自何处?笔者认为,它们与文字、语言、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又是语言的载体。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语言就是文化,三者须臾不可分离。中国的汉字自公元四世纪前后传到日本后,很快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汉字在日语文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字词又是日语词汇中的主流。明治维新前后,受欧美等国的影响,创立了现代日语语言学。从这时起,系统地、科学地研究日语文字词汇才真正开始。但是,这百余年的日语文字词汇研究,主要局限于汉字及汉字词本身的研究上,如汉字的演变、汉字的构造、汉字词的使用、汉字词的特点等方面。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两者关系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由于语言文字既是传播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阐明三者的内在联系对于了解日本人、日本民族、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习惯有可供参考的价值。

  汉字——语言学习的难点

  因世界各语言的特点不同,学习和掌握它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据日本学者石黑修的统计,学习各语言所需的时间分别为:意大利语2年、德语3年、英语5年、日语则要8年。日语的难度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日语学习的时间之所以最长,其主要原因是日语文字表记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

  众所周知,英语字母为26个,俄语也只有33个。日语的平假名、片假名、罗马字姑且不论,光常用汉字就有1945个。诸桥辙次撰写的《大汉和词典》收录汉字50,292个(包括异体字)。除此之外,汉字的书写(个别字达到30余画,如:“鬱”),汉字的读音(有的竟达十几种之多,如:“生”)也是学习语言的一大难关。

  综观当今世界的各个领域,无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还是技术信息、尖端科学,无一不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语言学习的时间越短,花费的精力越少,就越有利于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日语中的汉字确实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

  有鉴于此,日本近代开始的国语改革实质是文字改革,而文字改革的核心是汉字改革。早在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的新井白石等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欧美等国的文字数量要远远少于日本。但真正点燃日语改革这一导火索的是被称为日本“现代邮政制度之父”的前岛密。明治维新的前两年,他向幕府的最后一个将军德川庆喜建议,“应废除汉字”。自1868年的明治维新开始,以福泽谕吉、西周等为代表的文学志士痛感,如不限制汉字,使文字简单化,日本将永远落在欧美列强的后面。当时的文部大臣,早年曾留学英国的森有礼甚至宣扬“汉字是恶魔”。被美誉为“宪政之神”的尾崎行雄更加露骨地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坏的文字”。1946年3月,日本读卖新闻发表了“废除汉字”的社论。

  可是,日本汉字的使用状况又是如何呢?1981年,日本以内阁总理大臣吉田茂的名义公布了允许使用的“当用汉字”1850字。1981年,日本政府以内阁总理大臣铃木善幸的名义正式颁布了“常用汉字”1945字,外加人名用字284字。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报刊杂志使用的汉字为3200字。1990年版日本JIS汉字(日本工业标准)中共收入汉字6355字。日本文字改革的结果是,汉字没有减少反而大幅攀升。它从一个侧面告诫人们,汉字对日本语言、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汉字——联系日本文化的桥梁

  公元四世纪前后,汉字传入日本。由于汉字的输入,日本人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文字。同汉字一起传入的中国文化提高了日本社会的文明程度、极大地丰富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调查,由汉字构成的汉语词汇已占日语总词汇量的半数以上,它遍布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

  日语的外来语原本是用片假名书写的。汉语词汇来自中国应属外来语,可是,至今仍然用汉字书写。这种情况在其它任何语言中是不可想象的。另外,日本人还利用汉字的结构和特点创造了平假名、片假名及“和制汉字”。汉字可谓日本文字的基础。回顾日本两千年来的文明史,所有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科技资料等,无一不是用汉字或汉字与假名共同记载的。可以说,汉字构成了日本文化的核心,汉字已深深浸透到每个日本人的血液之中。语言文字是现在的人们与过去的人们乃至将来的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废除了汉字就等于割断了历史、隔断了过去的日本文化与今日日本文化的联系。况且,语言文字又是与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血肉相连的。它是千百年来历史积淀自然形成的产物,并不因政府部门的一道命令立即消失。日本的文字改革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从音节的种类看,英语约3000个,汉语是411个,如果算上四声的声调约为1644个。日语的音节只有103个(一说为117个)。日语音节数量少、结构单一(绝大多数为元音)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异义词。如果没有了汉字,这些词语根本无法区别,势必造成日本语言的极大混乱。

  具备最起码语言知识的人都知道,造词能力极强的汉字是日语的一大优势。要求废除汉字的呼声最早起于明治初年,但是,这些人恰恰忘记了,正是由于汉字的造词功能,才使得欧美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被源源不断地引进日本社会。这一时期产生的汉字词涉及到日本的政治、经济、教育、法律、天文、地理、科学、艺术、医学等方方面面,其中的绝大多数如今已成为日语中的基本词汇。日本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工业是以汉字作媒介的。确切地说,如果没有汉字就没有日本的现代化。而伴随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汉语词汇也在逐年增加。就连历来日本的年号无一不是用汉字来表示的,如明治、大正、昭和、平成等。试想,如果取消了汉字,这些事物又该如何表示呢?

  中国的汉字是记述汉语的文字,日本的汉字是记述日语的文字。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者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确切地说是表词文字。它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一字一音一词是汉字的最大特点。用它来表示汉语,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可是,用它来表示性质(这里主要指语法功能)完全不同于汉语的日语时,各种弊端随时显现出来。就如一个人穿着不合体的衣服,走起路来总是不协调。千百年来,为了使汉字能有机地融于日语之中,日本人做了不懈的努力。如创造了平假名、片假名、振假名、送假名、罗马字,用日语的读法来读汉语的诗歌,以及限制汉字的数量及写法等。如今日语中的汉字已经完全日本化了,它与日语已经有机地融为一体。汉字的改革如果措施得当,必定会促进语言的发展,相反,日本语言将变得千疮百孔、不伦不类,甚至走向死胡同。

  日语中的汉字难读、难写、难认,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为此,进行诸如限制汉字的数量、简化汉字的写法、规范汉字的读音等改革无疑是必然的、正确的。但是,废除日语中的汉字又是万万行不通的,因为汉字对日本语言、日本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